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7-03-08赵小明吴光怀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医患服药

赵小明,吴光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心理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精神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精神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对于社区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坚持用药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有研究发现[1-2],由于较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担心长期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易出现不遵医嘱行为。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强康复期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处于康复期的社区精神障碍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平均(48.2±3.5) 岁;病程1~5年,平均(2.3±0.6)年;12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9例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3.2) 岁;病程1~4年,平均(2.1±0.5)年;11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具体措施如下: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在患者治疗全程中开展,可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相互交叉﹑贯穿。①第一阶段:向家属﹑患者了解疾病相关情况,如体检结果﹑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由患者向医生表达自己意愿,并咨询疑惑的问题。②第二阶段: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考虑各种可能性,如患者年龄﹑体质﹑需求感受﹑药物副作用情况及监护人工作性质等,由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方案﹑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方案进行协商。③第三阶段:患者及家属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医生交流,如经济情况﹑社会家庭等,与医生达成共识,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共同决策过程中,患者﹑家属与医生形成同盟,对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断完善治疗方案,巩固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1年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3]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Function Deficit Screening Scale, SDSS)[4]对 患 者疗效予以评价,BPRS量表包括18个条目,满分126 分,35分为临床界限,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SDSS共包含10个条目,满分2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②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5]:完全依从:就诊期间,主动配合治疗,在家坚持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就诊时被动配合治疗,有自行减药行为;不依从:就诊时不配合治疗,拒绝复诊,自行停药。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及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1年时,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BPRS﹑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种患者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24%,对照组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 <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SDSS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SDSS评分对比 (±s,分)

注:1)与治疗前对比,P <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对比,P <0.05。

组别 例数 BPRS SDSS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年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年观察组 21 41.14±4.31 34.45±4.821)2) 29.52±4.291)2) 10.35±2.17 7.16±1.871)2) 4.28±1.561)2)对照组 21 41.18±4.29 38.27±4.791) 34.69±4.321) 10.32±2.15 9.01±1.891) 6.49±1.581)

表2 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例(%)

3 讨论

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会(American Academa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AACAP)﹑欧洲指南中均有提到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是目前控制精神疾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而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基础[5-6]。药物治疗在精神障碍治疗中发挥核心作用,可有效改善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从调查研究中发现[7],社区精神障碍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及家属担心药物副反应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学者[8]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发现参加培训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未参加培训者。由此可见,在社区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增强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对提高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治疗社区精神障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表明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使其有治疗方案决策能力,可减轻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参与共同决策家属与患者能更清楚病情,更了解治疗计划,进而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9]。医患共同决策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通过医患双方不断反馈病情,可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家属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家属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10-11]。整个医疗过程必须建立在医患信任基础上,通过医患良好互动达到干预病情的目的,医患双方均可从中获益[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时BPRS及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增强疗效,改善远期预后。

综合上述,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用于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从红, 天谷真奈美. 社区精神障碍者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1): 40-43,44.

[2]董兰, 胥爱萍, 徐小勇, 等.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与综合干预[J]. 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8(6): 440-442.

[3]宋建成, 费立鹏, 张培琰, 等.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各分量表的评价[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1, 11(2): 86-88.

[4]李毅, 胡拾妮, 高欢, 等.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5):468-470.

[5]周红丽.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康复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6, 16(2): 68-71.

[6]侯玉玲, 赵艳名, 赵颖逾, 等. 家属参与的精神疾病知识宣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 15(4): 276-276.

[7]谭焕君, 朱艳清, 顾慧英, 等.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 11-13.

[8]姚抒予, 张雯, 罗媛慧, 等. 医患共同决策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3): 428-431.

[9]高峰, 赵明杰. 医患共同决策最新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6, 37(2): 1-4.

[10]骆雄, 唐牟尼, 沈银, 等.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3): 227-230.

[11]Kim HJ, Kim HS, Choi MH, et al. Response time of visual matching task and heart rate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J].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4,24(1): 987-991.

[12]于磊, 石俊婷.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的现状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13, 34(2): 50-53.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医患服药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标准化病人在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探索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