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绩×作业质量
——看潍坊广文中学如何破解减负难题
2017-03-08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桃园中心小学迟吉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桃园中心小学 迟吉财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事情。
其中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是途径,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结果。但是在一部分人心中,减负和提高质量是存在矛盾的:减负,一定会相对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量,势必会影响学习质量。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往往是一手硬,一手软,对质量抓铁有痕,对减负却措施空洞,落实无力。时间久了,通过加班加点、增加作业量来提高成绩已成为惯性,而教师成长和课堂问题显得间接费力而效果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强化,可以这么说,减负力度的软弱纵容了教师成长中的惰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科学良性提高。
我们学校一直进行《减负》课题的实施,从规范办学行为、课程设计、课堂改革、教师成长、作业控制等方面采取了措施。由于是各方面单独用力,总是顾此失彼,摁下葫芦飘起来,不能很好地综合贯通,效果不是很明显。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在减负工作中头疼的事情。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赵桂霞校长的《建设一所新学校》一书。该书记录的是赵桂霞在潍坊广文中学“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该书分为构建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等五个方面,“每一部分都展现了该主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成果,及我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感所悟”。 读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其中让我最为惊喜的地方是,赵桂霞校长对考试评价进行了研究改进,破解了质量和减负不能统一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书中“改进课堂”一章中,有一篇《大量布置作业≠好老师》的文章。文章中说:“通过调查显示,好老师不大量布置作业,而教学水平平平的教师则总是靠大量布置作业来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对这一现象,赵桂霞校长进行了反思:“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过多的,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作业,只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失去兴趣。因此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保障学生作业的适量,是校长应该作为必须作为的事情”。于是,2010年,广文中学教代会通过了新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其中教师教学成绩,由实际教学成绩×作业质量系数得到,作业质量越高,系数越大。学校层面对作业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研,调研结果作为本学期作业质量的系数”。此举内容,“触动了教师利益,改变了教师对作业的态度,提高作业的质,控制作业的量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广文中学的陈其兰老在师随笔中写到:“我们是老师,担负着孩子终身发展的重任,我们是老师,有责任保持并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改革自身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把学习任务尽可能的在课堂里完成,应该是我们老师始终不渝的目标”。
大量布置作业≠好老师,那么怎样才算是好老师呢?赵桂霞校长说:“一个布置作业适当甚至不布置作业但学生依然能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才算得上一个好老师”。这种评价方式,让老师认识到,轻负担高质量才是真正的成绩,避免了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换取成绩的短浅做法,促使教师在专业能力、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成绩的含金量。
李希贵是这样评价赵桂霞校长的:“赵桂霞是一个对教育很有感觉的人,她不断追问一些别人眼中‘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发现背后的问题,并通过一步步的行动研究,推动学校教育趋近科学”。赵桂霞校长此举创新之处,就是没有把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习以为常”,而是通过分析研究,把课业负担作为一个基本元素,化成具体的数据,计算到考核中,对教学成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她把别人喊得响亮的口号,实实在在的落实下来,让减负有地可着。
这一点可以提升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高度上去认识。要促进中小学改进教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综合评价势在必行。我们山东省2014年12月颁布了《山东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在“完善教育评价的制度”一章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课业负担,班额标准化、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县域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说赵桂霞校长这个“教学成绩×作业质量”的措施就是一个综合评价的典型使用,而且远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这里 ,我们为《意见》的颁布高兴,更期盼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快速实施。
我还感受到一点:虽然教育是个综合问题,会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但我们教育本身更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敢于尝试才行。赵桂霞校长和她的广文中学2010年就实行了“教学成绩×作业质量”的措施,还实行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纳入到考核评价”“利用课堂流程网格图计算课堂效能,引导课堂以学为主”“给教师创造关键事件,促进教师成长”等一些列教育教学措施,从而让广文中学“向理想学校越走越近”。
感触之余,为大家推荐《建设一所新学校》一书,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学习赵桂霞校长,培养教育感觉,追问教育现象,发现背后问题,借用政策支持,通过行动研究,推动我们的学校教育都能走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