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珠海的七个瞬间

2017-03-08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珠海航展航展珠海

回望珠海的七个瞬间

文·图/彭况

当我收拾行囊准备奔赴珠海,去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也就是今年的珠海航展的报道工作时,我的内心是发蒙的。因为我自己其实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军迷”——对武器装备如数家珍、对参数性能了如指掌——这样的状态我从来没经历过。作为一名军事记者,从业八年,绝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放在了各种演习、各种国际政治动态、各类联演联训上,平时打交道的也多是“人”,无论是各色老外,还是我们自己的干部战士。

但在珠海,你要去看的,是“物”,是一堆充满了钢铁和芯片的庞然大物。

你会看见些什么呢?

瞬间一:清新的小城

来之前就曾听说,在第一届珠海航展时,堵车的队伍长达50公里——这充分说明,珠海是一个小城市。

尽管也在珠江口,尽管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尽管也相邻着一个特别行政区,但是珠海在中国的形象一直也没成为像深圳那样的经济重镇。改革的春风其实也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不过看起来转了个弯儿又走了。

但这其实也正是珠海举办航展的缘起。

在出发前,我们专访了珠海航展公司的董事长周作德。根据他的介绍,当初珠海市想到要去举办航展,也正是应了改革的春风而鼓起的“敢于天下先”的勇气。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很多‘三来一补’涌入了沿海地区,”周作德董事长介绍说,“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吧,当时的珠海市领导就想,能不能再干点别的。”

航空航天在当时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在今天更是。把这样一个领域选做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是不是很有想象力。

行走在珠海的大街,宽阔、整洁,温润的海风让我这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感到很受用。更为难得的是,行人确实不多,和北上广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不到200万人的海边小城,乘着修建机场的东风,就把航展给办了起来,这听着不像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故事,更像是美国西部的小村庄里办的party。本来,这个世界上也不只是有“五大”航展,各种各类的小航展其实也很多,选一个风和日丽的闲暇时光,叫上三五好友来到郊外,看看精致的飞行表演,也不错。

但是热情的观众们用堵车50公里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故事到这里,听起来已经像是我们熟悉的改革开放了。只要你是新生事物,大家绝不会吝惜自己的好奇心。走在珠海宽阔的街道,相信这也是航展所带动的基建为我们带来的景色。滨海城市的秀美和航空航天的壮丽一起共振,让大家记住了珠海这座城市,这真是一件幸事。

瞬间二:庞大的工业届

在航展开始前,我们就已经从主办方拿到了长长的所有参展厂商的名单。

单看这个名单就很有意思。最大头的肯定还是我们自己的国企,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以及兵器工业集团,在总共9个场馆之中,他们都单独地包下了整整一个场馆,独门独院儿;俄罗斯不愧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他们来珠海的参展厂商,几乎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覆盖从军到民的各个方面;全球航空业里各个领域中的顶尖企业,基本上也都来了,当然,还只限于民用领域。

在航展开始的第一天,就有人拍到了前来参观的日本空中自卫队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的司令官荒木文博,而且还是在“蛟龙-600”水陆两用飞机的展台旁边,他那一副严肃的表情引发了各方的感叹。尽管“蛟龙-600”是一个以民用为主的型号,但日本人对海洋的重视从他的表情中尽数显现。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顺手也查了一下,本届珠海的航展中有来自日本的厂商吗?

前前后后把名单翻了好几遍,最终确认,一个也没有。

在这些工业巨头之外,数量最庞大的人群,一是通用航空——各类民用的小飞机,二是配套厂商。

曾经接触过一些通用航空领域里的知识,这个领域的状态颇有一点像是在“攒”机器——我们平常所坐的民用航空由于拥有巨大的客户量,出现了一大堆标准化的经典产品,比如波音、空客等系列。但如果你想找一个能在贵州梯田上既能播种又能洒农药的小飞机,应该去找谁?这就是各类通用航空的厂商的用武之地了。用各式各样标准的工业零件组装出你所希望的产品,这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行业。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巨大热情,他们都希望能够在珠海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智慧。

配套厂商可以说是所有参展商里最实在的一群人。他们带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航空零件,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用3D打印制作的襟翼,比如在高强度的震动下依然可以稳定工作的输油管,等等,不一而足。说他们实在,是因为在他们脸上永远感觉不到任何夸大的神情,有的只是对自己产品实实在在的自信。

我想,如果不是亲自来一趟珠海,我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航空这个产业最直接的样子。一方面,航空航天产业是当之无愧的高科技产业,更高、更快、更强,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指标;另一方面,它不是虚拟产业,而是真正的制造业,每一件飞行器都是工人们一件件亲手做出来的。尽管,当一名“工人”已经从受追捧的职业名单中消失很久了,但是在珠海,依然有这样一个舞台来展现他们,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瞬间三:专注的总师

