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年级科学课
2017-03-08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镇东小学李飞飞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镇东小学 李飞飞
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怎样更科学地上好一年级科学课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刚刚步入校园,但是他们可塑性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强化科学学习的常规,比如每次上科学课都要先做好准备;听清老师的要求之后再动手实验;科学课上不仅仅是动手,更要动脑;实验完毕,要将实验材料放回原位,同时要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观察实验时要分组进行,不能争抢实验材料;观察和实验时要利用学生活动手册及时做好记录;要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等。鉴于一年级学生好动的个性,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用一些小口令,比如,123,我坐端 456,我静息 789,闭上口!等。 一定从一年级开始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二、读懂教材语言,用好科学教材
要想教好这门课,教师首先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我们不仅要读懂教材中每个活动的引领语,还要读懂其中的图和文字。比如第1课《走进科学课》,有一个活动是“我们一起做一做”,如果提问学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学们会回答“他们在数叶子”“找虫子”等等,这些答案应该都不是老师想要的。而用教科书中的泡泡语 ,“叶子是什么样的?”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 “我发现……”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再比如一年级上册第8课《玩彩泥》中的活动“试一试,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教师要明确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的方式,来发现物体的形状能不能改变。这就要求学生要亲自动手去体验,观察点是形状的改变。学生活动时会发现海绵、弹簧、纸等的形状能改变,都要用力才能使它们的形状改变。力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物体的形状改变来表现。结论语就是对本活动的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引领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除了要读懂教材语言,更要合理的用好科学教材,学会有教材教。在第一课中还有一个活动:“小鱼有什么变化?”。图片中的小鱼改变了方向,学生会感到好奇,产生疑问,开始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杯子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过程观察了现象,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对图片进行调整,改为箭头、铅笔或学生自己的绘画、照片等。小鱼换成箭头、孩子们的作品、卡通小孩等,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方向的改变。方向的改变不是偶然现象,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一样的,放什么样的图片都会改变方向。如果想让这个活动更有趣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如换成饮料瓶、不规则的水杯等生活中常见的透明物品,或者再加一条鱼,通过加水改变水位等等,观察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样会让这个活动更有探究的价值。
三、为概念转变而教——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核心概念。如何让学生的前概念形成核心概念,如何让学生的常识形成科学知识,需要我们围绕课程目标,为概念的转变而教。第5课《摸一摸》中有一个活动,教学时,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体验,认识到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干湿等,是在观察。教师教学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感觉都是皮肤的感觉。还有触觉、压觉、振动觉、痛觉、冷觉和温觉。
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物体的轻重,就是压觉;捻一捻牛奶,这也是触觉;可以感受鼓面的振动,这是振动觉;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冬天,身体冻得发抖,属于冷觉的表现;皮肤感受到热的物体,属于温觉的表现。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上升到核心概念。
四、顺势而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没有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让思考成为习惯,应该成为所有科学教师的追求。”
比如在第三课中要观察花生,老师问:“观察花生时要先观察里面还是先观察外面?”学生自然会想到要从外到内观察。有的学生就会说出来先看内部,会把外皮破坏了,就会影响观察外形。在这样一个发现问题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顺着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再比如,观察花生时,有的学生竟然吃起来,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是观察用的不能吃,但这样说就会影响学生观察的兴致。如果我们顺着学生的这个行为,问问学生味道怎么样?孩子肯定会特别兴奋的说,很香!那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尝一尝这也是观察,以后会学到这种观察方法。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五、正确对待拓展活动,形成自主探究意识
在拓展活动方面,即便是课堂能完成的,也不要去做。如一年级上册《玩磁铁》一课的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例子,但教师一定不要在课堂让学生回答。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探究欲望强烈,教材既然设计了课外的活动,我们就要相信学生。离开教师,学生一样能做研究,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特别是在一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孩子们爱上科学,爱上科学教师,爱上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