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媒体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2017-03-08文凡
文 凡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利用自媒体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文 凡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境遇。面对自媒体带来的新境遇,高校应从思想上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挑战,要充分利用自媒体资源,扩大法治教育宣传渠道,努力构建自媒体教育平台,促进高校法治教育与自媒体的融合发展。
自媒体;大学生;法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习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性,为高校法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使用率逐步增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2]我国手机上网的普及,使得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力量快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自媒体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深刻改变了人类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法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力量。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更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境遇,高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自媒体信息的丰富性以及强大的舆论功能,拓展了法治教育的内容、成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新阵地。自媒体中蕴含大量的信息,成为大学生关注、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各类最新的法律法规、热点法律事件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实时更新和传递,为师生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另外,自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披露平台。自媒体打破了以往人们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获取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新闻被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旁观者在传统媒体报道之前通过自媒体发布和曝光。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此外,自媒体也为法律事件的广泛讨论提供了平台,成为了重要的舆论场所。近年来,一些引发大家广泛关注的法律案件,多是通过微博等自媒体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并引发大量的讨论,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培养法治意识的平台。自媒体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平台,拓展了法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如今,自媒体已经成为法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自媒体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提高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吸引力。自媒体中信息丰富且功能齐全,集文字传送、图片编辑、视频分享,语音留言、点赞评论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现代大学生们,个性突出、追求新颖、喜欢标新立异,各种网络平台成为他们日常搜索信息、交友、发表言论,游戏娱乐的场所。自媒体的这些特征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以及对于网络娱乐功能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自媒体的个性化功能为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教师可以选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形式,摆脱学生对法治教育枯燥乏味的认识。且自媒体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交往模式,减少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往的严肃性和说教性,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这种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环境轻松幽默的学习模式更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更具有吸引力。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辐射性更强
自媒体中平等的受众关系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增强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自媒体的受众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征。自媒体中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广大普通民众开始具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具有平等地位。传统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主导教育内容和形式,学生被动接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对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交往互动较少,地位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这样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教学相长的实现。自媒体突破了传统法治教育的局限,让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自主的选择接收学习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更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个人的观点。同时,自媒体快速且极强的交互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得法治信息的发布更快速,覆盖范围更广,学生接收信息更便捷。自媒体中平等的受众关系以及便捷快速的交互功能,超越了交往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的增强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自媒体信息存储量大、传播即时、交互平等等特征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教育载体以及新的教育机会。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的发展也不例外。自媒体改变了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网络信息化的媒介时代,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法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自媒体环境中去中心化的交往方式,挑战了法治教育者的权威性。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媒体。在自媒体中,大量的信息经由任意大众传递出来,使得信息的权威性、可控性弱化,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自媒体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和舆论产生地,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失去了传统媒体权威性的作用,各种未经权威机构过滤的非主流的言论,各种社会的、个人的声音通过网络到处流传,给大学生群体造成负面的影响。自媒体环境中平民化、平等性的交往弱化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以及归纳整理后,才将法治教育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信息的传递具有权威性。然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法治教育信息的权威性。自媒体环境中教育者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采取去中心化的交往方式,通过自媒体平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由于自身观念更新的滞后以及自身网络使用技能的不足等原因,与大学生相比,教育者在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中处于劣势,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导致自身的话语权逐渐丧失,权威性受到挑战。
(二)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缺乏
自媒体平台中对各类信息的把关不严,导致各种虚假、暴力、涉黄信息以及谣言充斥着自媒体空间。当前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线下可以抵制各类违法信息,然而进入网络虚拟空间后开始变得模糊,自制力不强,经不起网络虚拟的诱惑,迷失方向,在这鱼龙混杂的信息世界中缺乏理性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通过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进行网络交友,进而从事行骗、传播网络谣言、诽谤、侵犯他人隐私、猥亵、敲诈甚至杀人等犯罪行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对高校法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的诱惑中虽然能够很好的约束自己,但面对网络中的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诈骗、猥亵、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知道通过正确的法律救济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表现得束手无策。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缺乏的表现。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的缺乏给高校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大学生价值观易受冲击,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影响
