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啸诗情怡夕阳

2017-03-08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诗社太原市学习型

社团组织植根于民间、活跃在社区,为居民提供交流平台,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多年来,敦化坊街道胜利东街社区积极发挥“虎啸诗社”这一社团组织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之路。

一、背景介绍

2008年5月,敦化坊街道胜利东街社区的诗歌爱好者杜元有、孔繁贵、柏振铎等几名退休干部在中华诗词学会“诗词进社区”的号召下,牵头组建了“虎啸诗社”,实现了诗词艺术进社区零的突破。

目前,诗社有会员50余名。诗社定期在社区举行大型诗会,结合时事和重大事件,在重阳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诗社成员吟诗作赋,以诗寄情、以诗赞事、以诗会友。诗社每季度都会出一期诗刊,每逢佳节还会推出特刊。几年来,诗社教育蓬勃发展,教学活动多样,教学互动活跃,诗社专刊影响广泛,社会效果明显提升。诗社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诗社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重要载体

诗社成立以来,通过作诗、吟诗及各种活动,凝聚“空巢”老人,让社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爱,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实现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新突破。通过采风、交流、研讨、讲座、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把老年人组织在一起,通过吟诗作词,凝聚邻里关系、活跃社区文化、抨击社会不良风气,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和家庭建设。诗社成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创建的重要载体。通过诗词创作的实践,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了老年人的生活阅历,剖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心理历程,展现了新世纪龙城太原居民的生活状况,提升了居民的文化品位,为社区教育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为社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经验。

(二)诗社彰显了老年教育特色

1.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社区老年人群具有业余时间充裕、喜爱扎堆、不愿脱离社会、孤单的特点,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都缺乏诗词创作实践,但是他们都喜爱传统文化,学习热情高。为此,诗社专门选派具有丰富诗词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演讲、亲身示范,与老人们亲切座谈,共同交流写诗心得。为了提高老年人学诗、写诗的兴趣,诗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夏季组织社员外出采风,感受自然;每周组织社员到太原动物园、国民师范旧址、拱极门等地体验生活,现场作诗。同时,诗社还注重随时随地可学、随时随地可聚,聚而吟诗、聚而交流,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诗词创作小聚两三人,大聚数十人,不论相聚时间的短长,处处都有教与学的身影。

2.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虎啸诗社”教学灵活,教无定法,关键在于老年人之间的创作实践。在掌握基本的诗词写作规则后,提倡社员多思考、多挖掘、多写诗,利用每天的晨练、散步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更多的教学方法则是通过师生的联谊、座谈、诗友会、朗诵会、板报活动、诗词展览等方式来进行。最引人注目的是社员间的相互赠诗,你有所赠、我亦有所答,在一个个字眼的推敲与琢磨中,教学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社从最初的六七人,逐渐扩大到现在的五十多人,诗作从一开始的稚嫩打油诗、五言诗到篇幅宏大的新诗体、自由体,内容日趋丰富。

3.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多样化是“虎啸诗社”教学手段的特点。社区利用太原市终身学习网,设立诗词论坛,让社员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诗社一方面坚持传统的面授教学、口耳相传让社员获得基本的文学知识和写诗技巧,另一方面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电子邮件、QQ等手段加大师生交流,使得诗词的创作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广阔的互联网。此外,诗社还积极与太原市其他诗社相联系,互通有无,如与龙吟诗社、桃园诗社、太原市老年大学等开展集体活动,促进诗社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了扩大诗社在社区的影响力,社区收集社员的优秀诗歌做成展板,定期在社区内进行展览,这让诗社有了宣传的阵地,让社区居民一睹诗社成员的文学风采和文学的魅力。

4.不断创新的教材开发

教学中,诗社选取了包括《声律启蒙》等古代作诗作词读本作为主要教材,编写了系列《虎啸诗词》读本,定期出版介绍诗词创作成就和活动的诗社报刊,为居民发放了“杏花岭区街巷”“太原文化名人录”“山西改革开放30年变迁”以及《太原社区学院教学指导大纲》等资料,帮助社员了解太原在新世纪的发展和成就,以激发居民主动学习、互动学习。

(三)诗社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诗词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历来属于高雅文学。“虎啸诗社”定位于社区普通群众,让高雅文学走向民间,通过“虎啸诗社”活动,使社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习型社区建设。

1.丰富内涵,提升学习型社区质量

“虎啸诗社”课程的实施重点在于组织。在社区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诗友联谊会,每一次联谊会都有鲜明的主题,每一次活动后都编写《虎啸专刊》供诗友传阅。诗词作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多以民歌、新诗体的方式写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实传达了社区普通人的民情民意。

勤耕不辍地写诗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品位。許多“空巢”老人通过学习焕发了青春,增强了社区归属感,绝大部分老年人通过诗社活动,带动了家庭中晚辈的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带头人。整个社区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习型家庭不断涌现,许多诗社社员家庭被评为学习型家庭,老中青祖孙三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现象蔚然成风,提升了学习型社区的品位。

2.创作涉及民生百态,诗词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如今“虎啸诗社”已成为太原市诗词学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居民们不仅养成了吟诗、读诗、写诗的良好习惯,更在写作的园地里开花结果。诗社成员刘国柱出版了个人诗集《乱垦集》,孔繁贵、杜元有等成员的数十首诗作被收入《桃园诗草》《并州髦吟》等诗集中,展现了诗社诗歌创作的喜人成果。诗社成员创作的作品内容大都贴近生活、反映现实,如李清镒的《赞农民工》、李文杰的《老妻》;在市诗词学会与傅山园举办的“中秋赏月”活动中,诗社四位社员集体创作了“中秋的月亮”等系列作品;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社员写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成果的诗词、文章等。诗社会员所创作的诗词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的是居民的生活百态,太原市诗词学会、太原市老年大学等同行也对他们的诗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好评。

3.以诗社为引领,促进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

2011年11月,为活跃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建设,胜利东街社区以诗社为主体成立了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了书画班、诗词班、歌咏班、舞蹈班等,现有学员200余人。在太原市老龄委、市诗词学会、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诗词歌舞喜迎元宵佳节”联欢会上,诗社组织近百名居民吟诵了“卜算子·虎啸诗社”;在太原市老龄委、市诗词学会等联合举办的“我为春天唱支歌”歌咏比赛中,诗社的两位学员取得了决赛资格。此外,诗社还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种活动。诗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带动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

专家点评:太原市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虎啸诗社”通过团队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远程学习、网络学习,实现了以诗会友、以诗聚情、以诗济世,在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也充分彰显出长者风范,丰富了社区文化,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推进了学习型社区建设。“虎啸诗社”是一个很好的社区老年教育案例,值得推广。

点评人:黄琳(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诗社太原市学习型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贺澎湃诗社组建一周年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奇怪的雨伞
VOICE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