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7-03-07叶蒙蒙
叶蒙蒙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如何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叶蒙蒙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目的 探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8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骨科术前、后护理,干预组43例患者,在术前、后均进行本科制定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术前、后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DVT 1例(2.33%),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DVT 7例(15.22%),两组无发生肺栓塞的患者。两组有效率比较,x2=4.52,P<0.05。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从源头上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锻炼。饮食、生活习惯全面改善,则可有效较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老年;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较严重,且由于国人的健康意识尚未提高,以致流失的钙质大于补充。长此以往,老年人的骨质普遍较疏松,韧性较差,一旦发生外伤,极易造成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股骨头供血血管较为稀少,骨折极易造成坏死,此时则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以上一系列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住院的时间也相对其他手术长,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较差,因此,多数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易造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继发疾病,死亡率较高,不容忽视。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 47%[2]。医护人员应对此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因此,在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会批准的情况下,本科研制出一套针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预防DVT形成的护理方案,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DVT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8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3.8±2.5)岁,男52例,女3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压患者15例,COPD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前、后护理,嘱咐患者家属每3h进行给翻身一次,加强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采用置留套管针,并合理限制置留时间,尽可能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未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危害。
1.2.2 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本科制定的预防下肢DVT的干预措施。 (1)术前护理:护士应全面了解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疾病治疗过程、用药剂量、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将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以及血流动力较差的患者列入高危人群。术前开设关于下肢DVT的专题讲座,为患者及家属细致讲解其病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尤其引起高危人群的高度重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并劝诫吸烟患者戒烟或每日吸烟根数少量,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致末梢血管壁收缩,静脉血流动力减慢,长此以往,易引起静脉栓子形成。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多进行健侧下肢活动,例如按摩,活动膝、髋、踝关节、抬高下肢等。饮食上,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多食水果补充VC。检查上,在术前多次完善双下肢静脉彩超、凝血功能指标。(2)术后护理:术后12h,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4000U,1次/d,至术后7d。密切关注患者双下肢是否有水肿、粗细是否一致、皮温是否升高。术后5d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及时关注检验结果是否有异常。对于术后患肢可以活动的患者,引导其进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平日可进行缓慢走动,踝泵运动、抬腿、双下肢的屈伸活动。并给予双下肢电动气压仪,25min/次,2次/d。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充分得到患者的信任及依赖。
1.3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内做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术前、后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DVT 1例(2.33%),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DVT 7例(15.22%),两组无发生肺栓塞的患者。两组有效率比较,x2=4.52,P<0.05。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n(%)]
3 讨论
下肢DVT形成的三种因素主要有[3-4](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肢多数时间处于制动状态,加之麻醉作用增加了下肢静脉容量,因此易造成下肢DVT。(2)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人体会大量的释放凝血酶原,增加血液的粘稠性。静脉壁损伤: 多见于各种创伤性操作。(3)静脉壁损伤后释放凝血因子、组织凝血活素,启动外源性凝血栓途径,使血管收缩和血管损伤,甚至引起正常的血管内弹力板断裂,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网罗各种细胞而形成血栓。
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多数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因此,护理人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重点突出的护理方案式不可或缺的。进行早期预防性护理,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高纤维、高蛋白的食品可促进消化,食大便通畅,减低腹内压,从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5]。严格监测补液量,及时补充凝血功能以及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经过术前、后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DVT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例数(P<0.05)。符合XXX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在术前、后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综上所述,根据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从源头上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锻炼。饮食、生活习惯全面改善,则可有效较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 王华,宋霞.循证护理预防高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37):81-82.
[2]李霞,奚继明,孟翠巧,等.系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39-1940.
[3]刘峰,雷青,陈立,等.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374-2376.
[4]王慧微.老年股骨颈骨折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205-205.
[5]赵莉莉.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4):319-320.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1.024
2095—9559(2017)01—2785—02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