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上、台下

2017-03-07林海音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48期
关键词:游艺林海音茶壶

礼拜六的下午,我常常被大人带到城南游艺园去。门票只要两毛(我是挤在大人的腋下进去的,不要票)。进去就可以有无数的玩处,唱京戏的大戏场,当然是最主要的,可是那里的文明戏,也一样使我产生兴趣,小鸣钟,张笑影的“锯碗丁”“春阿氏”,都是我喜愛看的戏。

文明戏场的对面,仿佛就是魔术场,看着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的,随着音乐的旋律走着一额一跳前进后退的特殊台步,一面从空空的大礼帽中掏出那么多的东西:花手绢,万国旗,面包,活兔子,金鱼缸,这时乐声大奏,掌声四起,在我小小心灵中,只感到无限愉悦!觉得世界真可爱,无中生有的东西这么多!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找新鲜刺激的孩子,喜欢在平凡的事物中给自己找一些思想的娱乐,所以,在那样大的一个城南游艺园里,不光是听听戏,社会众生相也都可以在这天地里看到:美丽、享受、欺骗、势利、罪恶……但是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的观感中,她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有些事物,在我的记忆中,是清晰得如在目前一样,在大戏场的木板屏风后面的角落里,茶房正从一大盆滚烫的开水里,拧起一大把手巾,送到客座上来。当戏台上是不重要的过场时,茶房便要表演“扔手巾把儿”的绝技了,楼下的茶房,站在观众群中惹人注目的位置,把一大捆热手巾,忽下子,扔给楼上的茶房,或者是由后座扔到前座去,客人擦过脸收集了再扔下来,扔回去。这样扔来揭去,万无一失,也能博得满堂喝彩,观众中会冒出一嗓子:“好手巾把儿!”

但是观众与茶房之间的纠纷,恐怕每天每场都不可免,而且也真乱哄。当那位女茶房硬把果碟摆上来,而我们硬不要的时候,真是一场无味的争执。茶房看见客人带了小孩子,更不肯把果碟拿走了。可不是,我轻轻地,偷偷地,把一颗糖花生放进嘴吃,再来一颗,再来一颗,再来一颗,等到大人发现时,去了大半碟了,这时不买也得买了。

茶,在这种场合里也很要紧。要了一壶茶的大老爷,可神气了,总得发发威风,茶壶盖儿敲得呱呱山响,为的是茶房来迟了,大爷没热茶喝,回头怎么捧角儿喊好儿呢?包厢里的老爷们发起脾气来更有劲儿,他们把茶壶扔飞出去,茶房还得过来赔不是。那时的社会,卑贱与尊贵,强烈地对比着。

在那样的环境里:台上锣鼓喧天,上场门和下场门都站满了不相干的人,饮场的,检场的,打煤气灯的,换广告的,在演员中穿来穿去。台下则是烟雾弥漫,扔手巾把儿的,要茶钱的,卖玉兰花的,飞茶壶的,怪声叫好儿的,呼儿唤女的,乱成一片。我却在这乱哄哄的场面下,悠然自得。我觉得在我的周围,是这么热闹,这么自由自在。

(摘自《林海音散文选》,有改动)

【赏析】

看戏是过去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以前的旧戏场台上锣鼓喧天,台下人声鼎沸,各色的人物齐聚于此好不热闹!也许因为好玩自在、新鲜刺激,大戏台周围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作者的童年时代有过亲身经历,对此记忆深刻,因此写来成竹在胸、毫不费力。林海音的这篇散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打量世界,文章写得真实生动,情趣盎然,溢满童真童趣。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最为成功,茶房扔毛巾、茶房缠顾客、大老爷摔茶壶等情节在作者的渲染下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在眼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阅读林海音的这篇散文,我们不仅领略到了一场文字的盛宴,而且内心怀旧的情怀也被深深拨动了,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游艺林海音茶壶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带孔的茶壶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