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意识的缘起及本质探析
2017-03-08罗一斌梁贵红
罗一斌,梁贵红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低碳发展意识的缘起及本质探析
罗一斌,梁贵红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低碳发展意识是针对气候危机现实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时代意识,是经济社会与气候友好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可持续性的意识或觉悟,主要表现为人类对高碳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对低碳发展模式的向往。
低碳发展意识;气候危机;可持续发展
意识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全球低碳发展实践的推进,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低碳发展意识悄然兴起并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持续关注。时代意识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文明的“灵魂”。低碳发展实践的推进和低碳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发展意识这个“魂”。低碳发展意识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有学者指出,低碳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动力[1~3];有学者指出,要充分发挥低碳意识在低碳技术选择、实现碳减排目标中的作用[4~5];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群体的低碳意识进行探究[6~8]。综观以往研究,我们发现学术界有关低碳发展意识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低碳发展意识的定义、本质及内容的研究还相当缺乏。因此,立足于低碳发展实践,认真思考低碳发展意识的本质及其内容,积极培育低碳发展意识,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低碳发展意识的缘起
低碳发展意识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它是专门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危机提出的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实现经济社会与气候友好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产物。
人类关于气候系统及其安全的意识,是同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运用石器工具,从事采集与狩猎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包括气候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支配。面对气候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人类只有不断迁徙,寻找良好的生存环境。长此以往,人类对气候环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敬畏心理并产生了自然崇拜。这就是人类关于气候系统及其安全的最初意识。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虽有较大进步,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对气候系统及其安全的影响仍非常有限,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保持在气候系统的碳容量标准以下,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的自我吸纳能力一直处于正常水平。人们总是“自然”地看待和适应气候系统及自然环境。
进入近代特别是工业时代以来,随着科技发明的不断涌现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如煤和石油等)并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种状况的出现,其根子在于资本逻辑。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并且是最大化地逐利。逐利必然表现为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支撑这一行为的基础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因为能源是工业世界的动脉,为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提供了动力支持。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超越了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的自我吸纳能力,从而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出现,加剧了已有的土地沙漠化和物种减少等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出现,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陷入了困境,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正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其诸多危害的感受,人类开始重新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系统及其安全的关系,并由此萌发了低碳发展意识。
意识永远只能被看作是一种被意识到的人类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即人类的发展过程[9]。既然目前的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那么,从观念上来对这种现实状况进行反映,提出“低碳发展意识”就是一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也就是说,“低碳发展意识”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前进发出的号角。同时,它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友好关系的一般意识,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友好的一种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来源于人类对以往大量使用碳基能源、大量碳排放实践的反省,来源于对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及其根源的觉悟,来源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代际公平发展的觉醒。因此,低碳发展意识不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做出的一种简单的浅层的一般“反映”,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友好之间关系的深层“反思”。也正是通过这种深层的“反思”活动,才有低碳发展意识的提出,才赋予低碳发展意识以独特的时代内涵。
尤为重要的是,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将低碳发展确立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这是对碳排放问题最大的意识,是对世界低碳发展趋势最大的觉醒。虽然学术界对低碳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对低碳文明时代能否作为一个新时代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但将低碳文明纳入世界文明范畴,站在文明的高度去考量低碳发展问题,这无疑将是低碳发展问题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大成果。从这一思路出发,低碳发展就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意识问题,而具有了文明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低碳发展意识和行为,就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形态,低碳发展意识的水平体现着低碳文明的水平。因此,低碳发展意识成为低碳文明的显著性标志。建设低碳文明,就一定要增强低碳发展意识。当然,低碳发展意识与低碳文明不仅是一种包含关系(即低碳文明本身就包含了低碳发展意识),也会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低碳文明的深入发展,低碳发展意识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低碳文明的全面营造,势必会极大增强全社会的低碳发展意识。
二、低碳发展意识的本质
依据唯物史观来说,低碳发展意识的各种表现形式无疑是人类对碳排放、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气候系统安全之间关系的意识,但其本质却是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意识或觉悟。低碳发展意识虽然直接指向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系统等自然界,但其目的却是人类自身。人类如何看待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系统安全,其实质就是人类如何看待自身及其生存与发展可持续性的问题。低碳发展意识不过是借助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射出人类与自身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深入认识和揭示出低碳发展意识的本质,必须对低碳发展意识的出现、低碳文明的精髓以及碳减排对策等诸多方面去深入理解和认真思考。
温室气体排放古已有之,为什么却只在当前才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推其原委,主要在于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直接引致全球气候系统出现变暖趋势,进而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性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虽然是一个自然现象,却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危机状态。由于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类对全球气候系统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加。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人类不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和展现出作为人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也直接体现出气候系统对人类主体过度使用化石能源行为的回击与报复。给气候系统安全造成的压力越大,带来的报复也就越强。尤其在南北差距日益加大的条件下,这种报复产生的不对称性是前所未有的。
