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晋诗集版本考证及其研究价值
2017-03-08张冰琰
张冰琰
一、毛晋生平
毛晋,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生于江苏常熟昆湖七星桥毛氏故宅。原名凤苞,字子九,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弱冠前字东美,晚号隐湖,别署汲古阁主人,笃素居士。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抄书家,室名汲古阁,所藏所刻所抄传世者颇多,享誉海内外。藏书之丰多达八万四千余册,且多宋元善本。郑德懋撰《汲古阁主人小传》谓:“先生(毛晋)嗜古籍,榜于门曰:‘有以宋椠本至门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二百。有以旧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于是湖州书舶,集于七星桥毛氏之门矣。邑中为之谚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前后积至八万四千册。”毛晋收藏博兼众采,种类覆盖经史子集,且其所收多广备众本,如只《易》之注本便收有子夏《易》十卷、李鼎祚《周易集解》十卷、陆德明《周易释文》一卷等,超过二十余种。毛晋不仅收藏古籍,还专门从事校对、刊刻、传抄之业。其校书达三百余种,刻书达六百五十余种,抄书达四百四十余种。毛晋刊刻每据宋本,有人谓之:“人但多读书耳,何必宋本!”毛晋回答:“读宋本,然后知今本老龙鳞之误也。”季穀为毛晋撰《隐湖题跋序》时亦称:毛晋自甲子以来,校刻经史子集及唐宋元名人诗词凡二百余种,每刻必求宋元善本折衷。此外,毛晋亦是一名诗人,遗留下许多诗歌作品,且又多作文章、题跋(三百余篇)。其中至今流传的《毛晋诗集》,内容包括《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野外诗》四集,多为毛晋平日交游唱和之作。
二、毛晋诗集版本考证
毛晋诗集存世凡三部,第一部为原稿本,今存常熟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已影印出版(以下简称稿本)。第二部为民国初丁祖荫辑《虞山丛刻》本,据稿本整理出版(以下简称刻本)。第三部为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汲古阁刻本《隐湖倡和诗》三卷,清冯班辑,毛褒、毛表、毛扆订(以下简称《隐湖》)。
(一)稿本
明毛晋等撰,清王振声校定。书名题为《汲古阁集》。全书按主题分为《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野外诗》四卷。其中《和古人诗》《和今人诗》一册,《和友人诗》两册,《野外诗》两册,共五册。
第一册卷首有周荣起纂“题词”,次为徐遵汤题“叙”,版心题“和古诗叙”,次为《和古人诗》正文,首行题“和古人诗卷”,版心题“和古人诗卷”,末行题“汲古阁集卷一”。后接《和今人诗》卷,卷首为陈瑚撰“和今人诗卷序”,版心题“和今诗卷序”,其正文首行题“和今人诗卷”,版心题“和今人诗卷”,末行题“汲古阁集卷二”,共五十五页。第二册卷首有顾梦麟“和友人诗卷序”,版心题“和友诗卷序”,次为正文,首行题“和友人诗卷”,版心题“和友人诗卷”,共三十三页。第三册接上册《和友人诗》卷,首行题“江南曲冯班定远”,末行题“汲古阁集卷三”,共三十三页。第四册卷首有金俊明“野外诗卷序”,版心题“野外诗卷序”,次为正文,首行题“野外诗卷”,版心题“野外诗卷”,共三十二页。第五册接上册《野外诗》卷,首行题“闰元夕湖庄文䜩”,末行题“汲古阁集卷四”,共三十四页。此书版式,每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左右双边。版心上下双黑鱼尾,上题“和古人诗卷(和今人诗卷、和友人诗卷、野外诗卷)”,下题字数,底部题“汲古阁”。钤印“毛晋之印”“毛氏子晋”“铁琴铜剑楼”“上海图书馆归还藏书章”“常熟图书馆藏”。其中,收诗共700首,毛晋诗615首(和古人诗卷:毛晋诗131首,其中组诗13组95首;和今人诗卷:毛晋诗50首,其中组诗6组28首;和友人诗卷:毛晋诗145首,其中组诗15组39首;野外诗卷:毛晋诗289首,其中组诗33组179首。);刻本收诗与稿本同。
此书各家皆著录为稿本,从版心所题“汲古阁”来看,当是毛晋在原稿基础上抄录在汲古阁的专用纸上,视之为“稿本”当也合适,但显然已非原稿本。据所藏印,毛晋抄录后,可能一直藏于家族内,直至清中叶时为恬裕斋主人瞿镛所得,数十年间未出常熟。藏于瞿家时,瞿氏有感于毛晋著作不著于世,于是聘请王振声(文村)为之校勘,将卷端原题《和古人诗卷》改题为《汲古阁集》,并于咸丰十年(1860)据此稿本及王校刊刻问世。版成,仅刷印数部样本,不慎于火,版片全毁。今存稿本上王振声校记累累,皆被丁氏刻本吸收进去。民国间,常熟丁祖荫据稿本再度刊印,收入《虞山丛刻》。咸丰九年(1859)秋,瞿氏邑人王振声跋:“汲古阁家塾藏板目载《隐湖遗稿四种》曰‘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注云‘已刻而印本顾未之见’。恬裕斋旧藏抄本,盖犹出于毛氏。今秋镜之、濬之昆仲检阅乡先生著述,慨念毛氏刊布遗书,厥功甚伟,而所自著乃将湮没。因属校而锓诸梓,改题曰‘汲古阁集’者,以其名之著焉耳。咸丰已未中秋望后,文村王振声校毕,识于铁琴铜剑楼。”(见此稿本《汲古阁集》第五册卷末王振声跋)。1966年后,稿本藏于上海图书馆。1983年上海图书馆将此归还于铁琴铜剑楼瞿氏。后,瞿氏将其捐献给常熟图书馆。2014年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出版。
