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措施探讨
2017-03-07孙芳
孙芳
摘 要:林业生产除了在显著的生态效益外,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十分突出,然而林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却大大影响了林业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具体的防控防治措施,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3
1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害虫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和防范,中国的森林面积很广,病虫害频繁发生。林业部门难以病虫害进行全面检查,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美国白蛾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森林病虫害影响具有广泛性。森林病虫害通常不只是发生在某地的,它的发生往往覆盖了全县林业资源。而且,中国的林业资源和种植相对集中,树木林业种植比较单一,所以有利于病虫害的快速传播。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措施
2.1 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我国林果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林果树品种单一,所以要合理调整树种结构。一些较新的林地可以用来创建一个混合林,并且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防止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另外,一些地区树木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但其增长势头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合理的间伐,以提高森林透光条件,提高了树木的综合抗病能力。
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有害病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生物防治方法。
松毛虫赤眼蜂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桉树尺蠖、地老虎等。在害虫产卵期放蜂,通过在害虫卵块内产卵寄生,使害虫卵无法孵化而死亡。每667m2放蜂5~10万头可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繁殖。
管氏肿腿蜂可防治天牛类害虫,如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星天牛等。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通过取食、产卵于害蟲体内而起到防治作用。要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应控制放蜂期和放蜂量,时间以10:00—15:00较好,放蜂量为20头/株或虫蜂比1:3~6为宜。
白僵菌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以4龄前为宜。如菌粉用30℃水浸泡2~3h,再稀释至1~5亿孢子/mL,喷至树冠上即可。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用菌粉0.5kg/667m2。
美国白蛾可采取施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进行。此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以鸟治虫”是防治病虫害的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环保的作用,它仍然是可以采取的森林生物虫害控制措施的方法之一。有20多种益鸟都可以进行捕食害虫,例如大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他们大多数可以捕食害虫,减少害虫种群密度,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
2.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控制是通过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来控制病虫害。农药的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化学防治由于高效,速效的优势,是林业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农药的使用要合理,遵守对症下药,及时喷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传统的喷涂技术,造成药物的浪费,疗效难以充分发挥,所以静电喷雾技术,精准喷涂技术已经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白蛾的预防可以喷低毒性剂,一般应在第3~4龄幼虫前进行喷雾。40%或80%辛硫磷乳油和敌敌畏乳油5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
2.4 物理防治技术
个体大,容易捕捉到的昆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一旦发生病虫害疫情可以调动附近居民进行人工捕捉,再配合其他控制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成本低,见效快。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栗山天牛、青杨天牛都是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实例。美国白蛾利用幼虫结网的特性发现树木上有网幕后应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销毁。
针对区域迅速扩散,迅速蔓延的害虫防治可以采用隔离法,以防止进一步的扩散,并限制其传播,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可以通过建立隔离带把病虫害的发生地和被保护地隔离开来,并且隔离带要保证一定宽度且没有害虫寄主的存在,这样可以达到抑制病虫害蔓延的目的。
3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短期突击方式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病虫害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森林、天敌相生相克,只有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通过检疫、监测、预防和治理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才能使林业生产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权.浅谈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3(5).
[2]杜霄霞.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办法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