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空心稻草人”
2017-03-07韦达韬
韦达韬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条铁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起于布衣,旁眼观之,朱元璋对宦官专权的危害洞若观火。
为彰显这条铁律的严肃性,朱元璋还令铸之以铁牌立于宫门。
吊诡的是,开国即立下如此铁律的明朝,宦官干政的程度却超越任何一个朝代,也成了明王朝衰败的致命伤。
为何事与愿违?
答案还要从朱元璋自身来找。
坏了这条铁律的,恰恰是朱元璋——他自己就派过宦官聂庆童到甘肃“敕谕茶马”。此举“成功”地消解了那块铁牌的意义,久而久之,已无人把这条铁律当回事。
那块煌煌铁牌,就如粮食丰收时田间那威风凛凛的稻草人。
刚开始稻草人还能起到震慑作用,然而,总会有一只“胆大”的麻雀无视危险。
一旦有了第一只,不多久,这个原本威风凛凛的稻草人就会成为麻雀们饱餐一顿之后的歇脚地。
“稻草人”现象昭示,当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远比制度缺失更为糟糕。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其带来的后果就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往往埋下更大混乱的因子。
在生活中,這种“稻草人”现象并不鲜见。
“此处严禁堆放垃圾!”招牌下面,往往堆满了垃圾;“爱护花草,严禁穿越!”标语旁边的绿化带,往往有条人行小道……
这种生活中的“稻草人”现象,会蚕食破坏我们身边的环境;而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稻草人”现象,则会严重损害党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以身作则,一级一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但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我行我素,视纪律为“稻草人”。
少数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是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淡漠;
少数干部依旧习惯于在领导面前搞假大空,对群众开“空头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
…………
这种“稻草人”现象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听之任之,毫无疑问会损害党的肌体健康。
在《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共九次提到防止“破窗效应”,强调不能让党规党纪成为“稻草人”“纸老虎”。
为何“带电的高压线”会成为“稻草人”?
因为,比“稻草人”现象更可怕的,是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党员干部甘做“稻草人”的现象:“有的干部也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
他们或是当老好人,或是拿纪律做交易,不把管党治党这个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敢或不愿对违规违纪行为说“不”。
“其身不正”,自然会出现“稻草人”现象。
“其身虽正”,却只是“空心稻草人”,则会纵容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稻草人”现象。
因此,清除“稻草人”现象的关键,在于清除这类“空心稻草人”。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落实好管党治党这个最根本的政治责任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委书记孙政才在2016年全市区县委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会上强调。
如果说“全面”是管党治党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从严”是管党治党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话,那么,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则是进一步明确强化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职责定位。
“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如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敢于对不良行为说“不”,敢于处罚违规违纪者,敢于驱赶规矩的破坏者,拒做“空心稻草人”,必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