(二)刻本
明毛晋等撰,清丁祖荫辑。此本按清王振声校订之稿本整理刊刻。收录于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全书分为《和古人诗》《和今人诗》一册,《和友人诗》一册,《野外诗》一册,共三册。
第一册卷首有徐遵汤题“序”,版心刻“古序”,次为周荣起纂“题词”,版心刻“古题”,次为《和古人诗》正文,首行题“和古人诗卷”,版心刻“古”。后接《和今人诗》,卷首为陈瑚撰“和今人诗卷序”,版心刻“今序”,次为《和今人诗》正文,首行题“和今人诗卷”,版心刻“今”,共二十九页。第二册卷首有顾梦麟“和友人诗卷序”,版心刻“友序”,次为《和友人诗》正文,首行题“和友人诗卷”,版心刻“友”,共四十四页。第三册卷首首行有金俊明纂“野外诗卷序”,版心刻“野序”,次为《野外诗》正文,首行题“野外诗卷”,版心刻“野”,卷末有丁祖荫跋,版心刻“野跋”,共四十五页。此书版式,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左右双边。版心上刻“古(今、友、野、介)”,下有字数,底部右侧刻“虞山丛刻”。
清咸丰十年庚申(1860),苏州陷于战乱,《汲古阁集》刊刻受阻。民国1919年,丁祖荫据瞿氏藏王振声校订之稿本,或吸收王振声之校注,或保留毛晋稿本原本用字对毛晋诗集进行整理,刊刻并收入《虞山丛刻》。丁祖荫跋:“此毛氏写刊底本也,字体绝类中州,诸籍写误处涂铅乙改,形式井然似写成而未登版者。现传汲古阁藏版目载:《隐湖遗稿四种》曰‘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注云‘已刻而印本顾未之见’。是帙向藏吾乡罟里瞿氏,文村居士更定为汲古阁集,釐成四卷,怂恿镜之、濬之兄弟梓行之,适以庚申之乱未果,去今又五十年矣。世事如云,沧桑万变,汲古阁楮墨尚在人间,先生著作乃反湮没不著,闻斯亦后进者之责,亟谋社友并隐湖题跋汇刊之,篇目悉仍其旧,盖不欲夺毛写之真也。丙辰首夏丁祖荫初我记。”(见《虞山丛刻》《野外诗》卷末丁祖荫跋)
(三)《隐湖》
明毛晋等撰,清陈瑚辑,清毛褒、毛表、毛扆订。《隐湖倡和诗》分上中下三卷,各一册,共三册。
第一册卷首有卢纮纂“隐湖倡和诗序”,版心刻“隐湖倡和卢序”,序后题“康熙二年岁次癸卯(1633)楚蕲卢纮书于海虞公署”,并有“卢纮之印”及“元度氏”二印,共六页,半页六行十六字,次为冯班撰“隐湖倡和诗序”,版心刻“隐湖倡和冯序”,次为陈瑚撰“隐湖倡和诗选序”,版心刻“隐湖倡和陈序”,次为目录,首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上目录”,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上”,次为正文,首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上”,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上”,卷末题“隐湖倡和诗卷上终”,共九十三页。第二册卷首有目录,首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中目录”,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中”,次为正文,首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中”,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中”,卷末题“隐湖倡和诗卷中终”,共八十三页。第三册卷首有目录,首行题“隐湖倡和诗集卷下目录”,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下”,次为正文,首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下”,版心刻“隐湖倡和卷下”,卷末载虎年猴月(康熙元年[1662]九月)毛褒跋,末行题“隐湖倡和诗卷下终”,共八十二页。此书版式,每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左右双边。版心上下细黑口,上单黑鱼尾。版心中缝右侧刻“隐湖倡和卷上(中、下)”,左侧刻有页数。《隐湖》收诗共958首,毛晋诗193首(卷上:毛晋诗84首,其中组诗8组55首;卷中:毛晋诗59首,其中组诗9组41首;卷下:毛晋诗50首,其中组诗2组8首)。
