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

2017-03-08谢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资本群体旅游

谢璐

(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

谢璐

(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在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背景下,国家和党十分重视培育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教育,致力于培养心理素质高、具备良好心理资本的大学生群体。由此能够看出,大学生自身具备的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了不可磨灭的直接关系。基于此,本文站在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角度下,来进一步探讨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为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就业影响

伴随我国经济逐渐走入稳定化的发展状态,然而很多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非常尖锐,不仅影响了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发展目标,更是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与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相接轨。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和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内心感知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积极的心理资本引导下,促进自我形成良好、正确的就业认知,从而改善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局面,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因此,下面本文以旅游专业大学生为例进行展开讨论,分析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资本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理论

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而言,学术界普遍认同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促进大学生群体就业,并对大学生实现良好就业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针对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的理论角度来说,其指的是在不影响大学生群体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达到科学培育大学生群体对日后就业和工作的正确认知,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改善当前“就业难”的窘状[1]。

二、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

(一)旅游专业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分析

在传统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进行综合分析,在积极的心理资本视角下探讨与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为了有效研究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要站在积极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视角下,与大学生自身就业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以此来展开讨论。

从心理资本的理论范畴来说,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以自我效能、乐观态度、个人愿望、韧性、自尊和感恩的领域表现出来。近些年关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心理资本研究也广泛开展开来,这是被社会上很多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这一需求所决定的。为了更好的探索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要立足于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心理资本具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在心理资本强调下的“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等观点,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关注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内心声音,感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够为进一步了解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2]。

心理资本这一理论定义突破了传统概念下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其更加注重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内心感知,其决定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的心理状态,比如“我是否适合?”、“薪酬是否值得我付出努力?”、“我能够胜任这个岗位?”以及面临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等心理因素。这些具体的心理资本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岗位、自身就业的选择以及跟人对就业岗位的主观判断,从而便直接影响了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

为了更加直接的探究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利用假设的方式来模拟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因素,从而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假设当旅游专业大学生在应聘的情境下,人力资本是学生在校期间内的学习时间、精力投入以及个人学习能力,而社会资本是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心理资本便是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即自我效能、乐观态度、个人愿望、韧性、自尊和感恩六大方面。那么该假设的函数为: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时间越多,那么人力资本总数便越高,反映出教学资源的投入便更多。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资本便更高。而针对用人单位来说,应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选择倾向,即在企业成本固定的状态下,企业更愿意选择人力资本更高、心理资本更高的学生,这样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和价值才会越大。由此可见,针对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心理资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其二者的关系便是大学生心理资本越高,受用人单位的选择倾向程度就越高,那么就业率也会更高,呈现出正比例函数的对应关系。

(二)积极心理资本以及构成要素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自我效能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自我效能指的是旅游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专业水平、旅游综合知识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自我效能与大学生个人理念和“三观”的关系来看,自我效能较高大学生,其自身面对困难时的信心会更加饱满。并且,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大学生其对回报社会的自我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会更加强烈,这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是否选择一个大学生的关键因素[3]。

第二,个人愿望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个人愿望指的是大学生对自我就业的意愿,从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个人愿望而言,其对大学生自身是否能够具备良好和积极的就业态度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个人愿望作为一种希望,它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环境时的就业心情与努力程度有者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能够激励大学生群体为实现自我人生理念和就业目标付出汗水和努力,从而将全身心都投入在提升就业能力上,为日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韧性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韧性作为心理资本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对旅游专业大学的就业发挥了重要影响。从韧性的本身含义来说,不仅仅只对逆境和窘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作用,在选择就业岗位、提升自身就业几率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韧性也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具备良好的个人韧性,能够带动旅游专业大学生在社会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调动的自我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性,这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实现良好就业做出了贡献[4]。

第四,自尊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自尊作为大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能力提升和产生自信的重要源动力,其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方式直接产生了关键影响。针对自尊感较高的大学生来说,会更加认同自我的做法,并能够对自身做出较为的中肯、客观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旅游专业大学生在日后实际工作减轻自身的内心压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自尊作为心理资本中的组成要素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影响。

第五,感恩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如果具备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便更加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以及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知遇之恩。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感恩之心和感恩精神,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完美、全面和合格的现代大学生。而针对旅游专业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感恩能够使大学生在工作中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能够由衷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和旅游职业,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创造一番成绩。因此,感恩作为当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的人才考核标准之一,其直接影响了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开发大学生积极心理维度,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就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从旅游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入手。通过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准备能力和旅游专业知识水平,以此来有效开发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资本维度与测度,强化大学生群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开发自我效能的目的。这样,通过良好开发旅游专业大学生的自我积极心理维度,能够促使大学生产生良好、正面的就业心理,以此来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5]。

(二)阶梯式整体开发,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积极性心理资本存量

所谓阶梯式的整体开发工作,是立足于旅游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就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资本,保持积极的就业理念。这样通过做好良好的就业培训活动,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模拟状态下的工作氛围和工作队伍之中,锻炼旅游专业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资本存量,从而带动大学生就业。

(三)高校与社会联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针对高校而言,需要重新定位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打造更具实践性、市场需求性的全面型旅游行业人才,从而满足旅游市场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各大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各大旅游企业积极联动,构建“校企合并”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站在实践的角度来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对自己的岗位独当一面。在这样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下,达到科学带动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窘况下,既不利于我国培育更为全面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会导致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从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能够知道积极的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就业方面的重要因素,其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自身使命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和缓解我国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从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心理资本角度入手,在积极的心理资本引导下,促进自我形成良好、正确的就业认知,以此来全面培育旅游专业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朝着全面型和现代化的综合型人才方向成长,并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面积,提高旅游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

[1]王亚娟.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42-44.

[2]高耀,刘志民.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认知——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经验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4,(02):128-145.

[3]肖华,申凯利.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98-99.

[4]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基于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01): 46-52.

[5]卢爱华,周利丰.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60-67+127

责任编校:徐向阳

G647

A

1009-8534(2017)01-0145-02

谢璐,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资本群体旅游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旅游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