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实验课的几点思考

2017-03-08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中心小学校侯永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科科学课实验课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中心小学校 侯永宏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实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教材束缚,就地取材创造性地上好实验课。下面笔者就自己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做法与思考诉诸笔端,期待与同行交流。

一、利用仪器室器材,导好情景教学

一节科学课能不能吸引学生,学生能不能主动学习,情景导学很重要,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就说说实验导入。以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为例。在导入时,教师出示一气球,问:“在现有的情况下怎样让它鼓起来?”同学们讨论、回答的方法很多,但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用嘴吹,可让一同学上前表演用嘴吹胀气球,这时,老师用同样的气球故作神秘的说:“我不用嘴吹,气球它会自己鼓起来。”这一下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小苏打粉套在广口瓶上的气球拿出来,同学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瘪瘪的气球,老师把气球立起来,让气球中的小苏打粉滑入瓶中和瓶中底部的白醋混合,注意,老师在做时一定要用手遮住小苏打滑入瓶中的过程,同学们看到的气球在慢慢的变大、鼓起来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引入,那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探知欲、求知欲是空前的高涨。又如;同样的第四单元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老师拿出事先用淀粉液写了字的白纸(每组一张,每张纸的内容可不一样)让同学们观察,并回答你观察到了什么,再让同学们用桌上装了碘酒(这个先不忙告诉)的口喷对准白纸喷一喷,奇迹发生了,这时老师及时引入,我想这节课会是一节成功的课。小学科学仪器若按一类配备应有三千多件,足够满足我们科学课实验所需,如何为我所用?这就要考量我们老师的功底。

二、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器材,上好实验课

实验教学除了利用好仪器室器材外,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用于教学,实际上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和实验材料均来源于生活,这里我也不再一一列举,我想说的是如何结合课文选材与创造性地用好这些材料,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创造性用好这些材料,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我在上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二单元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若按书上的实验来弯折纸管或塑料管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是很理想,也不直观。我是这样做的:每一组一支2元的玩具激光笔,一杯(透明杯子)0.5元或1元的果冻,一盒奶或酸奶,让一同学用激光笔斜着照射杯子里的果冻,其余同学从杯子侧面观察果冻里的红色光线(直线的)。若遇到材质不太好的,观察不明显的,我们再做第二个实验,把牛奶或酸奶倒进烧杯里,再来照射,观察,这个效果太明显了,颜色也对比鲜明,红白相间。为了增加学生的印象,老师可用另一实验演示(这个实验不鼓励分组做),老师用喷壶或空气清晰剂边向空中喷雾边用激光笔照射,这个效果也非常好,您说孩子们能理解光是怎样传播的吗?能忘吗?

三、大胆尝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实验做适当改进

教材中有些实验设计并不很理想,有些是操作不便,有些是效果不明显,有些是器材不太好准备等等。笔者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首先根据教材的实验设计组织教学,利用金属汤匙,在汤匙把上的不同位置滴上蜡油,后用酒精灯加热,看到不同位置的蜡油先后熔化,以此说明热在固体物质中的传递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思考了。课后,笔者就思考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一定要重新设计实验。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并且认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实验的设计一定既不能让老师牵着学生走,把实验结论强加给学生,禁锢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观察到有价值的实验现象。最终确定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另加两个实验,第二个实验,我自制了一个金属凹槽,实验前将凹槽灌满蜡油,然后在金属槽的一端加热,很明显的看到了蜡油先后熔化的过程,很直观的感受到了热的传递过程,孩子们的探究激情一下子被点燃。这时,我又拿出课前做的十字形金属凹槽,在十字形槽的中心加热,结果蜡油沿着四个方向熔化,实验到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我用语言解释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自然而然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显然这节课与前一节课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再如我在上六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找拱形》一课时,课文里有一乒乓球壳(圆顶形)受压实验,上面放了一摞书,到底它有多大的承压力呢?其实学生不知道,也体会不到。我上这课时把实验稍稍作了改动,乒乓球壳{圆顶形}上方两张厚纸板,再让学生自己站上去,再下来看看乒乓球壳变形或踩坏了没有?结果无一变坏,均完好无损。孩子们亲身通过这一实验,真正体会到了圆顶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四、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材(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相差较大,教材的编排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材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四单元《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若按教材安排,则是在严寒的冬季上这一课,校园里或花园均搜索不到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我把它调整到第一单元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再如五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光与热》一课时,若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正好赶上阴雨绵绵的季节,一月难得见到一两天完整的太阳(即晴天),书上的实验根本没法做,如不做实验,干瘪瘪的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严重点的甚至会失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因此,我也作了调整,避开这雨季。

总之,如何上好科学课,怎样上好每一堂科学实验课,其实,方法是很多的,这就对我们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要去不断的学习,钻研教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拓进取。以上是我平时的经验之谈,也引起我对教改教法的深深思索,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正。

猜你喜欢

教科科学课实验课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有趣的实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