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7朱存霞
朱存霞
摘 要: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内。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在运用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此文章主要研究了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运用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运用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为实现整体统一目标各自承担一定任务,在相互协作下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教学模式。该方法是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正确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式学习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用明显,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学习方式。文章就合作学习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内的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分组要合理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但是将学生简单地安排在一组内进行学习,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很难产生很大的效力。对此,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有效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的人数要按照教学任务及设备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学习的难度越大,小组合作人数也就越多,此外还要对教学设备如器材和场所等进行考虑。通常合作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在3~6人。分组的原则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异质分组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长处,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充分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任务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由师生共同实行的有序教学活动,任务明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合作小组要设计出清晰和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此才可以实现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和帮助,可以说合理正确的任务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在设计合作任务前,要先明确以下几点。
疑问难点的设置,多数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中的困难时,小组合作探究才会存在意义。如在数学质数合数中,通常学生难以分辨清楚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间的差异,此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组如:1、2、5、7、9……的例题要求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展开十分激烈的讨论和自主探索后,最终将会得出结论,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汲取和掌握知识。
重视思维的发散点,现代教学理论的重点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因而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中可以精选一些具有良好思维发现性的内容,如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决方法的题目作为学生的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要保证小组的交流合作可以顺利进行。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
教师要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和调整,如在小组不清楚任务的时候,要做出简单的说明及指导,在某个小组完成任务中出现了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对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指出到底是计算结果发生了错误还是计算过程不够正确,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出正确的解决路径;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教学主题完全背离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制止和指导;在组内成员发生了矛盾进而对小组整体合作产生不良影响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调停。
此外,小组合作探究并不是简单的圆桌会议和茶话会,小组中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有的对整个小组的活动进行负责,有的要记录整个讨论过程,有的主要負责对本次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发言。若是小组人数较少,则要合并角色,尽量保证各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做。
另外,小组要定期实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对不同的任务进行体验,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确保任务可以顺利完成。
四、组间交流和评价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影响十分重要,存在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存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评价在合作学习内发挥的是指挥棒的作用。评价需要坚持目的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坚持过程教育性、实施可行性、结合自评与他评。制订评价系统要满足小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方法要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和定性与定量法。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评价主体多样化的方法,在有效的评价交流中,及时得知小组学习的利弊,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
总之,合作学习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实践该种教学模式,正确使用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
[2]韩淑萍.体验:教育生命维度的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
[3]李云峰.“认知”与“体验”:世界及人生的两种把握方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4]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