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帮带式实训模式的四分式综合实务训练教学管理模式

2017-04-13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项目部实务学困生

马 宁

一、导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务训练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是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后安排的一次模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的训练,历时18周。综合实务训练是理实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通过在校模拟岗位核心工作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是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以及知识向职业岗位能力转化的过程,同时也为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1.综合实务训练的特点

面对真实的工程项目,需要具体分析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结合环境地形、天气气候、材料供应、建筑机械等做出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设计,因此,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各工种常规施工工艺要比较熟悉,有较强的技术资料搜集整理能力,较强的读图能力。同时,18周的训练采取学生自主工作的模式,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工作规划和时间控制能力,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分工安排、沟通交流能力。

2.综合实务训练面临的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生源多样,包括普招生、对口生、单招生、中专3+2学生,并且单招生、中专3+2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这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整体不高、差别较大。因此,综合实务训练面临以下问题:

(1)多数学生实训的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的不断督促;

(2)多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好,自主制定技术方案的专业能力不足;

(3)许多学生纪律观念较差,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4)多数学生工作计划和时间把控能力较差,时间观念不强,不能分阶段按时完成任务;

(5)不求甚解、简单抄袭,成果针对性较弱,应用性较差。

二、做法与过程

针对综合实务训练中的问题,需要从考勤纪律、实训组织方式、工作规划、技术辅导、考评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管理,以期尽可能深入地引导学生能够约束自己、掌握工作方法、完成预设任务、提升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经过课程改革,我们探索出“在建工程项目部制的帮带式实训模式”和“分层次指导、分阶段交流、分维度考核、分重点督导”的四分式教学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与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四分式教学管理模式

1.选择在建工程项目作为实训项目

综合实务训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对工程项目岗位技术工作的模拟。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的普遍不理想,通过阅读施工图纸构建建筑实物空间关系的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在实训工程项目上选择在建项目,这样学生可以到现场观察,更好地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读懂图纸,同时直观理解现场施工的场地环境,这对学生进行工程量计算、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技术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帮助作用。

2.模拟工程实际,学生分组形成项目部,小组工作完成任务

将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自形成项目部,小组长即为项目经理,协调本项目部技术人员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分配任务,团队合作开展工作。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

3.分组形成项目部时,将学困生与学优生搭配在一起

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带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综合实务训练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实训课程,因此,学困生独立完成任务有较大的难度。将学困生与学优生搭配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让学优生起到帮助和带动的作用,使学困生遇到的知识和技术问题能够基本在自己的项目团队内得到解决,与学优生一起进步,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4.分层次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将整个实务训练划分为7个子项目任务,编制了相应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在每个子项目任务开始时指导教师均要就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点、工作程序和步骤、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提醒,同时给出参考资料查询方式和清单。工作开始之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次进行具体指导。

学习程度较好的学优生,在指导教师对子项目任务进行统一辅导和提供参考资料后,基本能够自主开展工作,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指导主要聚焦在复杂工艺的细节、复杂计算的细节、容易疏漏的环节、施工组织横道图与网络图的逻辑理解等技术重点和难点。要求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潜在错误并适时及时提醒。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在出现错误之后自主进行分析和纠错,教师不宜过早介入甚至提前预警,否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和现场工作的理解以及能力的提升。但教师的介入又不能太晚,否则学生走的弯路过多、效率太低,也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学习程度较差的学困生,在指导教师对子项目任务进行统一辅导和提供参考资料后,自主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难,表现在看不懂图纸的符号含义、建立不起图纸所表达的建筑物的空间关系、不理解建筑构件的构造做法、看不懂标准图集、计算能力较差、对各种施工工艺不熟悉、对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不熟悉等方面。因此,指导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需要专门召集这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基础知识的补课。通过辅导,学困生才有可能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顺利地开展工作。

5.分阶段开展模拟项目部间的技术交流

指导教师所带的实训组可分成4~5个模拟项目部,按计划在7个子项目任务的每一个任务完成时,指导教师均召集各模拟项目部进行集体技术交流。每个项目部均要就本子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所做的工作进行汇报,重点聚焦在对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随后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各阶段工作进行梳理小结,通过交流发现本项目部工作中的问题,借鉴其他项目部的工作亮点和成功做法,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总结、表达能力得以锻炼。指导教师将此环节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这也有利于学生对本环节的重视。

6.分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过程考核

为了督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果,综合实务训练强调全面系统评价,将整个实训过程分为子项目任务的完成、技术交流与讨论、实训出勤等三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过程考核。

7个子项目任务在各自的计划时间内进行中期成果检查和阶段末成果检查,最后综合给出每位学生工作成果的评价分值,占最终成绩的50%。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日常与学生的交流,评判学生计算、设计草稿及成稿的内容全面性、工作自主性、工作量大小、质量的高低,使这部分分数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工作过程的真实性和水平高低相匹配。

