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微波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2017-03-08殷斌赵咏梅
殷斌+赵咏梅
【摘要】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微波信号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在长距离的传输中,微波传输会有很大的损耗,宽带近乎无穷,因此需要将微波射频与光电子传输处理技术相结合,使得射频微波信号能够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射频微波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处理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射频微波信号 光纤 传输 处理技术
现如今微波射频信号与光电子传输处理工程密切联系,微波光子学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微波光子学能够使得传统电子在光学中的损耗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并能够凸显其性能上的优势作用。光电子学与射频微波信号、光纤接入技术相结合,通过射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使得通信技术实现更快的发展,并减少成本的消耗。
一、微波信号光学概述分析
微波信号光学其实就是在微波信号频段分析研究和应用光子学器件,也就是对微波以及光波的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研究。最开始的研究技术主要是对光源的调剂、介质的传输以及光学的可控和探测技术。近些年来,电子工程、军事领域以及光通信領域中开始广泛的应用微波信号光波,微波光子学实现了集成化、高频化以及低成本的发展。光纤传播射频微波信号的损耗比较小,宽带大,在对信号进行处理时,能够给射频信号提供很长的时间,保证光纤中,射频微波信号能够为信号处理提供采样率,使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射频微波信号变频处理、滤波处理以及转换数据时,出现的ROF传输微波信号,[1]能够使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系统实现更加成熟的发展。
二、射频微波信号光学处理分析
2.1 ROF传输系统
光纤无限ROF传输系统能够将优秀的交互式宽带多媒体服务提供给移动互联以及无限介入网络,这种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复杂射频微波信号处理中心站,传输射频微波信号光纤网络以及光电转换和接受发射无线基点。这种系统与软件工程“云”的原理极为类似,ROF传输系统中,[2]射频微波信号通过中心站将信号传输到不同基点中,不同基点利用光纤网络实现信号的无线接收与发射。基点接收与发射时不需要转变频率,一般在中心站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实现不同基点共享信号,中心站与基点能够相互联系,并实现共享,使不同速率数据间的传输得以实现,使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得到提升,对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减少网络的维护、安装成本支出,实现网络的有效升级更新。这种技术在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宽带接入、车载通信以及移动通信等方面。
2.2光纤传输中射频微波信号的优势分析
射频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是光纤无限系统中最为直接的系统链路结,并且不会受到光纤色散效应,双边带调制技术满足系统应用需要。射频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能够将射频微波与光纤通信的优势结合起来。射频微波信号能够进行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使天线与中心数据相分离,减少损耗,使得通信增强。宽带能够使各种通信以及电子信号真实的远距离传输。90dB信号范围中,这种射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能够同时顾及到系统的灵敏性,[3]不会因为是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就造成信息的损失。最为重要的就是光纤传输能够更加安全,信号不会出现泄露的问题,不会受到周边电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比较高的。此外,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使用的MMF网络和成熟的微波器件技术,使得射频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得以有效地实施。
三、光纤传输中射频微波信号的应用情况分析
传输信号中,通过射频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能够使得传统的相控阵天线特定传输方向微波的不足得以有效地解决,将相控阵天线雷达的大小缩小,减轻重量,使得损失能够降低。通过不同长度光纤的分布实现不同通道的转移,在距离天线比较远的地区建设地面数据控制中心,在城市郊区中安装天线场地,能够使信号增强,城市中安装数据处理设施以及调解器能够为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由于射频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能够抗电磁干扰,数据连接的安全性比较好,能够快速、大范围的测量微波信号,因此在军事以及国防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在商场、车站、机场等中建立中心数据的控制点,形成分布式的光纤系统,使得信号质量得到提升。在医学领域中,射频微波信号可以用于光学活性组织检查、光学分子成像等中。
结束语:总而言之,射频微波信号在光纤传输处理技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关注,这是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由于射频微波光纤技术损耗比较少,宽带大,安全以及保密性比较高,因此在传输不同频段信息,移动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张磊. 射频微波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处理技术探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44.
[2]赵尚弘,李勇军,朱子行,赵卫虎,侯睿,楚兴春. 星上微波光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04:14-27.
[3]王旭,韩海燕,聂奎营,袁素芳,冯志荣,胡总华. 光纤干涉器中的微波频率响应[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