APP下载

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7-03-08于红星高改会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体系岗位

于红星++高改会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端技能型汽车人才的迫切需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手工业协会、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汽车企业合作,开办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该专业将德国汽车机电服务工程师(GCAP)、德国汽车营销与服务工程师(GCMP)等国际通用证书课程与中国高职汽车课程进行嵌入式套读,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使之本土化,创新实施了“三证、两段、一贯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校企共建、产学结合,让企业参与培养教育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汽车后市场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服务顾问、汽车销售、汽车评估、保险理赔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性能检测与维修保养等职业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引进德国汽车专业双元制课程体系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概括来说就是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教师也是双重身份:教师和师傅。主要学习内容在企业完成,部分知识在职校完成。例如德国职校汽车专业某门课程54学时,在企业完成36学时,在学校完成18学时。在企业的36学时中有26学时在工厂完成,10学时为跨行业培训。

根据我国目前有关政策及企业实际,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无法照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院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深层次合作办学关系,借鉴德国汽车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汽车企业入校园,打造“校中厂”式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实训任务,实施“阶段性企业实习+大量校内实训”,实现德国“双元制”本土化,企业参与培养教育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对接。

(二)进行市场调研与岗位分析

在调研分析当前汽车行业现状以及后市场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我院确定该专业面对的核心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拓展岗位为汽车维修顾问、汽车销售顾问、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定损与理赔员等。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保养维护。岗位工作内容是: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检查汽车并确定维修方案,以小组工作方式完成汽车及其主要系统机械、电气及电控部分的维护、检查、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及时向维修业务接待员反馈工作情况,检测修复后的汽车并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

(三)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

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针对汽车后市场职业岗位,我们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2.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学习领域

通过对汽车后市场职业岗位分析可知,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应具备汽车养护、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专业基本能力,同时能根据技术服务工作需要自主进行服务计划制订、工作组织实施和服务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在汽车服务工作中必须重视客户需要、环境保护、安全文明生产等要求。为方便教学组织与实施,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开发设计学习领域及课程体系,形成本专业教学资源包。

3.课程体系构建

我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类,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的课程体系。将每个核心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案例为学习情境,按照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步骤,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这样突破了传统的校内实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现状,实现了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

我们以任务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设计学习领域及课程体系,开发每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资源包。本专业具体学习领域有18个,包括基础机械类6个、电子控制类7个、整车诊断维修类5个。

三、“三证、两段、一贯穿”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证、两段、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学习与借鉴德国双元制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经验和条件,将分段教学、模块训练的课程模式逐渐总结发展而来的。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毕业证、高级工证和德国手工业协会的技能证等三个证书,通过积累和达标两个阶段,并将专业技能实训贯穿始终。

“三证”是指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考取汽车修理高级工、汽车维修电工高级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服务师、汽车二手车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个,同时还必须考取德国手工业协会(HWK)的德国汽车机电服务工程师(GCAP)、德国汽车营销与服务工程师(GCMP)等国际通用证书中的1个,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两段”即把整个三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两个大的教学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为一个阶段,第三学年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的达标阶段。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不同,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与积累,第二阶段为达标与提升。根据两个阶段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校内轮岗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

第一阶段分两次共安排2个月的企业实习。第一次为1周的企业认识实习,第二次为6周的企业专业实习。在第一阶段,学生对汽车行业以及汽车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能把所学知识与汽车行业实际状况相连接,因此有针对性地安排1周企业认识实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了解真实的汽车行业发展状况,为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及学习目标。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汽车机械以及电控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对常见的车辆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在此基础上,安排6周的企业实习。通过此次专业实习,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

第二阶段,学生已掌握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应安排1个月的校内实训和3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实现达标,增强了就业竞争优势,为确定自己的职业岗位及向职场过渡做好准备。

“一贯穿”即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间内,专业技能实训贯穿始终。在实践教学安排上,校内轮岗实训和校外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相结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实训任务,让学生以完成实训任务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并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将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通过校企融合,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专业成为实验实训条件优良、教学改革领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和管理先进的省级特色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汽车实训基地成为立足河南、面向周边省市的汽车后市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交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体系岗位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