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旧日本海军的残影
——江田岛游记

2017-03-08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卫队海军日本

寻找旧日本海军的残影
——江田岛游记

文/刘征年

旅行的动机是什么?因为一段历史、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总之是一种情结。

今天,中日关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继续和平共赢还是重蹈战争的覆辙是日本政治家和自卫队员们应该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提起江田岛,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啊!海军》。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尽管战败带来的困苦萧条刚刚过去10多年,各种为旧日本陆海军歌功颂德的影片粉墨登场,当年挑起侵略战争屠杀各国无辜人民的刽子手们被包装成为日本经济腾飞打下基础的“功臣良将”。《啊,海军》以及《日本海大海战》《军阀》等影片最初作为“内部参考影片”引进到国内,李先念同志对这类影片的指示为“可以在内部小范围发行……事实证明日本在复活军国主义”。

尽管《啊!海军》就是这样一部鼓吹军国主义棍棒教育的电影,但是中国的观众通过它可以在另一个角度接触日本海军的历史。中村吉右卫门(片中饰演主角平田一郎)和宇津井健(片中饰演分队长,《血疑》中大岛茂的扮演者)的表演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配音使这部电影令人印象深刻。走进江田岛,寻找历史的遗迹,探寻过去和现在的“平田一郎”们的故事……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扩张侵略野心建设现代化的海军,日本先后开设“海军操练所”和“海军兵学寮”。1876年,海军兵学校于东京筑地建立,1888年迁至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名称并非培养海军士兵,而是以“兵学”为主导。学校对学员进行艰苦、苛刻的军事技术训练,在思想上则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培养出了多位日后在日本海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1945年日本战败后,海军兵学校被撤销。随着海上自卫队的设立,学校原址上建立了“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和干部候补生学校”。

濑户内海的风

广岛县的吴市和江田岛市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重要基地,在吴市中央栈桥可以搭乘前往江田岛的渡轮。为了振兴旅游业,军事设施也被印刷在宣传单上成为游客们参观的“景点”。离港不久便按照宣传单上的“指引”远眺吴港内的海上自卫队DDH-182“伊势号”直升机护卫舰。历史上的“伊势号”曾经是旧日本海军的航空战舰,1945年在吴港遭到盟军飞机轰炸受到重创战后遭解体。现在的这艘“伊势号”“重生”在吴港这块故地,其寓意不言自明。虽然被诡称为“直升机护卫舰”,但是“伊势号”的贯通甲板很容易让人相信它与美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早晚会“约”到一起。行至航程的一半可以看到大、小麗(丽)女岛。大麗(丽)女岛是海上自卫队的弹药库,岛上的天然岩石部分已经被人工“掏空”,内有约2.1万平方米的储存空间。小麗(丽)女岛现在是无人值守的灯塔。

经过10分钟的航程,快速船到达江田岛小用港。看导游地图的功夫开往海军兵学校的1路巴士居然已经发车而去,下一班车要20分钟以后发出。日本的交通接驳非常紧凑,换乘时需要特别注意时间,一旦错过就会耽误很多时间。小用港和海军兵学校正好处在江田岛东翼的腰部最窄两端,中途需要翻过古鹰山的一部分,看起来并不算太远,趁着天气不错干脆就迈开腿体验一下吧!海军兵学校从繁华的东京搬到江田岛很大程度上考虑到防止学员们分心,初建学校时岛内禁止风俗业经营,即便是今天这里依旧冷清,是地道的乡下。全部路程需要约30分钟,一路上只有看不到人影的民宅和喳喳叫的蝉,偶尔呼啸而过的大货车才能带来现代社会的声音——这里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古鹰山上的歌声

到达后海军兵学校(现第一术科学校)后才发现距离参观时间还是有些早,门岗很客气地在纸上写了“1000”。这就奇怪了,记得这里是免费参观的啊。双方连比划带说才搞明白原来军语1000时间即10点开始。

既然来早了索性去古鹰山看看吧,这里是昔日兵学校学员们跑步的必去之处。古鹰山海拔394米,日本的“古鹰号”巡洋舰因此山而命名。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濑户内海及其诸多岛屿的景色。日本“军神”广濑武夫在江田岛期间有过100次登顶的经历。《啊!海军》中平田一郎在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带领他的学生去古鹰山唱歌,这里不但是江田岛的制高点,也是海军兵学校和日本海军历史的一部分。

