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有“道”,指导有法

2017-03-07汪劲松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方框课例解题

汪劲松

【摘要】开放题教学缺乏了引领,大部分学生就沦为陪练。本文通过一个教学片段尝试阐述开放题问题设计应当有“道”,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指导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用开放的数学活动启迪孩子开放的思维。

【关键词】开放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希望给孩子们一些思维的启迪。但是有时候开放题的设计不合理,难度偏大,没有层次与梯度,使得相当部分学生沦为陪练;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仅仅是在就题做题,缺少了归纳与总结,缺少了方法引领,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实在有些遗憾。

“乘法分配率”练习课,基础练习完成之后,课堂教学的后半段,笔者进行了开放题的教学实践。

出示练习1:25×7+□×3,方框中填几,可以进行简算。(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生:我填写的是25,这样就变成7个25加上3个25,也就是10个25,我们就可以简算了。

师:有没有人填写7,这样能不能简算。

生:填写7也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算式变成25×7+7×3=7×(25+3)=7×28,但是计算不方便。

师:把上一道题目稍作改编,咱们试试看。

出示练习2:25×3+25×□,方框中填几,可以进行简算。(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交流,老师下面巡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是怎么填写的。)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填写的数字记录在黑板上。

生1:我填写的是1,也就是3个25加上1个25,一共是4个25,结果是100。

生2:我填5,3个25加上5个25,一共是8个25,我们知道4个25是100,那么8个25就是200。

生3:我填的是7,就变成和第1题一样的题目。

生4:我受到你的启发,方框中还可以填写17,27,97等数字,算式就变成25乘一个整十数或者整百数,计算也就变得简单了。(学生自发掌声)

生5:我填写的是4,加号前面的25×3是75,加号后面25×4等于100,结果是175。

生6,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路,方框中还可以填写8,12,16……加号后面的得数凑成整百就行了。

生7:我填40,400,方框中的数字与25相乘变成整千、整万。

生8:我填写的是41,25×3+25×41=25×44=25×4×11=100×11=1100。

……

更为有趣的是,在交流将要结束的时候,有个学生发言:方框中可以填0,既然老师让我们简便,我把后半部分消灭了,25×0=0,只要计算前半部分,计算不是变得更简洁了吗。

师:看来大家想出了不少填法,我们根据填写出来的数字把简算的方法进行分类,看一看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简算的。(先在小组内商量,再交流。)

教師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些同学考虑方框中填写一个数,与3合起来可以变成另一个数,这个另外的数与25乘起来可以凑整,如1,5,像这样的数字还可以填写9,13……有些同学考虑的是,方框中的数字与3合起来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用这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25乘,如7,17,27,97……有些同学填写的答案考虑的是将25×3暂时搁置不管,只考虑把25×□凑成整百,如4,8,12,16,40,400……有些同学填写之后的数字,还需要再次运用运算律才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如41。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哪一种方法,方框里的数都不是随便填写的,都是有目的的,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填这些数字?

生:凑整。

师:确实如此,无论填写哪一个数字,我们的目的都是凑整,这样才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凑整是我们进行简算的精髓所在。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出示练习3:25×□○□×7;练习4:25×□○□×□○□×□,在○中填写符号,在□中填写数字,怎样填可以进行简算?(每一位同学选择一道题来完成,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是如何计算的。)

教学感悟

一、 如何把握练习设计的“道”

要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课例中的这组练习,都是围绕着“25”这个数字做文章的,“25”这个数字非常特殊,用“25”来凑整,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所以,用“25”这个数字设计开放性练习,对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是有益处的。教师在进行开放题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点作为研究的起点,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开放”与“封闭”相结合。开放题教学中重复性的操作和练习较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封闭的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为开放性练习“打好底”。例如课例中的练习1,是一道基本的“封闭”练习,答案是唯一的,我为学生“凑好”了数字,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数学结构特点的感悟。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设计的开放题,要与封闭题有着相似的“外貌”,改编之后开放题要与封闭题有着共同的知识核心。

开放的过程要有层次。教师应该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维得到提升。例如课例中的练习2,只有一个方框,这道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解题的思路,通过交流和归纳,学生对于如何进行简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练习3和练习4,不仅要用到前面总结的方法,同时对运算律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解题策略更加开放与多样。如果直接呈现练习4,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做练习是有困难的。

二、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法”

要进行有效的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活动都应该体现出有效互动,不仅仅是指一对一、一对多的活动,也包括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小组之间的活动,既有生生互动,也有师生互动,也有其他层面的互动。上述课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时进行记录,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让一个学生的发言启发其他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少精妙的回答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看到,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解答的层次性和全员参与性,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进行方法的提炼。交流汇报之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法非常多,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反而出现了困惑,不知道选择什么解题方法比较好。这时候,教师就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将学生“凌乱”的发言梳理清楚。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简算方法再次进行沟通与回顾,通过方法的提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生对于为何要简算,如何进行简算,都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要关照知识的核心。题目无论怎样开放,教师都要清楚,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学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解题方法,才会有更富有创造力的解法产生。课例中,教师引导:“无论哪一种方法,方框里的数都不是随便填写的,都是有目的的,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填这些数字呢?”引发学生关注简算的核心是“凑整”,当学生真正弄清这个道理的时候,对于简便计算的理解会有质的飞越。

开放题的教学考验着教师的智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理指导,用开放的数学活动启迪学生开放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体验数学活动,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

猜你喜欢

方框课例解题
填方框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方框里的数字
方框里填数
课例
填方框
解题勿忘我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