来到珠海能遇到如此之多的总设计师,对我而言,这是最大的意外和惊喜。

这些总设计师们都很自信,特别是谈到自己的产品时。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翼龙系列无人机的总设计师李屹东在媒体集体采访时,这句表态说得相当简单直率。

上一届珠海航展,翼龙I型无人机首次以真机参展,再往前,大家看见的只有模型。而这一次,翼龙I、翼龙I-D、翼龙II都来了,李总设计师的头衔中也加上了“系列”二字。

“在海外去给客户演示打靶的时候,还曾经遇到过故意给你断电,”李屹东说,“其实就是想看看,你所说的能够完整自主飞行究竟是不是真的。”

断电以后,地面上的备用电源也就能撑一个多小时,而预定的飞行计划则长达六个小时。等无人机顺利返航时,已经没有任何控制了,完全是在自主飞行。

无人机顺利降落。

迄今为止,翼龙无人机据说已经获得了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中最大的一笔出口订单。

在采访中,李屹东总设计师似乎对当前无人机市场中的激烈竞争也颇为感慨,听他的描述,在这个行业中似乎已经有了大家一拥而上的趋势。

本次航展,仅中航工业一家所带来的无人机,就有五个系列:“龙”系列、“鹰”系列、“影”系列、“兵”系列和无人直升机系列。

但在这每一个型号的背后,只可能是无数人扎扎实实的努力。

“歼-20经过近20年的研制,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届航展最耀眼的明星,歼-2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杨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能够专注一个型号20年,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都是件幸事。

瞬间四:淡定的飞行英雄

“飞行需要的是‘激情’!”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斗机飞行员亚西尔·穆达希尔中校在接受采访时说。

“飞行来自于你对飞行的热爱!你是不是真的向往飞行?这对于每一个飞行员来说,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巴基斯坦空军,我们非常强调这一点,飞行源自你对飞行的热爱!”

穆达希尔中校在短短的几分钟接受采访的时间里,强调了很多次对飞行的“激情”,强调着对飞行的热爱。那么,在现实中,他自己也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人吗?

不是。

穆达希尔中校今年38岁,从事飞行已经20年。在航展的贵宾室,看到他和其他巴基斯坦飞行员坐在一起,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在开会,但稍作观察就发现,原来只是在闲谈,神色从容、淡然。和周围的人交谈时,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

可能是下午有飞行任务吧,我想。

“前一天要睡个好觉,早餐要吃好,控制好体内的血糖浓度,飞行前,确认天气状况,确认飞行计划,如果有多名飞行员一起飞,我们还会一起开个小会,确认各种需要协同配合的地方。”谈到准备飞行都有哪些工作时,穆达希尔这样回答。

同样淡定的神情也在余旭身上看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

在四位来到珠海的女飞行员中,余旭并不是最显眼的一个。她的性格并不外向,即使是集体采访,更多的时候,她也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在飞行表演中,余旭驾驶的是2号机。双机滚转,是所有表演项目中的第8个动作。

陶佳莉是4位女飞中公认性格最活泼的一位,但每当她登上座舱,无论是K-8还是歼-10,神情立刻就转入了沉稳、庄重、认真。

淡定的英雄们——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飞行员给我留下的共同的印象。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再来珠海,哪怕你是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比如特卡琴科,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的前任队长,多次来过珠海,在一次准备莫斯科航展的飞行表演训练中不幸牺牲。飞行本就是一项充满了奉献的事业,任何敢于上天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向余旭致敬!向英雄们致敬!

瞬间五:万众期待的歼-20

本届航展,中国空军早早发布了消息,传说中的歼-20将飞过今年的珠海。

消息一出,大家立刻开动了。

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在上海出差,当即就和几位在上海的军迷朋友进行了亲切的会晤。他们都关注珠海多年,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

在会谈中,大家深入交流了炮楼的建筑结构,并就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都在猜,歼-20会怎么飞?来几架?是会按照正常的进场路线来到机场吗?通场高度会是多少?

这时,英国“红箭”表演队已经来到了珠海,并且开始了适应性训练。前方发来实时的气象报告:小雨。天气的状况也是拍摄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和军迷接触多了,真的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

开幕式当天,大约6点来钟醒了,一刷朋友圈,早就一个个都出发去炮楼了。4点钟的时候,那里已经人满为患。

一路跋涉来到展馆,一面感受整饰一新的展馆,一面不停地跟各路朋友打招呼,经常是在一个拐角不经意地发现,咦,原来你也来了!哈哈!

开幕式有条不紊地进行。期间还穿插了来自“天宫二号”中正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通过天地通话发来的祝贺视频。

这样的等待确实是一个很奇妙的感受。在壮丽的国歌声中,在八一表演队优雅的飞行表演中,大家都在期待着,震撼来临的时刻会是个什么样子?