建筑工程技术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技术交流与讨论是激发大脑思维、优化技术方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这部分反映在综合实务训练中,要求学生在自己项目部内和跨项目部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指导教师在日常指导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活跃程度,可以记录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的频次、交流问题的深度以及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另外,上述每阶段末模拟项目部间的集体技术交流中每位同学的表现也记录在案。综合以上各方面表现,指导教师给出每位学生7个子项目任务各阶段的技术交流评价等次,最后综合给出每位学生技术交流的评价分值,占最终成绩的30%。

出勤是衡量学生实训态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实训质量的必要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在整个实训期间旷勤学时超过总学时的1/3者,将被取消答辩资格,重修综合实务训练课程。对旷勤学时未达到总学时1/3者,按照旷勤、迟到、早退严重程度和请假情况,指导教师酌情给出评价等次和百分制分值,占最终成绩的20%。

7.分重点对学困生与后进生进行督导

我们将综合实务训练课程督导的重点放在学困生和后进生身上。

学困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往往还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较差。因此,指导教师应有计划地与他们单独谈话,以引起他们对自身存在问题的重视,更好地约束自己;同时,主动询问学困生的工作状况,帮助他们掌握更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开始时手把手教,适当地送他们一程,这样启动工作后,后面的工作就顺利多了。另外,针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减少学困生因卡壳或出错而出现为难和打退堂鼓的情绪。

后进生通常表现为学习意识、纪律意识、规则意识的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缺乏规划和关注,没有危机意识。针对这些特点,指导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与班级辅导员沟通,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针对每位后进生的缺点进行心平气和的平等的单独谈话,讲清学校的学生和教学管理规定,表明严格执行规定的态度。使学生明白考勤的红线和综合实务训练不通过的红线;第三,要反复耐心地与学生约谈,尽可能转变学生的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第四,加强出勤和子项目任务进度的检查督导,加强知识和技术辅导,对学生出勤和工作任务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在学生濒临越过出勤红线以及工作量和成果质量红线时给予及时警训。

三、成效与反响

经过实践检验,“在建工程项目部制的帮带式实训模式”和“分层次指导、分阶段交流、分维度考核、分重点督导的四分式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4级综合实务训练第一组为例,26人中最后成绩,优等次8人、良等次6人,中等次10人,及格等次2人,无不合格等次,成绩远好于其他实训组。

学生对采用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实训题目持强烈欢迎态度。施工图纸与建筑实物及真实环境的对照,使学生更加直观透彻地读懂了图纸及设计意图,学生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设计成果对工程的指导意义随之增强。图2为14级学生现场实习读图、观察建筑施工环境。

图2 14级学生现场考察

项目部制的帮带式实训模式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本组26人来自两个不同班级,经过18周的朝夕相处,大家能够相互包容,别人眼里有个性的同学逐渐融入了团队,由不熟悉变为感情深的好朋友,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一起进步,都有所提升,这从学生最终的成绩来看得到了印证。

图3 子项目任务集体交流

分层次指导、分阶段交流、分维度考核、分重点督导的四分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质是指导教师对每位实训学生有针对性地付出持续的关爱,展现出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努力和成果给出公平的评价。对学优生,提出高要求,适当地指点一下;对学困生,关键的时候扶一把,陪他一起向前走;对后进生,则要推一把,促使他进入正确的轨道。当学生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得到适时恰当的解答;当学生实训出现错误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对后进生开展了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学生濒临出勤红线、工作量红线、成果质量红线时给予了及时的警训;学生在实训各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得到客观的评价和记录,优秀表现得到充分的鼓励。

分阶段交流是各项目部同学交流心得、互相借鉴的非常有效的教学环节,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作用很大,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图3为学生开展工程量计算子项目任务集体交流活动。

教师的上述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反映18周的实训收获很大。学生直言:“老师你对我们真好”。指导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融洽,至今持续保持联系。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进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学生主动找指导教师谈心,不仅谈实训工作,还谈自己对未来的打算,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

四、问题与不足

(1)综合实务训练的项目设计采用在建工程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在建工程项目都适合用作学校训练项目,考虑学时要求、教学便利、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复杂程度、施工进度等因素,对拟选在建工程项目提出了较多限制条件,因此,每年寻找到本专业各实训组需要的足够数量的合适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多途径加以解决。

(2)分维度的过程考核包括各子项目任务的完成、技术交流、实训出勤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有若干次的评分,需要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每个维度的总分,再计算出各维度加权平均后的课程总分。目前各部分权重的取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3)后进生管理的关键是要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指导教师在与后进生沟通谈心、专业辅导等方面要花大量时间,因此,当指导学生数量较多,后进生比例偏大时,指导教师存在精力不足的问题。建议适当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

五、政策建议

成立由政府、学校、企业参加的区域性建筑行业技术合作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同时整合区域建筑市场资源,实现建筑企业资源共享,帮助建筑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实现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赢。这样综合实务训练课程所需在建工程项目的征集问题将更易解决。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猜你喜欢

项目部实务学困生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