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
2017-03-08郭晓庆景月秀
郭晓庆,景月秀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新媒体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
郭晓庆,景月秀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通过对盐城市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盐城市未成年人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媒体环境。
新媒体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盐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edia literacy status of the minorities in Yanche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minorities in Yancheng, and clarifies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minor’s media literacy, and provides a good media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
Keywords: New media age; Minors; Media literacy; Status survey; Yancheng
1 盐城市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1.1 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新媒体的理解、使用情况以及依赖程度等,发放此调查问卷,以期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情况。在获取有效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渠道,并达到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参与媒介生活、求得自我发展和积极体验的最终目的。
1.2 调查时间及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从2015年10月—2016年3月,通过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将问卷设计大致分为:学生对新媒介及媒介素养了解状况、学生使用新媒介能力、学生对媒介负面功能规避能力3个部分。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学生的媒介使用技能、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学生对媒介的态度、影响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等等。根据已掌握的盐城现有教育资源,选取盐城中学七年级、八年级,田家炳中学七年级,盐城技师学院中专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里既有重点中学,又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全面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在收回的样本中有效问卷557份,大体上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盐城地区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
1.3 问卷结果分析
A.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从每天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看未成年人媒介接触情况:66.04%的学生每天上网1~2 h,18.85%的学生2~3 h,3~4 h的学生占6.46%,2.87%的学生每天为4~5 h,只有3.77%的学生每天上网5 h以上。说明大多数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但仍有近4%的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娱乐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其次为查阅资料、了解时事动态、朋友交际,超过一半的学生接触媒介是为了娱乐和朋友交际。B.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由于新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内容、形式、渠道等多方面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所带来的负面功能也日渐凸显,未成年人能否在诸多不良信息甚至网络暴力面前独善其身,是衡量其媒介素养的重要依据。问卷中“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你的做法”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87%的学生经常浏览,17.95%的学生偶尔会因好奇去看,而会举报的学生占27.47%,33.39%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看。由此可见,部分学生仍没有意识到网络垃圾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从来不看,但仍然缺乏法律意识去对网络垃圾进行举报。C.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对未成年人来说,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环境决定了对他们影响最深的是家长、教师、学校和媒介行为本身,因此,此次问卷从这4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在“你的家长监督你上网吗?(如限制上网时间和内容)”这一问题中,数据显示,65.35%的学生表示会监督。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对未成年人媒介行为监督比较到位,只有少数家长未引起注意。
2 盐城市未成年人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2.1 未成年人新媒介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对于未成年人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其能够意识到新媒体的正面功能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自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1]。面对新媒介提供的庞大而繁杂的信息,很多未成年人不能快速、准确地对信息做出选择,不能将自己的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有效结合,容易受到繁杂信息的裹挟,而非主动选择,更不能主动参与媒体生活,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2.2 未成年人对新媒体负面功能免疫力不足
因未成年人知识结构不完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以及阅读能力、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的局限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2]。容易把网络呈现的虚拟世界当作真实世界,一方面容易被媒介信息所牵制,面对新闻事件不能以理性、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常常把媒体态度当成自己的意愿,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未成年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自律意识较差,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浏览一些不良信息。
2.3 家长、教师、学校对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虽然新媒体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也逐步扩展,但广大民众对于“媒介素养”一词仍然陌生,甚至是学校和教育者本身对“媒介素养”一词也缺乏理性认识。目前,我国很多关于媒介素养的教育都是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目的是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很少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
3 未成年人媒介素养培育路径
3.1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媒介意识
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培育应以引导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开始接触媒体时就阐明利弊,让未成年人有正确的认识,做到趋利避害。遇到不良信息时应该怎么办,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时应该怎么做,未成年人应及时询问或请求帮助,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
学校始终是传授系统知识、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比较稳定的贯彻[3]。学校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大纲,逐步形成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首先,教师要树立媒介素养教育新理念,肯定新媒介给予未成年人的正面影响,不再盲目排斥,但也不能把媒介素养教育完全等同于规避媒体负面功能途径的教育,要更加重视技能型和素养型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其次,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师范专业、新闻类、传播类专业进行系统培养,实现学、研结合,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向各个中小学输送媒介素养的传授者。另外,中小学自身应组织本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进修学习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形成长效培训机制。
3.3 发挥家庭辅助作用,疏导未成年人媒介接触行为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在未成年人对媒体还未形成定性的认知时,监护人就应开始观察并引导,防止其受不良媒介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对于新媒体的误解,使其强硬限制孩子上网,这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形成矛盾,对此家长要注重疏导,教育方式应灵活多样,而非一味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
3.4 发挥社会力量,树立责任伦理认识
政府相关机构要完善媒介监督和保障体系,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把关,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规制媒介行为,保证各种新媒体的合法运营,提高网络技术管理水平,对于不良信息的发布者实行追责并严厉打击。同时,媒介机构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各种新媒介运作流程,破除未成年人对新媒介的神秘感和盲目的崇拜感,增强其对新媒介正面功能的认识,提升筛选、应用、质疑、评估信息的能力,并大力宣传网络法律知识,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文明上网。
[1] 李晓彩,王宪政,何石妹.媒介素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邯郸市三所高校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6.
[2] 黄楚新.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1):122.
[3] 叶厚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基于青少年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的分析[J].天中学刊,2011,(03):130.
Studyonthemedialiteracyofminorsinthenewmediaage——acasestudyofYancheng
GUO Xiao-qing, JING Yue-xiu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51, China)
G206
A
1674-8646(2017)17-0004-02
2017-06-16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培育研究”(201510324015)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PPZY2015B105)的研究成果
郭晓庆(1993-),女,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学生;景月秀(1990-),女,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学生。
论文指导教师: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