顺治十六年(1659)毛晋逝,子毛褒等据其遗稿辑《隐湖倡和诗》。毛褒跋:“未读《丧礼》,忍诵遗吟……间繙塵篋,恒多觞咏之篇;重辑残编,因识交游之盛。”又“和泪舐墨,朝书夕写。两弟分编三卷,千秋相见一时。”(见卷末毛褒跋)。其间,恐有不足之处请教陈瑚为之审计,然陈瑚因父病重,未能完成此事。至其父过世百日之后,陈瑚重访毛晋故居,毛褒等已将诗稿编辑成书。陈瑚序:“请于余,删而另梓之。”又“会先君子病,未卒业。卒哭之后,重过湖上,则三子已诠次成帙矣。”(见陈瑚《隐湖倡和诗选序》)。顺治十八年(1661)花朝(即农历二月纪念百花之节),毛褒等请冯班为此书作序。康熙元年(1662)9月,毛褒为此书作序。康熙二年(1663),卢纮任常熟地方官,为此书作序。由序跋可知,《隐湖倡和诗》刊刻约在康熙二年(1663)前后,即毛晋去世后四年左右。此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三、毛晋诗集研究价值
前人对毛晋的关注与研究,多集中在藏书、刻书、抄书等方面,鲜少关注毛晋的诗歌创作。考察其文学创作,发现毛晋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明末清初,毛晋与钱谦益、冯班等一起结社酬唱,共同创作,诗风接近,为形成、繁荣虞山诗派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毛晋诗歌的整理与研究,一是探究其诗歌创作特点,并将其置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时空中考察其文学价值及影响。毛晋师从明末著名文学家钱谦益,钱谦益是“虞山诗派”的领袖人物,毛晋亦是“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校注、研究《毛晋诗集》,不仅可以体会到毛晋诗歌的艺术特色,还可为人们研究“虞山诗派”提供重要支撑。明末清初的诗歌大都呈现出腐败而萎靡不振的风气,或为革新而复古但模仿气息太重以致文学性不足,诗歌内容流于空泛,既无现实意义也无文学价值。“虞山诗派”以钱谦益“灵心、世运、学问”的诗歌理论为创作宗旨,主张作诗要依托现实,抒发诗人真性情,并且要博古众览。毛晋有天赡之才章,兼敏研诵,奇闻秘志无不揽读,对景而富吟怀,才思泉涌霙纷而下笔高逸,其诗作对“虞山诗派”的创作思想有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1.有实质的内容,真诚的情志。“虞山诗派”要求诗歌创作有确切的内容,反映诗人真实的情感体验。从内容看,毛晋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为主,或咏物、或游赏、或展现平生收藏与刊刻之迹,以此来抒发自己的生活情怀,至情至性。2.提倡博学,强调在博学的基础上识变。这是“虞山诗派”重要的创作主张。毛晋藏书众多,阅读面宽广,文学功底深厚,从其对典故、词汇的运用及和古人诗等方面便可见一斑。3.学古而不拟古,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学古而不拟古是“虞山诗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毛晋对古人诗文研究颇深,喜唱和古人之诗,但更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与艺术表现手法。其诗多采用唱和方式,且善用典故,多佛教禅语,整体表现出对隐逸的文人雅士生活的热爱,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个人特色。校注毛晋诗歌,便于对“虞山诗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二是为研究其藏书、刻书、抄书等积累材料。毛晋一生交游广泛,藏书、刻书、抄书的渠道畅通,其中很多唱和诗,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情况。三是,对于研究毛晋的生平和交游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材料。有鉴于此,对其诗集进行系统的校注是极有必要的。
[1]钱大成.毛子晋年谱稿[J].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947
[2]毛晋.汲古阁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毛晋.隐湖题跋[Z].丁祖荫.虞山丛刻,1915-1919
[4]三浦理一郎.毛晋交游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清]钱谦益著.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殷丽萍.虞山文化流派[M].扬州:广陵书社,2013
[7]何振球.常熟文史论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8]毛褒.先府君行实[A].见钱大成撰.毛子晋年谱稿附录[J].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947
[9][清]李铭皖,[清]谭钧培修,[清]冯桂芬纂.同治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