从影响的空间维度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不只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是全球所有国家。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没有国界的,是全球性的,同一个世界,同一种伤害。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饮用水、粮食出现危机,导致高致病性病毒肆虐。可以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之前,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多国政府和专家呼吁,一旦不可逆转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经形成,所毁灭的就不只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而是全人类。只有认识到这一影响的全球性,才能真正彻底形成统一的全球反气候变暖实践进程。
从影响的时间维度来看,不可逆转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经形成,其影响的不只是几年或者十几年,而是会殃及后世子孙。为了当前利益,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向气候系统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危及后世子孙,切断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在空间、时间维度上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灾难,而是灭绝人类的危机。所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是人类的危机。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行为主要受其认识的引导与支配。认识的缺乏一定会导致盲目的行为。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已警告人类不要沉醉于对自然界的改造与利用,而应高度警惕因盲目行动而引致的大自然的“报复”。遗憾的是,人类并没有对恩格斯的警告引起高度重视,一直认为人类主宰着大自然,可以肆意妄为,一直认为自然界的化石能源是万世不竭的,一直认为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吸纳能力是无穷的,很少考虑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会给气候系统安全带来的严重影响,更没有考虑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直到20世纪末,随着全球气候峰会的召开及相关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发布,人类才从对气候变化的蒙昧状态中觉醒过来,才深入思考人类行为与气候系统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说的那样:“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事实也正是如此。低碳发展意识并不只是针对碳排放的意识,而是关于人与气候系统“关系”的意识,它是将气候危机问题放到这种人与气候系统的关系中来考量,中心问题还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反思人与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其直接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碳减排意识,并最终唤醒人类改变人与气候系统的不合理关系,以寻求实现气候友好型发展或低碳发展。因此,低碳发展意识就是通过气候危机意识实现对人类的自我意识,它属于人类的一种自我觉醒。
既然气候危机问题是由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所引起,那么,气候危机问题的解决措施最终还得从人类自身去寻找。关于摆脱气候危机的思路,国际学术界曾经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放弃发展的观点,二是追求发展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尽管相互矛盾,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外,即都将低碳发展视为一个技术问题。他们认为,气候危机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所引致的,危机的改变也只能通过技术发展来实现。实际上,无论是控制技术,还是促进技术发展,都不是人类消除气候危机的最佳途径,最佳的途径还得从人类自身去找寻。气候危机固然与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发展有关,但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因为技术既可以为人类谋福利,也可以毁灭人类,最终结果怎么样,这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可以说,技术背后时常显示出人类的身影。所以,要消除气候危机,我们不能过于乐观地寄希望于科技进步,而应向人类自身找寻。这实际上也是说,削除气候危机的最佳出路在于改变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
对于通过改变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来摆脱生态危机,早有学者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如著名的池田大作先生就曾主张通过“人的革命”来摆脱生态危机。其所提出的“人的革命”的观点,其核心内容就是指人类对其精神与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也提出了相类似的“精神复兴”观点。《京都议定书》也明确提出人类应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些观点和主张都不约而同地将思路指向了人类自身,认为人类只有首先改变思想意识,才会有“革命”意义上的行为。由此可见,低碳发展意识对于摆脱气候危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气候危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低碳发展意识,实质上就是人类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觉意识。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低碳发展意识、积极推进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使得低碳发展意识具有了人学的内涵。低碳发展意识的人学意蕴指出,为了实现低碳发展,只有从人类自身发展的权利与义务出发,才能找到解决全球气候危机的正当理由;也才能找到解全球气候危机的正确途径。
三、结语
低碳发展意识是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断与绿色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认真调查与深入研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这一新论断。经济新常态论断的提出,其直接原因就是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本原因是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投入驱动模式,这种模式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因而注定具有不可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经济发展只是实现人类发展的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原有发展模式的异化,提醒我们应改旗易帜,寻找新的能防止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推进新常态发展,势必要求我们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强低碳发展意识,维护气候系统安全;强化并实践低碳发展意识,就要大力推进新常态发展。低碳发展意识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细化。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一种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运用,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觉悟。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低碳发展意识的强化与实践,有利于“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
[1]薛桂波.低碳社会的文化动力[J].学术交流,2011,(4):130-134.
[2]谈新敏.低碳文化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4):122-126.
[3]谈新敏.低碳文化和低碳文化自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33-37.
[4]刘朝,赵涛.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J].资源科学,2011,(5):844-850.
[5]熊中楷,胡金辉.消费者低碳意识和政府碳税下低碳技术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5):65-70.
[6]熊美,孙淑桢,冯骥,等.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248-251.
[7]柯晓,罗清和.消费者低碳意识、认知及对绿色产品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J].理论月刊,2014,(8):134-138.
[8]李玉洁.我国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分析——基于全国2000个样本数据[J].调研世界,2015,(3):22-25.
[9]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2016年安徽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立项项目——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室资助论文(Szzgjh1-2-2016-10)
罗一斌(1974- ),男,湖南新化人,管理学博士,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