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3-08李京梅
李京梅,刘 磊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京梅,刘 磊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因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发生的校园惨案也频繁见诸报端,这些案件和极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努力,“多管齐下”,重拾人文素质教育,建立一套贯穿儿童到青年时期的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寝室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大学生在校的成长。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如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同学关系冷漠、缺乏交流沟通,小团体现象严重、寝室成员分化,攀比现象严重、交往功利化等等。正是这些矛盾直接导致了多起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发生。分析这些恶性事件的原因,虽然多数与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或性格特征不无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寝室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影响了寝室关系的和谐。因此,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对构建和谐的大学寝室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一)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不仅包括技能和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包括人文素质的教育。但是受实用主义等急功近利思想影响,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对人文素质教育未能充分重视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全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影响,正规课程设置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少,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人文素质类课程没什么开设的必要,把精力都倾注在了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上。高等教育虽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受高等教育产业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也沾染上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对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文类课程和人文类实践活动往往被边缘化。此外,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在日常管理中更偏重于对学生寝室纪律和卫生方面的管理,而对寝室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寝室人际交往能力考虑得较少。
(二)家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关心孩子所学专业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而对于孩子是否有正常的心理和性格却不大关心,也从没有意识到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去正确解决和同学之间的矛盾。
此外,现在很多大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到大生活在父母和上一代人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衣食无忧,时刻处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事事都由父母包办。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百依百顺,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纵容,而对于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明显缺失,比如宽容待人的做人准则,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等等。
(三)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受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趋利性和利己性产生的负面效应,再加上一些媒体的错误宣传,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观念以及不公正、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生活状态。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崭新途径,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自由性使大量封建迷信、色情暴力、消极反动的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互动性使许多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当前我国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又缺乏合理和足够的正确引导,这些无疑都会对大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导致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低下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大学生自然也形成了实用主义至上的思想,在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们只是忙于学习所谓“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另外,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也会影响一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使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和谐相处的经验和技能。在寝室交往中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了寝室关系的和谐。
(二)导致大学生“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
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使很多独生子女形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强烈意识和自私、任性、专横、执拗、无理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出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好逸恶劳、追求享受、嫉妒心强、缺乏爱心和宽容心等弱点。这些心理和性格弱点成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为人处世的羁绊,特别是在寝室生活中,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没有父母照顾的生活,不能容忍室友的不良生活习惯,只关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大动干戈,造成寝室关系紧张。
(三)导致大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弱化
当代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以及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疏忽了对美好传统价值观念的固守,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意识弱化,在寝室交往中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对同学不能宽容谦让和互相帮助,甚至出现缺乏诚信、不合礼仪、道德失范的行为。
此外,社会上的错误思想观念也助长了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和虚荣心,纷纷追求享乐和超前消费,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学生在寝室交往中由于贫富差距和物质攀比引起的各种矛盾,从而影响了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重拾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一)学校教育应当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
从教育工作的本质来说,培养学生成才,要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对于社会的作用,远远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缺乏人文素养和道德的人,而健全的心智和高尚人格的培养都有赖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因此,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应当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把学会做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根本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整个教育阶段都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接受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教育,从而为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二)高校应建立多元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高校的任务可谓任重道远,既要在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把以前那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补上,又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需要建立多元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人文教育,构建起一个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育空间。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外,必须考虑到人文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基本人文知识类课程、思想道德素质类课程、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类课程、实践类人文课程等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公共课、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实施,全面覆盖大学生人文素质要求,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课程,构建起课内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育空间。
当然,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依赖于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同样也要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以人文的精神传播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会做人。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寝室中发生的一系列极端事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困惑与偏差,这归结起来是由于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因此,高校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大学生如何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各种问题,提高鉴别力。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通过政治理论课、讲座、文艺活动、舆论宣传、主题班会、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仰、信念教育,诚信教育,自强自爱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对学校和寝室的归属感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当同时注意显性课程与潜在因素的结合。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潜在因素,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获得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也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优化校风学风,加强校报、校刊、网站、广播、文化橱窗等宣传阵地建设,并经常开展人文知识讲座、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等有特色的校园活动,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良好品德、心态、行为等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品德和人格上要做学生的榜样,要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同时在学生中加强人文知识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寝室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对寝室的管理要打破传统的只注重寝室卫生和纪律的管理模式,把构建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例如寝室美化大赛、优秀宿舍评选、寝室体育活动竞赛,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寝室专业技能大赛、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寝室活动,培养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增强寝室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在无形之中使宿舍人际关系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
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引进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并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体系。在新生入学时,就应当普及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等基本常识,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期间,应当长期或定期开展有关寝室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辅导,及时帮助大学生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缓解在寝室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心理矛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寝室人际关系观念,和同学们建立信任关系,接纳彼此,从而形成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另外,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健康类的社团,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类系列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优化家庭教育,净化社会环境
1.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性格、品质养成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改变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传统教育习惯,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从童年时期就应加强对孩子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比如,不间断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人文兴趣和情商,使传统文化中温恭谦让、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做人准则成为孩子的内涵品质;教会孩子从小使用礼貌语言和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的方式;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寻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技巧,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对子女应从小严格要求,不迁就纵容孩子在生活上、物质上的过分要求,以免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使孩子从小养成关心、尊重、团结、体谅他人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从小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教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法纪的好习惯。
家长要行为示范,平常注意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示良好形象,传达正能量,为孩子树立榜样,不断提高孩子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2.净化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还有赖于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应当站在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高度去关注和支持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类大众传播媒介尤其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作为社会公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感,牢记自身肩负的文化传播功能,不能仅仅为了吸引眼球,迎合受众的需要,去传播低俗内容,误导受众的是非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而应该努力传播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塑造美好心灵、传递正能量的精神食粮,使孩子们从小就能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会某一方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建立一整套贯穿儿童到青年时期的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并形成一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气候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内心的人文气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也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1]刘俐丽.当代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5 (20).
[2]魏俊玲,卢春艳,周军.浅谈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3]张凯,王建华.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陈宜.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
[5]陈亮建,黄丽艳.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6]王文静.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Research on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ck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mmates in College Dormitories
LI Jing-mei,LIU Lei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ich affect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school life.But various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campus tragedies have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because of the disharmoniou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se cases and extreme events reflected the serious lack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schools,families, society and other aspects to a certain extent.So schools, families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regain the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from various aspects. So,building up a complete syste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build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G641
A
1673-2022(2017)02-0065-04
2017-02-21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SZ141118)。课题主持人:李京梅;课题组成员:刘磊,王静,李艳。
李京梅(1972-),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