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对教育公平问题带来的反思
——以邯郸市为例
2017-03-08赵树国赵丽芳郭志勇
赵树国 赵丽芳 郭志勇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系;2邯郸学院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5)
1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优质资源供不应求正是我国目前的普遍现象,
择校问题便成了目前二三线城市,甚至于一线城市的热门话题以及热衷问题。其实择校,本身是一种好的现象,择校者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和追求,充分体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人们素质的提高。同时,择校也加大社会和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最终也推动着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邯郸的中小学择校问题调查发现,由于金钱和权利的介入,这种择校行为有了质的改变,使得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了不公平的现象。据此,我们针对现阶段邯郸市的择校问题做了系列调研,通过对择校者的择校行为动机和发生过程以及教师对待这种择校行为的态度,甚至于社会对于择校问题的反馈,发现目前教育公平性存在问题。
2 调研数据
2.1 家长择校因素调查
不同的择校主体有不同类型择校行为。家长职业及素质的差异决定着择校的行为。相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偏向于相对比较公平的“以分择校”,但是,当学生不能以这种方式成功时,他们会选择“以权”或“以钱”择校。从而一些时尚名词迎刃而生,如:“以分择校”“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相比较而言,农民及普通家庭的家长择校能力及思想都比较弱。据调查,文化水平居高中以上的家长中90%以上认为孩子应选择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学校就学,能够受到全面教育以及全面发展;只有10%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近求学就可以了,原因多种,首先是便于接送;其次是在思想上,对于孩子没有太高的期望,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教育在向孩子施加压力,体现不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与现实教育反向而驰。
2.2 辅导学校对于择校的态度
辅导学校是社会上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目前教育模式的产物,他们对择校问题也是持肯定态度,且抓住择校时机,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生出系列辅导花招。据调查,国家杜绝以奥赛成绩名义录取学生后,系列竞赛和特长培训悄然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依然讲授奥数课程,而且还产生古怪的课程名称,比如:超数课、超英课、小升初直升辅导课等等,都是换汤不换药。部分辅导学校,也紧抓择校时机,印发大量的试题吸引家长的眼球,使学生从小学就走上“题海战术”的老路,成为新一代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3 被选择学校的反应
学校的优质资源(教学设备、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等)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前期的投入、后期的补充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众所周知,有了优质资源才会吸引更多家长的眼球,才会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只是政府的拨款对于学校来说根本不够,需要用赞助费补充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样成了一个固定的循环,他们也希望招收更优秀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升学率,从而为下一年招收更多的优秀学生做宣传。同时,也会选择部分“以钱入校”学生来补充优质资源。
3 教育反思
3.1 “名校办民校”理念出现了偏差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教学质量,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然而我国的现实是优质资源根本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了推动优质教育发展,许多地方曾出台“名校办民校”的重要方略,比如:二线城市重庆、三线城市邯郸等地方,这一方略也曾作为创新风靡一时。“名校办民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很多地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导致弊端丛生,充斥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乱收费、假民校、校中校等。更主要的是公办学校优质资源异化和生源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情况下,部分地方教育局出台相应政策挽回公办学校的资源,比如:2015年邯郸市教育局下达文件,三年之内公办学校老师从民办学校撤回,并帮扶周边薄弱学校教育。
3.2 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
邯郸市具有相对优质资源的学校比较少。这些学校每年在入学时期对学生进行招生考试,形式堪比中考。每到此时,为了选择更优秀的学校就学,家长、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备考当中,此时期也就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灰色时期。学生以自己的努力向优质教育资源发起进攻。我们发现,国家原来号召的素质教育,只是夜晚的星星闪耀了一下,现在又重新回到应试教育。
4 教育策略
4.1 均衡师资
教师在各种教育资源中占主要地位,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择校问题首当其冲要均衡师资,只有这样义务教育才得以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才能够得到保障。据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学校的设备不是很重视,最重视的是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对邯郸市某小学一个班70个家长进行调研发现,80%以上的家长选择这个学校第一个原因就是其学校老师,考虑了在校老师的责任心、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因此,改变择校的关键在于均衡教师资源问题。
4.2 完善教师交流制度
组织丰富多彩的以骨干教师为主的校级交流活动,鼓励、支持和引导优秀教师到市区及农村教育水平薄弱的学校任教或交流学习,各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于,走出去,到一线城市优秀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实行优秀教师交流制度或者定期轮换制度,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学习高级教师的教学、教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比如:邯郸市开展学校之间结对子、手拉手活动,促进邯郸市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育局对于这样的优秀老师在待遇上应充分体现,并给于奖励,从而也会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
4.3 杜绝教师校外办辅导班、代课
学校稳定教师队伍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国际教育局在1938年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公共教育大会”时提出:“如果小学教师整天关注物质条件,就无法以必须的精神自由完成他们的重要使命,他们应获得能保证其尊严与良好心理状态的工资”。工资待遇偏低是导致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重要原因。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有了第二职业,就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校。现在邯郸市中小学的班容量已经超标,若老师再不投入精力,学校的教育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工资是关键;杜绝老师在外办辅导班是主要任务,相关部门应该在保证老师的待遇的前提下监管办辅导班、代课问题。教育监管部门应责任到位,力度到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择校与教育公平并不冲突。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不公平的根源并不是择校本身,主要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另外,应正确引导家长的择校理念,择校的盲目性时有发生,不应只考虑学校的升学率问题,应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也作为择校的主要考虑方向。同时,教育部门应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均衡各校教育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1]陈鸿,严燕飞.试论择校与教育公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陈天红.择校与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3]段展华.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J].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