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7-03-08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学校王宝明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学校 王宝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努力为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力,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理想的课堂。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教学中,要有创新
(一)体现学生的地位
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但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却袖手旁观。多给予参与时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促进、促成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同时也不要占用学生自己感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
(二)语文学习环境的优化
语文学习心理环境的长期漠视,使语文学习的心理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然、的语文环境。原本是丰富、有趣的语文课却变成了令学生头痛、厌倦的课。其次,消除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神秘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有负担,心里紧张,那末就会影响其阅读速度,良好的动机对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内动力。由于应试心理的作用,学生很少感受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所以我们应强调教学内容学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变苦学为乐学。再次,还要改善师生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角色的互换最终达成理解,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淡化自己原本的权威,要“走进”学生;学生也可以试着“走进”老师,双方在心平气和中倾听对方的心声,使语文的课堂学习变得和谐、自然。
(三)贯彻落实三维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教师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习惯化。我们在指导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丰富其文化素养,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其创造性思维;扩大其知识视野,这样,不但学生在听课时有章可循,而且体现了学习上的循序渐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能力。
二、教学中,要让课堂动起来
我们的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但生怕学生学不会,仍然是课堂灌输,哪里有学生动脑发言的份,课堂仍然是老师的“一言堂”,更不用说充满活力了。所以一个动态的课堂应该这样。
(一)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地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既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统一,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善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方法、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用于发言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二)学生与学生互动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百别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可以说课堂上既有师生互动,又有低头沉思的落实,既有热火朝天的争论,又有生生互动。那么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表情也会丰富多彩,有绞尽脑汁后的豁然开朗和快乐,也有喜极而泣的悲伤。生生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学生某个问题的看法,互不相同,各执一词。这时,放开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其产生争鸣,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总之,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能感到充实和幸福,大呼过瘾,这样的课堂肯定是学生欢迎的课堂,肯定使学生受益无穷的课堂,也肯定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