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17-03-08杨金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肺性脑病呼吸衰竭

杨金辉

(吉林国文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四平 136100)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杨金辉

(吉林国文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四平 136100)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和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疗效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或肺通气严重障碍,患者机体不能正常完成气体交换,从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代谢紊乱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综合征[1]。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常会并发肺性脑病,导致患者的预后疗效较差,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对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3.68±5.62)岁。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43.95±5.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解痉和平喘治疗,并且对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纠正,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和心力衰竭纠正等对症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药物治疗的方式,其中主要是将5%葡萄糖溶液20 mL与纳洛酮(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60)0.4~0.8 ㎎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同时将0.9%氯化钠与500 mL纳洛酮1.2~2.0 ㎎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在患者清醒后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和PaCO2指标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2天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恢复正常,PaO2和PaCO2指标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所恢复,PaO2和PaCO2指标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并且各项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6例(52.00%),治疗有效20例(40.00%),治疗无效4例(8.00%),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36.00%),治疗有效21例(42.00%),治疗无效11例(22.00%),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和PaCO2指标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的P a O2和P a C O2指标分别为(51.23±12.64)mmHg和(64.25±13.16)mmHg,对照组治疗前的PaO2和PaCO2指标分别为(51.86±12.35)mmHg和(63.05±13.58)mmHg。试验组治疗后的PaO2和PaCO2指标分别为(86.52±11.95)mmHg和(40.16±10.26)mmHg,对照组治疗后的PaO2和PaCO2指标分别为(70.18±12.37)mmHg和(52.68±11.39)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O2和PaCO2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PaO2和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患者继发肺性脑病。根据临床上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衰竭症状,即出现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和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导致患者的肺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患者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时,其一般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时,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2]。

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发肺性脑病时,患者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组织向血液内释放大量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患者血浆中的β-内啡肽水平将会因此而明显升高,导致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主导的心血管效应受到严重抑制,患者因此而出现心率减缓和微循环障碍,导致其不能正常完成呼吸作用[3]。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常规治疗方式,通过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解痉和平喘治疗,对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纠正,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和心力衰竭纠正等对症治疗,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根据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常规治疗方式的疗效有限,并不能全面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其能够通过竞争机制阻断β-内啡肽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让患者脑干呼吸中枢受到的抑制被解除,让患者的脑部组织血液供应得到有效改善,降低患者的灌注损伤[4]。同时,纳洛酮能对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以此改善组织的氧合能力,从而提升机体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促使患者的氧气分压不断提升,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患者的血氧指标并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本研究对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吴书亮.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4:7055-7056.

[2] 冯志贤,刘 虎.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6:83+85.

[3] 江 乐,俞国峰,张亦婷,陆 地.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健康研究,2016,02:190-191.

[4] 王 新,王 静.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09:1161-116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63.8

B

ISSN.2095-8242.2017.02.359.02

猜你喜欢

肺性脑病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