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质疑解惑模式”教学《圆明园的毁灭》

2017-03-07苏钰碧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圆明园汇报师生

苏钰碧

一、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发现和确立问题

1.启发谈话:(课件展示圆明园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的荒芜景象)图片上昔日闻名于世的"万园之园"今日却变成了残垣断壁。同学们有哪些疑惑呢?

2.发现问题:学生把预习中的疑惑和现在心中的质疑提出来,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综合筛选成6个问题。师提出要求,请学生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仔细思考,看哪些问题通过阅读就可以解决。

3.确立问题:在学生反馈能解决的问题后,紧扣题目,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最后确立以下几个问题:(1)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2)今日的圆明园又如何呢?(3)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4)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二)合作研究

1.找出上面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它。

2.画出你认为的重点句子,仔细体会,然后同桌相互讨论、研究。

3.对还存在疑惑的句子小组内讨论、探究。

(三)解惑

1.第一小组汇报感兴趣的问题,推选“中心发言人”汇报“昔日圆明园”的样子,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也有……还有……”并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自己虽然极尽地想象,但仍然对美丽辉煌的圆明园缺少一种存观感,不是尽乎完美。师相机播放课件,看完展示,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不愧是“万园之园”。

2.第二兴趣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了讨论结果圆明园被毁灭部分,教师适时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学生看到美丽辉煌的圆明园毁于一炬,留下的残垣断壁、一片狼藉时,强烈反差给学生心理震撼。

3.其余兴趣小组汇报了“产生变化的原因”,但只停留在表层意思,教师直接提供了搜集来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完后重新汇报野蛮的英法联军的可耻行为,同时也强烈地谴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四)拓展延伸

该不该在圆明园的遗址重建一座新的圆明园?先自己構想,下节课展开讨论。

二、课例分析

本课例主要是运用“质疑解惑教学模式”中的系列问题解决型来设计。“质疑解惑教学模式”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研究解答,并以此来组织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先让学生或教师提出一系列自己疑惑的问题,组成课堂结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层递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实现了。这种教学模式把有效的问题看作学生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同时以问题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实现知识技能的自我建构并获得任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从而培养智慧和能力,完善主体人格。具体来说这种模式设置问题有以下特征:

1.以问题为框架。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为线索、为骨架有机形成的。不但从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过程,还以新问题的产生为结束,这些问题是由问题组成的系列,但是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筛选而成的。

2.具有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既非高不可攀,也非探囊取物,要处于“最近发展区”通过探索就能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具有关键性、悬念性、情境性、开放性、新颖性和挑战性。

3.具有自主性。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不但“发人之所见”,而要“发人之所未见”。

三、问题与思考

1.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内涵比较丰富的文学作品教学,年级越高,效果越好。

2.自主阅读、充分感知是质疑解惑模式的基础,目前存在问题缺乏开放性,即教师不给予学生宽广的思考空间,匆匆地抛出问题,学生对课本没有读通、读透,还没有产生感受和看法就参加讨论,学生只有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教师也只能草草收场。

3.引导发现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过于浅显,无助学生的发展,问题太深,学生望而止步,要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既要“发人之所见”,又要“发人之所未见”,从而建构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方法和习惯。

4.学生、教师共同筛选综合问题是核心。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甚至有时不敢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激发、诱导和点拨,使之敢问、会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情,及时引导,对所提质量不高的问题,由教师引导或补充提出,这样经师生共同筛选、整合,使问题变得条例清楚,重点突出,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当然对讨论的问题还有具体的要求:(1)设置问题具有关键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指教学目标。(2)问题能引起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碰撞”,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表达欲望,能深入文本,有创新发展的“悬念性”。(3)开放性。给学生适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深入问题,思考问题。(4)设计问题答案不能唯一,唯一答案能闭塞学生的思考。多方面的答案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建。

5.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上注重由简到繁的规律。显现在学生面前的问题是多层次的,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部分问题理解困难重重,但对个别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自己能独立思考解决的绝不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伙伴相互解决,伙伴解决不了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解决。这样避免盲目不必要的讨论,节省课堂有效的时间。

总之,质疑解惑模式最大的挑战是要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驾驭学生的能力强,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否则,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因此,切身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转变教学观念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教师任重而道远。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圆明园汇报师生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游圆明园有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圆明园里过大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领导难找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