八一队的最后一个动作落幕,现场归入了短暂的安静。

没有任何征兆,没有现场广播,没有解说员的解说词,两架银灰色涂装的隐形战斗机远远地径直向你冲了过来。

在那个瞬间,我几乎听不见外面发出什么声音了,下意识地端起相机,上面安着早已准备好的长焦镜头,听到合焦声音之后死死地按住快门,再也不松开。

两架战机直飞通场,到了尽头之后,左右拉开,一架直冲云霄,另一架向后盘旋,不多时,折返,再次单机通场。

飞到场地中间,径直向上拉升,飞入云中,不见了。

所有的人都在等。他们还会回来吗?

许久,大家终于回过神来,我们经历了这次航展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瞬间六:震撼的地面武器

上一届航展时,就已听说,这里越来越像“珠海防务展”了,不仅仅是飞机,越来越多的坦克、大炮也加入进来。本届航展,更是在展区的最东边设立了一个地面装备演示区。能看见“活”的坦克了。

在现场去看这些地面装备,最大的感受有二:一是他们开动起来时的震撼远不是平时我们能够想象的,现在的坦克、装甲车辆越做越大,没个几十吨你都不好意思跟其他坦克打招呼,以至于这次兵工集团还专门带来了一款以“轻”为主打特征的VT-5坦克,据说瞄准的是当战场上的主要桥梁都被打烂之后,依然能够在等级较低的公路网上行进。

再有就是从参展的装备现场看到,地面武器系统最大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单件装备的性能指标,体系作战能力更被重视。在地面装备最集中的8号馆,这些装备被分为了机动突击、火力打击、防控反导、特种作战等8个类别,在这些类别背后,对应的是重型机步旅、两栖作战旅等成建制的装备体系,并且已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精确打击等作战样式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地面装备的动态演示,也沿袭着这个思路。半个小时的“舞台”时间,首先是坦克、装甲车、全地形车、防空移动平台等等装备悉数登场,展现单个装备的性能;接下来,用这些装备模拟进行了一次特种作战,尝试着展现他们在战场上的真实状态。

珠海的机场就在海边,很多人都觉得,海军装备加入到珠海这个“舞台”,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了。当工业体系在整体迈进时,以何种方式来为它们做一个全面的展示,珠海这里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瞬间七:自豪的时刻

在中国空军招飞局的展台前,我碰到了一位来自东北的大叔。今年,空军把招收飞行员的四个环节(俗称“四平台”)中所用的设备也拉到了展会现场,让大家也来体验体验选拔飞行员的感受。

这位大叔不戴眼镜,看到体检的视力表就跃跃欲试,想来是对自己的视力相当自信。结果也不出所料,顺利通过。

豪爽的东北大叔年纪看起来也不小了,但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显得相当兴奋,“哈哈,看来我这身子还行!哪天要是打仗了,我飞上去干它一架!”

和大叔交流得知,他是一位来自沈飞的员工,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都在沈飞,这次作为专业观众来到珠海,其实是来完成工作的,但也忍不住四处转转,就想来感受下这样的气氛。

摆在VT-5轻型坦克展台旁边的一架VN-16两栖坦克,兵器工业集团的专家林蔚介绍说,这一辆坦克身上就集中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在同类型两栖突击车辆中,它的水中通行速度世界第一;另外,VN-16是唯一一辆在水中行进间具备开炮能力的两栖坦克,今年,是这款两栖坦克的首次公开亮相。话语之间,满满地自豪之情。

在航展最后一个专业观众日的晚上,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海南文昌的新发射场顺利升空。颇有一些记者,当天从珠海赶去了文昌,第二天又赶回来。

从开幕式的第一天起,展馆里就摆放了一个巨大的长征5号模型。到了这时,它成为了大家争先合影的对象。

在公众日,不少观众都是全家人一起,带着孩子来看航展的。在运-20“鲲鹏”运输机下,空军特意安排了讲解员,仔细地向这些大观众和小观众们介绍着每一件装备。

回想当初来珠海之前,我问,我能看见些什么呢?——在珠海,我看见了无数个瞬间,也看见了无数的人,在每一件高精尖的装备背后,都有他们毕生的心血。而一路走来的这种自豪,想来,这就是我在珠海感受到的最大的收获吧。★

责任编辑:王前

中国空军运-20“鲲鹏”运输机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进行静态展示

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的第一个公众开放日上,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在运-20“鲲鹏”运输机前参观

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直-10K

猜你喜欢

珠海航展航展珠海
走! 逛中国航展去
珠海 革命风云
我国新一代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HT-1E首次亮相航展
编读往来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航展上动态表演的VT5轻型坦克
珠海航展·EOS航空摄影
对珠海航展的新期待
第44届巴黎航展掠影
巴黎街头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