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
2016-03-24张凤珍
张凤珍
摘要: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促进林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技术
1 做好造林设计与修地整理工作
林业生产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因此,在林业生产之前,必须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力,设计科学的造林方案,争取赢得经济与生态双重效果。其次,还要结合林业生产方案确定林业布局、树种以及林种,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再次,修地整理工作是改善树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通过休整土地,清除杂草、灌木丛,翻垦土地、施肥浇水,改善土壤生物性能,从而全面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最后,树木生长受到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选择科学的植树方法,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灾害性因素少、土壤肥沃、人员较少的地区,可选择播种造林方式,这种造林方式适合大面积播种、方法简便,但对后期育苗工作有严格要求。
2 幼苗抚育技术
选种、播种是造林工作的起始点,而结合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科学选种,则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要注意的是,选好种子后要科学保存种子,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方能进入播种环节。种子发芽后应将草席覆盖在芽上,待发芽率超过70%后,将草席逐渐揭掉;直至发芽率100%后,方可将草席全部清除。接下来即将进入苗期,这一阶段树苗娇弱、抗病能力差,必须加强苗期管理,早晚浇水、悉心看护,还要结合苗木长势情况进行补苗,促使树苗整齐生长。在夏季,要做好苗木防晒工作,以免幼苗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进入秋季后,应施磷肥,不能施氮肥、不能灌水,确保苗木根部正常生长。进入冬季后,做好防寒工作,预防苗木受冻害。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暖棚、风障、盖草、土埋等保暖措施。苗期与幼苗期的苗木无需大量水分,不能过量灌溉;生长期的苗木对于水分的需求则较大,应及时灌溉,保障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同生长阶段苗木根系深度均不相同,在灌溉过程中,应达到苗木根系深度,苗木灌溉还应同时结合土壤情况,例如,保水性好的土壤可适当延长灌溉间隔;保水性差的砂土地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而在干旱季节或气候干燥时,则应增加灌溉次数,保证苗木生长过程中水分的需求量。
3 幼林管理技术
加强造林用地管理,按照实际造林需求找好株行距,挖好树穴。造林季节到来后,应先做好完整苗木的起苗工作,合理划分苗木等级。选择1级、2级苗木开始造林计划,这类苗木生长状态良好、抗性好。苗木选好之后应及时送到造林地,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栽种苗木过程中,必须保证苗木根部的舒张性能,浇足定根水,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对于裸根苗木,必须进行打浆处理。
幼林抚育工作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关键环节,从整体上来说,幼林抚育包括以下环节:①修剪幼林不良枝干;②对分布不均的幼林进行去劣存优管理;③清除灌木、杂草、藤类植物;④合理规划树木密度;⑤施肥、翻垦等工作,改善土壤环境,增加通透性,促进树木快速生长。5月中旬前后,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从而使得幼林可获得足够水分与阳光;7月份与9月份应分别进行1次抚育管理,进行“三铲三趟”,幼林抚育工作需持续3年。杂草是幼林的劲敌,清除杂灌杂草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部分杂草还能产生病虫害,所以,幼林抚育中必须及时清除杂草。一般来说,主要是采用人工除草,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最近几年,机械化除草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幼林抗逆性比较差,必须做好冬季防寒管理工作,以防幼林受到冻害。该时期主要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加设风障、土埋、树枝涂白等方式进行防寒管理。另外,还需安排专门护林人员进行看护,以防牲畜踩踏等行为对幼林造成损害。进入冬季后,还应加强防火管理等工作。
4 中龄林管理技术
在苗木进入成熟期之后,可合理地采伐,大面积的中龄林能够为林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具体采伐过程中还需结合树木具体情况进行间伐,合理采伐不仅能带来经济价值,而且能促进树木可持续生长。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因为中龄林能带来经济效益,很容易出现盗林行为,因此,必须加大树林保护力度。另外,中龄林长势良好,一旦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火灾。该阶段必须做好看护工作、巡逻工作,预防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行为。
5 结语
综上所示,林业生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抓好林业生产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造林管理,全面提高树木成活率,以期获得经济、生态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