有三条道路(奥小路、世上口、观音堂)通向古鹰山顶,推测海军兵学校的学员应该是从距离学校大门最近的观音堂道路登顶。登上主峰可以俯瞰江田岛湾和濑户内海的风光,还能看到所谓的“五训”和“八方圆”。“五训”源于1932年确立军国主义的口号宣传,即:“忠诚有没有不够的地方?言行有没有可耻的地方?气力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努力有没有未尽全力的地方?平时有没有懒惰的地方?”以此来激励学员们的所谓报国之心。“八方圆”是石质的罗盘,上面刻有方向和日本各地及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名称,学员们可以在此向故乡的方向祈祷以解思乡之苦,在海军兵学校内也有一块同样的“八方圆”石,《啊!海军》中平田一郎得知母亲去世后决心不回家吊唁,在分队长冈野大尉的指点下跑去“八方圆”石为母亲祈祷。

走进海军兵学校

由于这里驻扎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现役部队,游客在进入学校前需要留下姓名住址等详细信息。眼见日本人一个个地进行登记,作为中国人的我开始不那么淡定了。日本的军事禁区不可能随意参观,更何况是外国人。正在犹豫的时候,从值班室跑出一名海上自卫队队员,用非常流利的中文指路,丝毫没有拒绝之意。聊了几句才搞清楚,他的父亲是中国人,在中国东北长大,成年后来到日本加入了海上自卫队。

进入第一术科学校后游客们先要在休息大厅集结,导游是当地旅游振兴会的老大爷。统一看过介绍海军兵学校的纪录片后,老大爷非常认真地介绍参观的规则,由于是平日的原因,本次参观的路径没有表栈桥和“陆奥号”炮塔,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刚刚走出休息室,一位海上自卫队一等海尉(相当于海军上尉)向参观队伍迎了过来。虽然他跟其他日本游客也打了招呼,但很明显是冲我而来。他用日式中文询问来江田岛的目的,我告诉他因为一部叫《啊!海军》的电影,没想到他居然说“好像听说过”,那真是相当的黑色幽默。从门岗到这位佩戴“情报本部通勤者”徽章的海上自卫队干部,可以看出自卫队在处理“民间人士入内”的问题上还是相当狡猾的。既照顾到了游客的兴致,也保持了极高的“警惕性”。毕竟化装成游客刺探他国军情可是当年日本人的强项啊。

在历史中行走

由于《啊!海军》这部电影烂熟于心,即便不需要介绍也能认出大部分建筑。日本游客们对这个昔日的“海军圣地”反应平淡,似乎没什么能提起精神的事情,同行的几个小孩子居然还打闹起来。倒是有几个中年大姐招呼着学员们一起合影。偶尔路过的自卫队干部还会特意从自行车上下来和大家拉拉家常。而我却抓紧时间四处拍照留念,眼睛脑子显得有些不够用。

跟随着导游大爷的带领,最先看到的是位于兵学校的西侧建于1917年的大讲堂,这座可容纳2000人的建筑使用了产于濑户内海的花岗岩作为材料,海军兵学校的入学、毕业等仪式均在此举办。最显眼的当属建于1893年的干部候补生厅舍(旧海军兵学校生徒馆),也称之为红砖楼,是海军兵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用于建筑该楼的每一块红砖均从英国进口,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都堪称疯狂。

参观的重头戏在教育参考馆,这座希腊式的建筑里保存了1.6万件藏品和文献,其中大约有1000件用于展览。胜海舟、东乡平八郎、山本五十六、广濑武夫、秋山真之等旧日本海军枭雄的服装、勋章、佩刀、题字等皆在此展出。作为对中日战争关注多年的军品收藏者,走在如此之多实物当中难免有些“老鼠掉进米缸”的感觉。虽然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常会装傻充愣,但是对于保存物品的问题上却认真得过于偏执。广濑武夫在旅顺被俄海军击毙时穿着的衣服上的弹洞均做出了明确的标注。纪念历史人物的油画作品旁专门有一张与原作构图一样的草图,上面标明了每一个出现在画中人物的姓名和职务。遗憾的是教育资料馆内禁止摄影,很多重要资料无法拍照留存。幸运的是总算可以去仔细观察这些实物,用心记录下来。安静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仿佛是一个时间胶囊,原封保存了昔日那个肆虐半个地球的日本海军的各种细节。

从吴港到江田岛海军兵学校,一路上的风景是历史和现实的重叠。当电影和资料中的画面变为身临其境的感受,旅途的劳累和各种揪心渐渐淡出,留下的则是纯粹之心去感受历史。回顾《啊!海军》的结尾,当学员们走出海军兵学校的大门,过去和现在的“平田一郎”都在面临同样艰难的选择——战争还是和平。★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自卫队海军日本
晓褐蜻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黄金时代》日本版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海军协议1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