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三段式”学徒制模式培养区域产业应用型人才

2017-03-08王雪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段式校企实训

王雪梅

近年来,三门峡市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紧跟市场发展方向,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坚持走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办学之路,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改革实施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位于河南西部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三门峡市,已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先行者,商贸、物流、旅游、新能源等大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如何培养高素质汽车产业专业人才,适应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成为职业学校研究的主要课题。

三门峡市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14年2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专业。调查显示:2011年以来,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共有2367人,仅15.5%的用人企业认为该专业毕业生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这个数据说明中职毕业生还不能适应该专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与专业岗位需求脱节。如何提升中职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一体,产教融合

为了改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业形势,做优做实该专业就业保障平台,学校及时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新标准。

2014年9月,学校积极与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典驾校、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河南瑞通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产业企业合作,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学校专业发展,共同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有效实施。

学校与西典驾校共同对辖区内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开设情况、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数量、汽车销售点数量,以及该专业就业情况、工资待遇、市场饱和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各层次人才的专业需求、学校的培养能力、学生就业志愿等进行了市场调查和预判。结合学校发展现状,校企双方确定了“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共同培养、共享利益”的“校企四共”合作原则,构建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抓住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学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决定把西典驾校的驾驶员训练场地和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建在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校园内,建设“就业训练工厂”。该实训项目占地40亩,拥有汽车故障综合诊断仪、汽车尾气分析仪、汽车短路、断路检测仪等价值600万元的先进维修和检测设备。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在常年对外开展维修业务的基础上,与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生产性项目研发,共同探讨技术难题,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使学校和企业真正成为合作发展的共同体。通过合作,实现了生产车间与教学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研与科研合一,学习和做工合一。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和企业优势互补,不但满足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也满足了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两年来,无论是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的社会声誉,还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效果,都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也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专业型人才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要求,组织模块教学,减少理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突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色,打造精品专业,学校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知识体系,以岗位引领教学,以提高实操能力为目的,构建符合专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学生的专业学习在“就业训练工厂”进行,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教师对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模式,突出直观性、适用性、實用性,做到了灵活性与规范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8月,校企双方进一步优化了实训教材,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联合开发编写了《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传动系统维修》等实训教材,建立了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促进了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区域产业应用型人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研判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以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依据,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学校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充分协商,创新实施“三段式”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一、二学期),注重专业认知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就业训练工厂”模拟实训2个月。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第三、四学期),注重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3个月。第三阶段为实习阶段(第五、六学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进行5个月的综合实训,按照“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徒制培养。两年多来,学校“就业训练工厂”与企业共同对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培养,依托合作企业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师徒结对形式,使学生得到了对实际工作岗位真实性、复杂性的体验,感受企业文化,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2016年,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区域汽车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了积极贡献。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B16007)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三段式校企实训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