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2017-03-08陈大洋
陈大洋
(闽西日报社印务中心, 福建龙岩364000)
新常态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陈大洋
(闽西日报社印务中心, 福建龙岩364000)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在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垄断企业、央企等大企业融资比较容易,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和其他外部方面的原因,资金筹措比较困难;要从企业、银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其融资难的原因并共同努力破解,给中小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能力。
新常态; 中小企业; 融资思路
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筹措比较困难,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微观主体—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运行问题,又有宏观环境影响,既有市场机制原因又有体制缺陷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使中小企业资金畅通问题再次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紧迫性课题。
一、中小企业概述及融资难现状
(一) 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是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统称。其定型、定量的标准是根据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按照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三种类型。这种划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点多面广。涉及到大农业、工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物业信息等16个行业,包含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二是划分具体,一目了然。如,中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工业是具有300人(含)以上的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 2 000 万元(含)以上;建筑业是具有5 000万元(含)以上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6 000 万元(含)以上;等等。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工业是具有20人(含)以上的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300万元(含)以上;物业管理公司或企业是具有100人(含)以上和营业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等等。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工业是具有20人(含)以下的从业人员或营业收入300万元(含)以下;住宿业是具有10人(含)以下的从业人员或营业收入100万元(含)以下等等[1]。据统计,目前全国企业总数的99. 7 %是由中小企业组成,其中97. 3 %是小微企业。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总量的 60 %,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 50 %、发明专利占65 % 、新产品开发占 80 % 以上[2],城镇就业岗位中的70 %来自中小企业,另外中小企业每年产生1 000 多万新增就业。因此,目前在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打造经济“升级版”转型中,中小企业对托住经济增速及就业增长的合理区间“下限”、实现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岗位,吸收农民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小企业作用巨大,但无法获得足额正规金融市场融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投入为主,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融资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三个方面。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70 %左右依靠内部积累,而只有30 %左右是靠外部融资。其中15 %是来自亲友的借款,15 %是向银行和集体办理借贷而筹措的。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扩大再生产,除了产品、市场、技术等因素外,资金不足、难以贷款筹资也很关键。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融资困难?可以从企业层面、银行层面和国家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从企业本身层面看
目前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主要有独资或股东合资、上市筹资、向银行贷款和向民间私人借资。在实体经济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形下,融资有一定的难度。
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多,自身规模较小,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一般由私人注资创建,或为独资,或为几个股东共同出资合作,依靠个人投入资本和内部筹集资金这种內源融资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但随着企业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相对疲软,面对利润微薄的压力,单纯通过扩大内部留存收益进行內源融资难以为继。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內源融资比例偏低,只有企业融资总额的30 %左右。因此,当中小企业发展出现资金不足需要资金周转时,首先想到银行贷款。但由于中小企业內源融资较低,资本实力相对不足,资产规模小,难以达到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条件和一系列具体要求,从而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2.中小企业管理比较落后,制度不够规范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度,制度是不是健全,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系统接受现代化管理的学习培训,管理仍然以经验为主,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市场销售管理、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制度不够规范,缺乏规划和战略性眼光。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出现偏差,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任人唯亲,财务管理控制不严,不规范,资信评价银行通不过,资金血液得不到补充,难以从银行融资贷款,导致一些企业难以发展甚至难以生存。
3.缺乏诚信,信用等级较低,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
目前,由于社会诚信的缺失,一些中小企业也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如拖欠货款或收款不供货、不执行合同产生违约行为、假财务信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逃避债务等,信用等级较低,银行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这些都给银行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从而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4.直接融资门槛高,要求严,难以融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既然难以筹集资金,那么可通过直接融资,增加资金。但由于直接融资需要对企业的利润、资产、债务等能力的综合考虑,门槛高,要求严,而且融资渠道比较少,主要是“新三板”、创业板、债券市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金融扶持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债券等,因此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很难满足此要求。第一,从发行股票融资来看。上市融资的门槛高,使得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此方式融资。据统计,到2016年10月底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共1 354家,其中创业板上市550家、中小版上市804家,这相对于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1 00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而言,所占无几;第二,从发行债券融资看。我国现有法规对发行企业债券的规定非常严格,许多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产、上市盈利率、制度管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无法直接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5.民间融资风险增加
虽然民间金融具有人缘、地缘、信息等优势,而且手续简单,即使利息较高,中小企业为了加快资金周转也愿意向民间融资。因此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民间融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间资本运作的不规范、监管的不到位,出现了大量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跑路”“失联”等案例,整个民间金融环境风险增加,市场出借资金规模大幅降低,民间金融渠道持续收窄。
