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金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2017-03-07江考文叶小勇

源流 2017年1期
关键词:紫金县紫金文化站

江考文+++叶小勇

紫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城内考古挖掘出约四五千年前的石器等,见证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紫金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汉以后,由于战乱,中原汉人多次南迁,紫金成为移民的聚集定居地之一。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紫金先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如今,在紫金,无论是已发现和保存完好的庙宇祠堂、牌坊墓冢、村落亭塔,还是在历史与时间冲击下荡然无存仅剩文字记载的古迹,都印证了紫金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精湛的民间艺术,淳朴的习俗民风,丰富的客家元素,古老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得到延续。近年来,围绕建设文化紫金战略,紫金县着力促进全县城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夯实基础 提升魅力

“近年来,紫金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建设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15个镇文化站全面实施了维修改造,馆站功能室基本完善,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用品。经省评估定级,县图书馆评为二级馆,蓝塘镇文化站评为特级站,县文化馆和其他镇文化站均达到三级馆站标准。

据介绍,目前全县“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330平方米。孙中山纪念馆、邓缵先故居建成开放。全县5年新增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共443间,每间书屋配置图书1200册以上,每间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4台,并具备连网功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受益农户近4万户。县城多厅数字影院建成使用。

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也明显提升。目前,县图书馆、博物馆(含纪念馆、展馆)、文化馆、美术馆和镇级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并提供基本服务。县城“美丽紫金·欢乐广场”每月一次文艺演出活动正常开展。花朝戏巡演、公益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推广、民间艺术展示、各类展览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完成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每年送书下乡图书流动服务量3万册以上。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级综合文化站达到二级馆站标准以上,‘三馆一站覆盖率达110%以上。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覆盖行政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县文广新局的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充分运用省委、省政府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紫金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的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紫金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让老区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惠民成果。

擦亮品牌 锻造精品

在紫金,有一种民间艺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将它誉为“山沟里的山茶花”。在2006年的第一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紫金县举行大会,隆重庆祝这项民间艺术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就是流传于紫金民间百年之久的客家文化瑰宝—花朝戏。

紫金花朝戏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源于明清时期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乐舞,形成于清末,用客家方言唱白,流行于粤东客家地区。1963年花朝戏《苏丹》在广州首演,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花朝戏剧团的负责人和主要演员。1992年,花朝戏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1999年紫金县被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花朝戏剧团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传承基地。

作为一种草根文化,花朝戏数代艺人不断吸收粤剧、汉剧、采茶戏等戏种,逐步将花朝戏发展成为行当、声腔、表演日臻成熟的地方戏曲剧种,使得这一土生土长、富有浓郁草根生活气息和强烈幽默感的地方小戏,受到越来越多客家人的认同和赞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花朝戏也一步步走出深山,“唱响”海内外。

近年来,县文化系统先后创作排演了一批以“三打两建”、信访维稳、廉政教育、文明新风、抗洪抢险、“两学一做”为主题,以花朝戏形式为主的舞台艺术作品,举办展演、巡演活动,社会反响良好。涌现出花朝戏《溪水长流》《下访》《双花缘》《抗洪归来》等一批高质量的舞台艺术佳作。其中一些作品在省市比赛、汇演中获奖。县文化部门的同志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做强做大花朝戏文化品牌,力争多出精品。

笔者在花朝戏剧团采访的时候,剧团的同志欣喜地告诉笔者,剧目《溪水长流》已入围“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将赴北京参加大展盛典。而就在笔者发稿前又获悉,参演剧目《溪水长流》演出过程中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共获得2个集体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剧目铜奖)和8个个人奖(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设计、演员)。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作为客家古邑,紫金拥有丰富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文化遗产作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当地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措施,该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正有序开展。目前,该县完成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基础上,县政府公布了325处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成功申报水墩镇群丰村、龙窝镇桂山村列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成功申报蓝塘镇邓缵先故居列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提线木偶戏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和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

“保护和利用好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紫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文广新局的负责人告訴笔者,今后还将有重点地逐年组织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对具有较大影响力尚未修复的革命史迹抓紧进行修缮,尽快恢复原貌。继续实施革命史迹景点周边环境整治,修好路,建设好景点,宣传好人文,保护好生态,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发展环境。

据有关负责人透露,从2017年起,紫金县将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紫金特色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紫金县紫金文化站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The first Disney Mulan trailer is here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紫金之王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紫金传媒智库
紫金气象网站开发建设与应用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