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使中国制造更“聪明”

2017-03-07蔡恩泽

华人时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聪明高科技产品制造业

蔡恩泽

中国智能制造引起世界关注

智能制造,当今世界的热点,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亮点,并引起了世界关注。2016年12月8日,为期三天、主旨为“让制造更聪明”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中国南京落下帷幕。就在此日之前,中国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方位智能化转型,并重点发展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战略产业。未来五年,升级版的中国制造格局有望逐渐成型,并为“中国制造2025”等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使转型为智能制造的制造业继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动力。

所谓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

智能产品具有监测、控制、优化和自主等四个方面的功能。而智能生产是指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通过在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特征的制造网络,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管理和优化。

世界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一场进化,生产将变得更加聪明,效率也就更高。本次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抓住智能制造这一世界经济热点,洞察当下全球前沿技术的竞争点,融政产学研为一炉予以共同关注。此次大会宾朋满座,说明企业对智能制造充满渴望,产业发展充满动力。这场科技思维的饕餮盛宴,必将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碰撞出重大机遇。

中国制造业曾经的尴尬

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2015年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一度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代名词,创造过无数让国人引为荣耀的辉煌。然而,中国制造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品牌塑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是急需破解的瓶颈,依托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低廉的路径选择越来越艰难,低端的传统优势日趋衰弱,向着东南亚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凸显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尴尬。

中美两国互为贸易大国,但利润大都在美国。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都是低端产品,赚不到多少钱,美国对华出口的是高端产品,他们的利润是中国的好几倍。

据统计,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一半以上。这种贸易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大部分由外商投资企业生产,产生的利益不在顺差国中国,更多是在跨国公司母公司所在地美国。

中国企业技术研发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只担任中间加工甚至组装的角色。如中国医药行业95%、芯片80%以上、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70%以上、汽车90%以上的专利都是国外的。在DVD行业,企业在向国外几家公司交付专利费、扣除成本后,已无利可图。

一项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178.96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通过制造相关零件能取得34%、17%、13%的分成,而中国最后组装只能拿到3.6%的分成,约6.5美元。在中国代工组装的戴尔、惠普等美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出厂单价一般为300到400美元。其中,英特尔公司提供CPU和芯片组收益约占30%,零部件成本约占60%,中国工厂仅能获得约占出厂价5%的收益。在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链条中,中国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但浪费乃至透支资源、污染环境损害生态的后果,中国承担了;并且还背上了“倾销”的恶名被西方发达国家频频起诉。中国战略性资源稀土产业产能过剩,1元钱的稀土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相比之下,中国卖的简直是“白菜价”。而且还被起诉到世贸组织,被裁定败诉!

在起步、追赶阶段,中国制造的有些产品显得“幼稚”、“粗笨”,不那么“聪明”,虽然无奈、尴尬,但那是必经阶段和需付的“学费”!

奋起直追高科技产品大幅攀升

知耻而后勇。中国人是勤奋、聪慧的,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中国制造在科技创新引领中强筋壮骨,在着力提升生产率的转型中浴火重生,在高科技产品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有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价值2000年大概只占6.5%,2014年占到了30.6%。美国彭博社报道说,中国已经终结了日本作为亚洲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的地位,2014年,中国出口的医疗设备、航空和通信器材等高科技产品占亚洲高科技产品总出口额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9.4%上升至43.7%。而日本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比例则从2000年的25.5%下降至7.7%。加速向国外输出价值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至2015年年底已达到了7.9万家。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近年来,中国在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上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中国已进入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时期。

中国制造科技含量的提升,不仅利润高了,还逼低了西方相关产品的价格,甚至使其失去了竞争力。如通信行业的交换机的一块板,15年前国外卖20万,10年前,国内企业开始生产,5年后价格降到一万,欧美商品大多不见了。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产化之后价格只要300万,不用进口国外的大型减速机了。集成电路行业,计算机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纪80年代初需要高价进口,现在价格5元……

科技创新使中国制造愈来愈“聪明”,但距“绝顶聪明”仍有差距!

智能制造开辟发展新机遇

智能制造給世界带来新活力,给中国带来新发展。瓦特的蒸汽机,在轰鸣声中不但改变了他自己贫病交加的命运,也把整个人类带进了工业社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进步。乔布斯的苹果,一机在手,包揽世界,亿万网民在刷屏中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也助燃了信息化火焰燃遍全球。

智能制造为世界经济提供新动能,提高生产率。世界经济不景气,增长下向风险的警报一直未能解除,亟需转变发展方式,期待新动能除旧布新、改天换地。唯有人工智能等科技生产担当此重任,大幅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依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这些人工智能核心领域技术的发展,以生态科技、智能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渐趋成熟。由此撬动的相关产业链也将迎来巨大市场机会,可估商业利益至少在万亿量级。

智能制造将掀起新一轮企业淘汰浪潮。在欧美和日本有成百上千家百年企业,但中国很多企业却做着做着就夭折了,这与企业家的胸怀和眼光有密切关系。企业家要站得高,看得远,转型中高端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一轮智能制造大潮,让传统企业倍感压力,跟上了,企业就往上走;跟不上,就要趴下去。

智能制造对中国“聪明制造”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中国“弯道超车”的新征程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核心战略选择,更是中国经济增长变速换挡走向新里程的标志。如果说过去几年中国制造是在转型中“热身”,那么在南京召开的“让制造更聪明”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就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思想武装自己,开辟新的航程。其实,在浙江乌镇连续召开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智能制造靠的是科技领先。科技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市场要素中最为关键的分子。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唯有人才方是企业的灵魂,才是中国制造的根基。智能制造不是一纸文字描述,也不仅仅是高精设备,它是从生产到管理的彻底变革。机器人、3D打印机,中国可以花钱买,但是人的文化素养、管理思维上的变化才是更重要的东西。要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和研发队伍的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壮大自主研发力量,加大专利话语权,才能保证智能制造的无限活力。而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正处于从专利申请大国到创新大国的临门一脚,要把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停留在纸面风光上。

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推动中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是整个工业升级的主体,规划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具体设计和步骤,预示着中国制造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政策黄金期,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中国制造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跨越了模仿摸索、消化吸收阶段,现已进入创新喷发阶段。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革命性改变,必将使中国制造的“聪明”程度快速达到引领世界的高度。

(责编 冯春富)

猜你喜欢

聪明高科技产品制造业
浅析中美高科技产品贸易摩擦及应对策略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中日韩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未来马路真“聪明”
让农业生产更“聪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论高科技产品电气装配的可靠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