(二) 从银行角度看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如大企业环境宽松和便利,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是银行出于稳健性原则考虑,贷款时“扶大冷小”。由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垄断行业,综合实力强,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银行贷款给它们很安全,因此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把少数资源和精力留给广大中小企业,即使经营良好的私营企业也不太愿意放贷。二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潜在优势较差,银行对其贷款条件审查更严格。由于许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清晰,固定资产等抵押物较少,采取直接担保、互保、联保等形式又担心产生或有负债。因此银行为规避风险,要求贷款的中小企业必须有与其相当的资产作抵押,同时执行上浮利率,比大企业要求更严格。银行贷款时要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根据企业成长性和潜在优势,评出需要贷款的企业资产,同时派员进行调查。以核实的资产作为抵押,尤其是以土地、厂房、固定资产等不动产作为首要的抵押要求。由于银行是企业,除了政策性银行以外,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目的,因此为了银行自身的安全,对于那些资产达不到条件的中小企业尽量少贷或不贷,出现慎贷现象。三是银行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尽量不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由于大企业实力雄厚,需要贷款时资金数目较大,调查、谈判、签约等过程与中小企业一样,但中小企业贷款资金少,做同样的事情交易成本不一样,中小企业交易成本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缺乏积极性。
(三) 从国家政策和宏观层面看
国家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筹措难。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各种担保、贷款、评价的体制机制尚需充实。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等级大部分偏低,抵押和担保条件较差,难以贷到款。同时现有征信体系不完善,虽然各地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政府出资或主导建立了许多担保机构,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运作不力,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和管理办法,难以准确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起到的效果有限。二是对国家制定的扶持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近几年,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从简化审批手续、财政金融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入手,如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等,但许多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体外循环,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影响企业资金链的供应,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筹措难。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路
(一) 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
第一,应从观念、财务、诚信、制度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加强自身建设,适应银行间接融资的要求。要从银行融资,就必须适应银行的要求,达到银行所提出的条件,从观念、财务、诚信、制度等方面着手改进和提高素质。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打破家族企业的束缚,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风险观念,把企业当事业来经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注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加强销售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杜绝财务虚假现象的发生;要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恪守信用、以诚为本,注重自身信用观念意识,实行诚信经营,注重信誉,使银行觉得安全和有信任感;要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通过产权多元化,加速机制创新,永葆企业创新活力。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可以推动多渠道的股权融资,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股票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这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度的重要步骤。随着《意见》的实施,企业上市将走上常规状态。中小企业可根据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不同条件,积极上市融资,同时可通过提供私募股权、债权、混合资本工具等多种融资手段到“新三板”挂牌融资,设立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融资租赁,实施产业链融资,发展新型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股权、收费权、应收账款、仓单、订单、出口退税、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存货等抵押质押贷款,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第三,有序有度发展民间融资。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多了一条直接的通道。虽然民间融资利率虚高,而且有“跑路”、“失联”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只要把握得当,规范化、阳光化发展,有序有度进行民间融资,就能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二) 从银行角度考虑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意识。我国除了国有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庞大,且发展趋势好。因此,银行应改变对大企业、大客户的偏好,制定和执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机构或信贷部门,培育专业信贷营销队伍,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发展新客户、拓展新业务、创出新业绩。第二,完善信贷管理。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短、少、频、急”的需求特点,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贷款单位所需,指导帮助贷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通过争取总行支持、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利用网络开展贷款营销,申请、审批、发放等业务,缩短贷款审批时间,让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快捷。第三,增加新的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做好现有金融产品的同时,研发推出更多新金融产品,如开展应收货物仓库保全质押、商标权质押、排污权质押、人寿保险单质押、股权质押、无抵押贷款等质押方式和信贷方式;推出标准仓单质押、联保贷和小企业种子基金等等,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按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经营状况和回款周期等不同情况,开发按季付息、到期还本,按月等额偿还本息,按月付息、按季等额还本等还款方式,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三) 从政府角度考虑
第一,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如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所得税优惠、发展专项基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营改增、企业实施研究与开发补贴、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出口补贴等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担和资本金注入机制,提高担保风险比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做好间接融资的工作的同时,发展直接融资,在宏观和微观政策方面改善融资环境。第二,修改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完善、出台法律法规,加强对融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有偿还能力却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制裁;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给中小企业融资及发展提供稳定的、长久的法律保障。
[1] 邢乐成,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J].济南大学学报,2013(2):1-2.
[2] 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16.
2017-03-15
陈大洋(1965-),男,福建上杭人,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营管理,电话:13859583563。
F276.3;F275
A
1671-4733(2017)04-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