自媒体的开放性和去地域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削弱了法治教育的效果。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日渐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交友、交流、传播信息,发表见解、分享经验。自媒体的开放性和去地域性,使得消极腐朽的思想信息不断涌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一些西方列强一直企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时刻不忘对我国进行西方资本主义霸权文化的渗透。一些国家利用自媒体向我国传播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制造各种诋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事件,大势炒作,企图破坏我国的和平统一、安定团结。另外,自媒体中存在的低俗、腐败、虚假的言论和事件,以及金钱至上等价值观念时刻冲击着大家的思想。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涉世未深,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到消极价值观念、拜金主义的影响,出现崇尚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追求享乐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只注重追求个人利益,道德沦丧,社会责任感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主体,自媒体中的各类极端腐朽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侵蚀,削弱了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适应性策略探析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效利用自媒体的优势,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挑战,采取与自媒体环境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
(一)努力培养互联网思维模式,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挑战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教育也要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是使用自媒体的主流群体,他们随时随地在使用自媒体交友、分享、获取信息。自媒体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便利,但同时自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要正式自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互联网思维模式,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挑战。面对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很多高校以及高校教师惧怕这些负面影响,而采取回避和压制的态度。如:禁止学生在各论坛、贴吧、微博等自媒体中发表一些言论,删除学生发表的意见贴,甚至封杀学生的账号等。这类打压方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背离了教育发展规律,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日渐强烈,对言论自由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而不应粗暴的依靠禁言、删帖、封杀账号等方式进行处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和高校教师要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探索将大学生法治教育融入互联网、融入自媒体的有效教育方法。“高校只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尊重互联网发展规律,才能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3]
(二)充分利用自媒体资源,不断拓展大学法治教育的宣传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与传统的法治宣传教育相比较,网络宣传教育具有更直观、更快速、跟便捷、辐射面更广、学生更乐于接受等优势。结合目前高校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来考虑,自媒体无疑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必须占领的阵地。高校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自媒体中,加强法治宣传的实际效果。高校要结合校本实际,充分利用自媒体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辟法治教育网络宣传专区,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广为学生知晓的法治教育专题网站或网页。采用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要通过学校微信、微博公众号、积极宣传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传达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治精神。高校还应通过论坛、QQ、微信、微博等积积极引导学生舆论。对涉及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的事件,高校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方向,及时关注,积极引导学生用法治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法律案例,高校要通过自媒体平台正面解答、适时引导,大学生法治教育入网络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项重要工程,要努力做好,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提高法治教育效果。
(三)积极构建自媒体教学平台,大力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模式
自媒体时代,高校开始探索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实现教育课程的开放共享,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法治教育类课程的网络教学运行,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作业、媒体素材、专家讲座、学生作品、文献资料等,通过共享系统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学生法治教育政策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还应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设计有关法治教育的“微课”。教师针对特定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微博、微信来推广使用,微课具有内容少、时间短的特点,且通过微信微博社交平台推广,迎合了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习效果,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现在微课已开始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另外,利用“微助教”教学工具,增强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微助教”是一种新的课堂助学工具,学生通过手机微信注册,实现课堂上在线签到、在线答题、线上互动讨论等教学环节。教师可在线统计学生的出勤率、答题率、以及课堂互动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在线分析统计数据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做出综合性评价。将“微助教”应用于法治教育课堂中,将学生上课喜欢玩手机变成利用手机学习讨论答题,增加学习评价的多维度,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着力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
媒介素养是人们能够正确的、合理的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一种能力,是人们面对各种传媒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对信息的辨别能了,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选择能力。大学生由于核心价值观尚未真正确立,辨别能力还未成熟,且日常中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时欠缺一定的媒介素养,容易受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不能正确辨识,喜欢盲目跟风转发事件信息,且思想行为易受网络评论的影响,缺乏理性的法治思维。如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关注社会热点、理解社会状况的一个重要平台。自媒体的广泛使用,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然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产生了不良行为,滋生了网络犯罪,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信息化时代,媒介素养是人们必备的素质。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其一,高校要加强媒介素养课程建设。一方面,探索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方法。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来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开设提升媒介素养相关的网络素质课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其二,高校要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自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通过自媒体工具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有效地培育学生运用正确的、理性的运用自媒体的能力。此外,高校也可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来提高的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正确的运用自媒体平台,其网络言行才能合乎法律要求。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12-1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 22_66437.htm.
[3]刘宏达.网络牵引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6—2017年度专项研究课题“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1617C10);荆楚理工学院2016年教学研究项目“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方法研究”(JX-201632)
文凡(1982-),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