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农村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实践
2017-03-08刘晓成
芮 晔 周 杨 刘晓成
江阴市农村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实践
芮 晔 周 杨 刘晓成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江阴市试点项目区河道治理入手,通过运用“统筹规划、集中整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同步、完善机制”的规划原则以及多措并举的管理措施,从实践应用方面对农村中小河道在综合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做了有益探索。
一、农村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迫切要求
江阴市地处太湖水域北端,长江冲积平原南部。西南低洼,中东北部高亢。有各类引排河道1218条,其中市级河道29条,镇村引排河道1189条,村前屋后的“家河”13814条。
自2003年至今,江阴市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各级河道疏浚。但河道的脏、乱、差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全市仍有70%的河道水质仅能满足灌溉用水需要,存在着许多“死水”、臭水河,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6方面因素影响:(1)受太湖入湖口门严格控制,江阴南部区域行洪排涝任务严峻。(2)大多数镇村河道两侧垦植现象普遍,岸坡大部分缺少防护。(3)江阴市地理位置特殊(上承武澄锡虞区之洪水,下受江潮顶托),导致引排水任务重,河道易于淤塞。(4)交通道路、城镇等建设过程中缺少对河网水系的足够重视,造成河道束窄现象普遍,断头浜治理任务较重。(5)部分乡镇企业采用合流制直排水系统,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过量农药、化肥等,再加上地势平坦,水体交换不充分,河道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6)经济实力较弱的镇村,因经费问题成为河道综合治理的限制性因素。综上所述,江阴市境内河道尤其是农村河道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整治及治理后的长效管理。
二、项目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
为改善河道水环境,江阴市自2013年开始,就将其南部地区定位为生态保育、现代农业、风景旅游、宜居休闲的生态开敞片区。根据《江苏省江阴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要求,江阴市已选定了南部11个项目区河道作为试点,先行实施了分类整治、整乡推进和连片治理,见表1。
表1 江阴市项目区分类整治表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江阴市已有5个项目区的河道得到有效治理,见表2。
整治后的河道断面已达到设计标准,以往狭窄、淤塞的河道也变得宽阔、清洁,尤其是群众房前屋后河道中存在的坝头和阻水构筑物得到清理,堤防得到加固,断头浜得到沟通,提高了河道的蓄洪排涝和灌溉能力。
三、农村中小河道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措施
为保证上述试点项目区内河道在综合整治后能够长久持续地发挥效益,江阴市在原有《江阴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和《江阴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内河道管理措施:
1.完善管护体制
江阴市市级河道由市河道管理处直接管理,镇村河道由各镇(街办)成立的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管理,采用:(1)委托管理,镇(街道)出资委托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或环卫所管理。(2)服务外包,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服务外包。(3)积极推行“河长制”,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江阴市重点河道的总河长,书记、镇长担任二级河长,各村书记均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建立“河长、片长、点长”三级管理责任制,完善“河长制”管理工作体制。
2.强化管护考核
为促使长效管理“制度化、日常化”,江阴市强化了各级引排河道考核:(1)市管河道每月组织两次以上暗访,每季组织一次全面考核。(2)镇村河道按照全覆盖、逐河检查、从头至尾要求,每半年组织一次考核,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台账资料、管理效果等。(3)考核中,检查小组要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4)考核后,河道管理部门对对管理不善、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3.严格管护经费
市级河道的管理资金由市承担,列入市财政预算;镇村河道管理经费由镇、村自筹,列入镇财政所设立的河道管理账户。
每年年初,镇、村自筹的管理资金统一进入镇财政所管理账户。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按考核结果集中由河道管理账户支付并实行公示。另外建立以奖代补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以奖代补配套资金,根据考核综合得分将资金下拨到各镇。
4.推行“四个一”
河道整治后的常态化管理,采用“四个一”模式,即(1)“一本台账”:统一制发“江阴市镇村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台账资料”,要求记录河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长效管理大事、河道整治纪录、管理工作会议纪录、检查考核纪录等内容,同时要求各镇村把列入管理的河道、河道管理员网络、责任书、聘用合同等一并归入台账。(2)“一块管理责任牌”:设立“江阴市河道长效管理责任牌”,标明河道级别、河道名称、管理范围、管理责任人和监督电话等内容。(3)“一名管理人员”:①把多条镇村河道组成一个管理单元,落实一名管理人员。②按河道的长短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元,落实每个管理单元的管理人员。③统一管理人员服装,举办河道管理人员培训班,为管理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一套管理考核标准”:按照河道所属管理权限的不同,分别制定河道长效管理的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河边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河坡无乱垦乱种等,对市级河道还提出无渔网渔簖、无乱占河坡等要求。
自2005年以来,江阴市97%以上的河道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其中市级河道共有78名,镇级河道948名,村级河道1674名,拥有19条保洁船。河道管理责任牌已覆盖到全市所有河道。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对江阴市项目区河道整治及管护发现,河道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综合治理,主要问题对策如下:
1.加强水质污染防治,稳步提高河道水质
自2006年以来,江阴市河道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污染源主要为印染、化工、冶金等企业排放的废水。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水功能区的划分,确定各河道的保护等级,为排污口的消减提供依据。(2)严格限制新增排污口审批,加强点污染源治理。(3)镇区和“三集中”居住区,要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雨、污管道分设。(4)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技术。⑸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河道水质的质量。
2.加强水保洁经费投入,改善河道环境卫生
除河道水质外,影响河道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是生产生活垃圾。对此,(1)要加强沿河企事业、居民环保责任意识教育和水保护法律法规宣传。(2)根据季节、地点、河段特点的不同,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河道巡查工作模式。(3)建立健全清障责任,明确单位在河道保洁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实行考核、考评机制,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章乱占纳入到河道长效管理措施中去,实行专人负责,专业管护。(4)加大先进清障设备的应用,减少人工成本。(5)沿河每村设一处垃圾收集点,集中投放、定点清运。(6)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可率先建立中小型垃圾发电厂。
3.加强河道生态建设,提高河道生态修复能力
河道不仅是引排的通道,更是多种生物生存的场所。(1)通过长江潮汐,实施河网引清活水工程,盘活水系、增加河道水环境容量。(2)维持河道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岸线等自然形态。(3)提倡缓坡植被,减少直立式护坡,河道两岸设置绿化林带。(4)堤防建设中,采用干砌块石护岸,积极推广河道生态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使河道、岸坡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五、结语
随着江阴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农村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后的管理,作为一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的系统工程,要着眼于21世纪的水利发展方向,突出生态治河理念。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协调职能,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河道物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人水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 2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