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休老头儿的进击
2017-03-08张召忠
◎张召忠
张召忠,当兵四十五年,官至海军少将军衔。退休后在网络上“开疆拓土”,开办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当起网络民工,坚持日更不止,辛苦半年有余,收获近百万粉丝。
误打误撞闯入新媒体
2015年7月,我退休了。一个63岁的老头,退休之后干点啥?我对出国旅游没什么兴趣,那就在家待着呗,也算是陪陪家人。可我身边的人都有各自的乐趣,看剧、炒股、遛弯,生活过得也算是丰富多彩。我不会钓鱼,坐在池塘边钓半天也钓不上来一条鱼。我也不会打麻将,也不会打牌,啥都不会。别人建议我去练毛笔字,说万一你要写得好了,以后还能被人珍藏起来。我看了看我写的那些毛笔字,自己都没兴趣留着,怎么还能想着让别人留着呢?我不是这块料啊。想来想去,我到底能干啥呢?
我这个人是草根出身,18岁之前是农民,在农村踏踏实实种地的那种农民。1970年入伍,先后在海军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任教,2015年退休。从事了一辈子科研教学工作,我这一辈子似乎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儿,只会做这么一件事儿,也只爱做这么一件事儿。如今这么一个无趣的老头儿退休了,除了看看书,写写文章,实在想不出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能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了。所以老张最后决定不“隐退”了,退休说不定是另一个开始,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了。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我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开通微信公众号之前,我不知道微信是什么,我也没玩过。我身边的那些年轻人跟我说,可以把我以前的研究成果放在这上面,跟大家交流交流,说很多年轻人都玩这个。这些话可真是说到我的心坎儿上了。我一直都想通过这么一个平台,给大家看看我研究出来的东西,跟大家说说心里话,看看今天的年轻人都在思考些什么,看看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能为咱们国家七八点钟的太阳做点什么。他们都说其实我是想网住这些年轻人,哈哈,确实是这样。年轻人爱在微信上逛,我就赶快来占领这个阵地,生怕自己落后了。
现在有许多人告诉我说,怎么就没有感觉到你是个退休的老头呢?电视上能看到你,网站视频上能看到你,微信上也能看到你,跑个书店,还能看到你!我跟你们说,虽然老张今年64岁了,但老张可不老,老张跟年轻人一样,都在不断攀登中,不断进击中!
要把年轻人给抢过来
对我来说,“90 后”、“00后”是神奇的一群人,是谜一样的存在。
我的小孙子一岁多的时候,他爸爸不让他玩电脑,怕伤眼睛。我说爷爷带你偷偷玩!等他爸爸出去了,我抱着他开电脑,找到《愤怒的小鸟》,开始玩起来。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般人需要学习。当时我抱着孩子一步步地做。玩着玩着,他爸爸回来了,我们马上关了。过了几天,我突然发现,孙子自己在玩。天哪,他是怎么打开的?从那一刻开始,我说不行,我一定要研究这帮孩子。这还得了,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努力学习怎么玩这些新媒体新科技,可是“90后”、“00后”、“10后”,对这些新媒体高科技的掌握,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定要走近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我20岁到30岁那段年轻的时光,是在非常艰苦、非常贫穷的状态下度过的,也是在战争威胁的环境下度过的。再看看今天的年轻人,没有战争威胁,没有贫穷困扰,每个人都很自信,每个人都很坚强,每个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如此阳光灿烂的新一代,是素质最高的一代中国人,是承前启后的未来接班人。我对这一代人寄予无限的希望,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个从事了几十年国防教育工作的老兵,看到这样的状况,最大的忧虑就是中国的未来。如果年轻人不再关心时事政治和国防军事,如果整个民族的科技素质日益低下,未来的中国谁来保卫?高质量的兵员从何而来?人民战争的基础又在哪里?战争动员潜力还有多大?我们那个时候的英雄是董存瑞、雷锋,这个时代的英雄是谁?
少年强则国家强,自古英雄出少年,让孩子们少看那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多一点正能量的内容行不?我一直觉得没有把年轻人从娱乐这个阵地抢过来,是一件很让人惭愧的事。
现在,我用个人的知识与文化,自掏腰包筹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去做这些事情,跟年轻人讲新闻背后的故事,讲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但我个人的能力很有限,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都能重视年轻人的教育问题。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把他们给抢过来!
争取对得起“专家”称号
微信公众号开通之后,收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很多人说:张老师,我就宣你的幽默劲儿!我不知道“宣”是什么意思,还以为他们是要宣传我说话的风格。后来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告诉我,“宣”就是喜欢的意思。现在年轻人创造的很多词儿,还是挺有意思的,老张也算是涨姿势(“长知识”的谐音,指让人长见识了)了!
现在大家觉得我说话幽默,我觉得这是对我很大的褒扬和认可。我并不算幽默,但我在努力学习。在我看来,幽默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和修养,外国学者虽然学富五车,在重大的研讨会上,哪怕主持人只给他五分钟的发言时间,他也一定要利用其中的两三分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幽默,这是学术实力的临场展示。在中国,我们总是拿着发言稿在那里读,尽管你字正腔圆、侃侃而谈,却不会有任何的反响,因为你没有看着他们的眼睛讲话,没有读懂他们的心意,不知道他们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你只是在自说自话。我讲话、讲课、发言从来不用一张纸片。当然,这并不是说我讲得有多好,只是表明我个人的一种态度,讲话需要互动,我必须看着我的听众来讲,与他们的眼神形成互动。
作为专家,没有必要在观众面前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么丰富。如果满口都是专业术语,那只是在炫耀而不是在普及。专家应该在自己的家里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消化掉,然后用自己幽默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给大家听。要会讲故事,观众喜欢听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领会你的高深精神和学术观点。千万不要讲那些枯燥的东西,没有人关心,人家也听不懂。既然大家叫了你一声专家,那这些大家想了解的事情,你得学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