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山区道路规划与设计
2017-03-08张向卫
张向卫
城联基业(北京)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浅谈浅山区道路规划与设计
张向卫
城联基业(北京)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内部平坦区域大部分已基本完成,现阶段及将来土地建设位置较多的为周边浅山区地带,对于这些在规划中定位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浅山地区,其中的道路标准定位应如何定位?道路的竖向设计应如何控制?道路设计不仅是这些地区建设开发的前提条件,而且与建设区域内地块开发密切相关。
浅山区;控制性规划;道路竖向;城市道路;公路
1 前言
浅山区是山区中较为特殊的部分,是相对“深山区、高山区”而提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市域内海拔100-300 m的区域划定为浅山区。浅山区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对北京市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区域。浅山区道路设计标准的确定需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不能一味的套用城市道路或公路设计规范。
本文结合门头沟区部分浅山区在地块规划阶段介入道路设计的项目实例,结合遇到的道路使用功能、标准等确定问题,分析了浅山区道路设计规划层面介入的重要性,探讨了道路标准选择存在的一些技术及审批困难。
2 浅山区道路规划及设计原则
浅山区道路标准的确定之所以有其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的用地规划的特殊性而决定的,一般浅山区均属于城市与山区的交界处,不仅需要承担城市建设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承担了城市周边生态廊带的作用,因此对于该区域的道路定位,首先需要满足建设用地出行的需求,其次需要根据浅山区的地形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以便保护其既有的生态环境。
现行道路规范分为两套体系,一套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另一套为公路设计规范。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指的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而公路指的是联接城市之间、乡村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以及工矿基地之间的道路。市政道路与公路两者的区别在于:
2.1 道路通行能力测算依据不同
城市道路是根据区域人口数量、道路网密度进行等级配置;而公路则是以平均昼夜交通量进行等级配置。
2.2 道路红线的确定方式及阶段不同
城市道路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道路网密度的匹配,因此一般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就已经确定的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有的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就已经定线,有的在设计方案完成后就可进行道路定线了,而道路的红线也就是道路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界,城市的用地指标均以此为准;然而公路则不同,由于地形原因,公路的用地范围是需要到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放坡后确定占地线的。
2.3 道路纵断面标准有差异
城市道路与公路对于纵断面最大纵坡要求都是根据设计时速来确定的,其中最小纵坡均为0.3%,而最大纵坡则有所差别,城市道路中在北京这种积雪寒冷地区最大纵坡推荐值不得超过6%,公路中四级公路同样在北京这种积雪寒冷地区最大纵坡推荐值却是不得超过8%。
2.4 道路横断面不同
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功能的差别,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包括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或车行道),公路的横断面则由车道、中间带、路肩等部分组成。
2.5 道路排水系统的组成不同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和污水两种管线,这两种管线均凭借管道的坡降重力自流,使得城市道路在纵断面设计时需配合管线排除;公路则是以边沟排水,路线本身的纵坡更多的则是结合地形考虑减少填挖土方。
3 工程实例
下面我就曾经参与的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镇区道路网方案研究项目对以上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
潭柘寺镇区道路方案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配合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工作,配合控规编制单位根据地形条件研究道路设计指标(特别是纵断面设计指标、对应的道路填挖高度、对地块开发的影响等),发现规划路网与自然地形条件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道路方案建议供控规编制单位参考,二是根据地块场地平整、建筑方案布设(主要是安置区建筑方案),进一步结合自然地形、工程经济等因素优化控规路网,为地块土地开发、道路网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3.1 镇区概况
潭柘寺镇位于京西浅山地区,自然地形高差比较大,高程最低处约210,最高处约330。镇域总建设用地指标为480.72公顷,规划人口3.5万人。
3.2 镇区内道路等级及红线确定
道路在满足其基本功能外,主要考虑对山体环境的保护,其中主干路保留镇区中心主一路红线为40米,其他主干路红线均为3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均为25米,支路道路红线采用15米。
城市道路红线一般是作为道路用地的边界,对于镇区内部地势平坦区域的道路,红线即为确定路网的道路红线;然而对于边缘地带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填挖方较大则需要设置边坡防护,此时道路红线则和公路用地界相似。
潭柘寺镇3号街区包边路填挖方较大,主一路选择分离式路基进行处理,支一路、次二路、次三路均与相应地块内用地高程配合,利用抬高正负零进行消化;外侧沿山地段,进行边坡防护,将来需在施工图时进行征地,占地线则超越城市道路红线宽度。
3.3 镇区内道路纵断面设计标准
该区域内为城镇建设用地,多为居住用地,虽然地形起伏较大,仍采用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人群出行特点,多以低速短途出行,交叉口较多,行人较多,最大纵坡虽然控制在5.8%,但其中只有极少数靠近山体的路段采用最大纵坡,其他路段多采用低指标4%一下,路口处严格控制按照最大纵坡3%。
3.4 镇区内道路横断面设计
镇区内道路横断面,结合城市道路功能与公路标准共同进行设计,主一路南侧靠近建设用地一侧设置3米人行步道,北侧靠近山体的一侧设置为3米的盖板过沟及碎落台。
4 结语
浅山区是山区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北京市浅山区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已经承受到一定开发压力;而作为城市生态涵养发展带,浅山区保护格局急需进一步明确。道路设计作为区域出行的市政先导,应结合浅山区作为生态涵养关键带的作用,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地形结合等,并结合山区经济启动、城市功能拓展最优化进行道路线位确定。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2]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3]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
[4]黄兴安,公路与城市设计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