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2017-03-08吕明非
吕明非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更多的新的药品相继进入我们的市场,所谓的合并用药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更加的常见,这样就导致药品治疗了疾病,但也大大地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现有药品不良反应的ADR监测的主要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这样就会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达到安全用药的效果,我们此次研究是收集了215份ADR报告用来进行回顾性分析,能够发现其临床特点,进而寻找出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最近一年医院21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该种资料为核心展开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215份不良的反应报告进行对比及分析。从科室和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同时结合器官和系统共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 结 果
2.1 ADR的科室分布情况
内科和外科在上报的ADR科室中各自占据了48.37%和27.44%,接着是儿科占据了11.63%,妇,产科占据了6.05%,急诊科占据了5.58%,门诊占据了0.93%。我们通过所占的比例来剖析,引发ADR的药品中,最主要的两种药物是抗感染药物以及我们医院的心脑血管药物,它们分别占了65.41%和21.37%,抗肿瘤药物及其生物制剂则只是占了较小的比例,除此之外中成药及其我们常用的麻醉药比例也是较小的。
2.2 引发ADR累及器官或系统
可依据研究数据报告显示,ADR患者的年龄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和儿童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最大的患者在92岁,最小的患者在1岁。在患者性别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患者居多[1]。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居多。
3 讨 论
在研究结果中,在ADR科室中,内科患者最多,这最主要是由于在内系科室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器官承受能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ADR发生率相对较高。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抗感染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是在内科中经常使用,这类药物的治疗周期是很长的,这样就更加容易引发ADR,其中引发ADR居于首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它占据全部药物的65.41%,临床中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主要是喹诺酮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不需要进行皮试便可使用,同时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效能,临床使用的频率不断增加,他们的细菌耐药性也在增加,那么就会导致药物的使用数量增加,这就是不良反应几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说我们想要控制这种不良反应,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原则,严格掌握使用指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此类药物,从而减少ADR和细菌耐药的产生。
由于人的年龄阶段不同,那么他们对同一种药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老人及其儿童接触药物时反应更明显。现代社会中人口老龄化在加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各种身体机能在急剧减弱,这就会导致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又由于老年人胃酸少,使得自己胃排空速度变慢,而且老年人肌肉萎缩,那么他自身的吸收面积减少,最终药物的吸收速度下降,总体来看老年人的身体对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越发缓慢是引发ADR的主要原因[2]。儿童的组织器官还处于发育状态,都是不健全的,所以儿童的胃肠道不能完全吸收药物,也不能将药物全部代谢干净,再者儿童体内的活性酶不足,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在研究结果中因静脉注射居多,因静脉滴注而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占所有不良反应药物的86.98%,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主要是静脉滴注并没有经胃肠道和肝脏的转化和吸收而直接进入人体中,也存在其他一些直接诱因,比如内毒素微粒、pH值和渗透压等的存在,更容易诱发ADR的发生。在临床中应尽可能的避免静脉滴注的使用,最好可以采用口服药治疗,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物的不良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立即让患者停药,相应的善后工作也要处理好。
研究结果显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的主要累及系统,其原因主要是皮肤出现不良症状易于观察和发现,这种所谓的抗原或半抗原形式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医生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结合发病的各种原因,快速的做出安全处理办法,从而达到保障患者能够安全用药。ADR的发生其实最主要还是受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双重影响,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服了药然后自身再饮茶,那么就会使得药效减弱,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喝酒会与头孢菌素类和咪唑类等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药物产生的双硫仑样反应已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参与进来为有效预防ADR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具体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有以下几项。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合理用药和药品的不良反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清晰的认识到药品的利与弊,在用药过程中有意识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3]。然后,我们就需要去努力完善药品相关监测制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去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自我鉴别,如果发现情况不正常就需要主动及时上报,而对于卫生主管部门则是需要为大家提供ADR基本常识信息,让公民主动学习围观了解。第三,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一定是要清晰完善,对那些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的人群,给予不同程度的救济,而且所制定的机制要能科学处理,并能切实维护药品生产企业医药机构以及患者各自的合法权益[4]。作为国家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国内外的药品进行详细的鉴定,对于进口的药品进行检测,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用,做到高效能,高规格,高力度[5]。在药品的流通运输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严格管理运输标准,用利于药品的存储与保存的方式方法来运输。
对药品的正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主要还是在于卫生机构的严格把控,但也自行用药的情况就需要公民具有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我们老百姓在使用药品的时候,就要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来使用药品,而对于我国则需要建立健全药品监测制度,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此来减少其危害。只有在国家建立监测制度的前提下,正确用药,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1]靳 晶.探究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成因与预防措施[J].医药,2016,27(7):00004-00004.
[2]金卫,武 鑫,王瑞兰.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5):327-330.
[3]钟询龙,冯 霞,段 炼,等.76例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10):623-626.
[4]薛 静,谢静文,林乐维.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4):532-536.
[5]郭会娟.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