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升高”班级学生数学课学习效果的实践探索
2017-03-08陈海军
陈海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黄冈 438002)
提升“中升高”班级学生数学课学习效果的实践探索
陈海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黄冈 438002)
为了探讨如何提高高职“中升高”班级学生的数学课学习效果,在总结归纳此类班级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举例、总结、归纳等方法阐述了整合内容,降低难度,引入信息化教学,精选专业案例,打造数模协会平台等提高数学课学习效果的措施。基于以上措施,该班学生数学课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中升高”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效果;实践探讨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加上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减少,故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在各中职学校的招生力度,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得以升入各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以下简称为“中升高”学生)。这就使得各专业班级中“中升高”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中升高”学生在初中及中职学校学习时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程的基础比较差、底子薄,这就给各高职院校“中升高”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笔者认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在连年的扩招以后,日益凸显以下四个矛盾:一是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与高职毕业生质量的低水平的矛盾;二是社会、企业、家长、学校、老师等五方对高职毕业生的高期望值与各高职院校所招收的低端化生源的矛盾;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单一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各专业班级中多元化的生源构成之间的矛盾;四是高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与当前高职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矛盾[1]。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笔者以为,从高职数学课教学的角度来说,破解上述四大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数学课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一、当前部分“中升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
根据笔者近年来在高职各班级中的数学课教学经历,总结各班“中升高”学生对数学课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现状如下: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
因高职各班级中的部分“中升高”学生主要来源于各中职学校,其实这部分学生在小学甚至到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是很优秀的,只是因为在某一学习阶段,因某个关键的学习内容没有听懂而导致做题出现困难;或者家长疏于管教,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或者受到身边同学影响等种种原因学习掉队了,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成绩就直线下降,他们上课听不懂干脆就不听,导致文化基础课程日益薄弱。同时,这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往往是随波逐流,只要别人邀请,不管这个事能不能干,是否违反校纪校规,一概不管,只图自己快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自制力、自学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往往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所以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二)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喜欢上网,缺乏组织纪律性
虽然“中升高”学生对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比较吃力,自我控制能力有限,但这部分学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对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非常熟练。对WORD、EXCEL、PPT、计算机网络等操作模块内容掌握特别好。笔者曾对一个“中升高”班级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该班学生在学校举行的计算机高新技术操作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平均分都在九十多分。他们尤其喜欢上网,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刺激。同时这部分学生年龄还不大,有一定叛逆心理,故缺乏组织纪律观念,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管教管导,避免其形成网瘾等各种恶习。
(三)感性认识较好但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历发现,“中升高”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好,但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喜欢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图形内容,比较喜欢傅里叶变换章节中几种典型非周期信号的振幅频谱、相位频谱等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而对纯理论性、晦涩难懂的数学内容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给“中升高”学生讲授左、右极限计算时,根据“中升高”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实际例题,讲清楚左、右极限这个知识点适用的对象、标记方法、如何选择左右极限的表达式等几个问题,学生不仅掌握较好,而且动手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对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学习积极性不高
基于“中升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除极少数“中升高”学生之外,大多数“中升高”学生因数学、英语基础比较差而对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有厌学情绪,他们采取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的态度,因为听不懂并自认为这些内容学了以后不一定有用,所以干脆不学。长此下去,“中升高”班级学风就很糟糕了,这与学校、家长、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模式、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中升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2]。
二、提升“中升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举措
基于“中升高”学生的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习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中升高”班级的教学质量,笔者采取了如下举措来提升“中升高”学生的数学课学习效果:
(一)按需施教,整合内容,降低难度
在期初与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遵循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认真整合各专业所需的教学内容,除了讲授公共基础模块的一元微积分外,还根据各专业的需要补充部分内容,如: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补充讲授集合、数理逻辑与布尔代数、图论、计数等内容;而电子类专业补充讲授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在建筑类专业中补充讲授导数、定积分等知识点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在经济类专业中补充讲授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内容。同时,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必须降低各知识点的难度,放慢授课进度,重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降低计算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要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联知识点。
(二)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些数学知识点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中升高”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高职数学老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上做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老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一边做,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设计翻转课堂、答辩汇报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3],针对学生爱玩手机、爱上网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微课,提前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信息化课程网站、云班课等平台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作业并提交,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各组同学认真检查各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热情[4]。
(三)精选专业领域案例,突出应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精选各专业领域中的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既突出了数学知识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又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数学课学习的趣味性。笔者曾尝试着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所有专业课中,搜集整理了二百多个本专业中的实际案例[5],逐一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一一给学生展示,学生愿意听,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打造数模协会平台,让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充分锻炼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打造学校数学建模协会平台。将全校所有的数学建模爱好者都网罗到该平台上,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参加校赛、华中地区联赛、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国赛等一系列的比赛,得到充分锻炼。比如周六晚上的数模大讲堂、周日的数学建模训练、小长假的MATLAB及SAS编程比赛、五一假期的华中地区数模联赛以及五月中旬的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各方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故在每年九月份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连续十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均取得了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好成绩,近年来比赛成绩在湖北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6]。
三、数学课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采取以上举措,在“中升高”班级学生的数学课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如下成效:首先是“中升高”班级学风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增强了,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等违纪学生变得越来越少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间沟通、讨论的同学变多了,该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其次是该班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文明礼貌等增强了,任课老师普遍反映该班违纪学生慢慢变少了,学生也变得有礼貌了;再次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很多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被他们迎刃而解了;最后是学生参加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真正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学生能力提升的目的。
关于“中升高”学生的数学课教学及其管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主要就高职“中升高”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提升“中升高”学生数学课学习效果的举措、数学课教学改革的成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各位同仁参考。
[1]程长胜.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5):13-15.
[2]左元武.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7(2):58-60.
[3]王晓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天下,2017(1):111-111.
[4]谭洁.Mooc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中的实验性研究[J].职业教育,2017(1):199-201.
[5]陈海军.基于应用层面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D].湖北工业大学,2011(5):23-28.
[6]杨祥钊.浅谈如何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J].轻工科技,2017(4):190-191.
[责任编辑:张克新]
2017-05-08
陈海军,男,湖北浠水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及其应用研究。
G424.21
A
1672-1047(2017)03-0055-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