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7-03-07赖明发
赖明发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应用型本科《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赖明发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本文从课程内容、课程目的、授课对象、相关课程四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投资学》进行了课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型本科的《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分别在开课对象、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应当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根据教学规律安排课程,适当增减课程内容;《投资学》教学中增加实验项目,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适当改革。
应用型本科;投资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教育目标也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同时本科教育也逐渐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中产生了“分层现象”,即同一专业、同一课程的本科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院校办学条件、“行政”级别、所处区域、资金实力、政府扶持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也包括专业及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和执行者的专业能力、教学经验、教学视野等主观因素。《投资学》课程是“分层现象”的一个典型。当前《投资学》课程普遍存在于985、211、一般省属以及地方所属的高校金融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规划中,甚至部分高职类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也开设这门课程。理论上只要依据不同层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合理分解、编排,辅之相应的合理教学手段,《投资学》是可以普适于各类院校金融类,乃至财经类专业教学的。不过当前《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谋求转型的部分本科院校以及新设立的本科院校的执行过程中还不尽如人意,这一类院校又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类专业,就与之相符的《投资学》课程应当是什么?当前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学改革实践如何设计?逐步展开探讨。这一尝试在梳理总结当前应用型本科《投资学》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有助于该门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同时亦对应用型本科金融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应用型本科《投资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内容
就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相应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在学生建立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思维和技能训练导入,使其具备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和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则具体表现为学生今后若处于商业银行的支行理财经理(因柜员的工作内容受流程和系统限制故在此略去)、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等不同金融行业工作岗位时,如何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日常学习中要求保持的开放学习思维,根据情境的不同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更有效率且能保证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为客户和雇主创造价值。
基于这一论述,应用型本科的《投资学》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围绕上述所讲的学生培养目标进行设计,这一问题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学》的“投资”概念界定。投资——英文investment,在微观领域包括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前者的专业开设主要涉及投资经济、工商管理和会计系/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而后者则涉及金融系/学院,显然本文所探讨的《投资学》的“投资”指向金融投资。需要说明的是,伴随着金融机构的客户争夺战和普惠金融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金融产品合约的面值小额分割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亦即反映了金融投资的证券载体化越来越普遍。例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售的资管类产品具有鲜明的证券投资产品特征。因此,应用型本科的《投资学》可界定在“证券投资”范畴即可。
第二,《投资学》的课程内容。波士顿大学金融与经济学教授兹维·博迪所著的《投资学》是投资学领域的核心教材,在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国内高校《投资学》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兹维·博迪书的内容为基础。《投资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七大部分,即投资组合理论与实践、均衡资本市场、固定收益证券、证券分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以及应用投资组合管理等重要内容。
(二)课程目的
《投资学》是一门研究标准化金融资产的风险和定价的学问,在金融学专业和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均是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通过马科维茨的优化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权益证券的权益定价模型、债券的利率期限理论、期权的布莱克定价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模型,把握投资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熟悉投资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运用投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夯实理论基础。金融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最新的《2015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相对于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8.19%,其中金融业2014年相对于2013年增加值增长13.29%,增长速度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同时我国金融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为应对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员工有开放式的学习思维和出色的学习能力。投资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基础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从容应对不断变换的金融市场,快速熟悉并灵活运用创新型的金融工具。
(三)授课对象
《投资学》的授课对象主要为本科阶段大二下、大三上的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学生,学生在学习《投资学》课程之前要求完成一些先导课程的学习。包括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融市场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四)相关课程
《投资学》作为金融学和投资学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为了更好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岗位。还需学习以下相关课程:证券投资学、期权与期货等。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对象
《投资学》课程作为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开课对象主要为相关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应用型本科学生有以下特点:学生相对于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学生数理基础较为薄弱,且财经类专业在高考招生时为文理科兼收,部分文科生相对来说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欠缺。《投资学》课程中包含大量数理模型以及数理方法,特别是在风险与收益的计量中主要应用到了概率论知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投资学》课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会有学生向老师反映《投资学》就是数学课。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状况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难度。
(二)课程安排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每学期学生需修满学分有严格规定。在学分的制约下,《投资学》课程有时会提前到大二第一学期,这样就会出现《投资学》先于先导课程的现象,或者出现《投资学》和先导课程同一学期开课的情况。没有先导课程作为《投资学》课程的铺垫,《投资学》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开课顺序没有遵循学习规律来设置,给《投资学》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一定困难。
(三)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其中特别强调“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本科特点即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能够推广到社会实践的人才。而在《投资学》的教学内容设置中可以看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体现的并不明显。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与不同类型的高校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进行沟通,《投资学》教学中,国外教材主要选用了兹维.博迪所著的《投资学》以及威廉.夏普所著的《投资学》,国内的教材主要选用了汪昌云编写的《投资学》,朱梦楠编写的《投资学》等。课时一般设置为48学时或64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投资学基础、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最优资产组合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证券分析、股票估价、债券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证券投资基金等。在孔繁敏编著的《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一书中指出“课程是教学的科目,是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如何在《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中体现应用型本科强调的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问题,而不仅仅在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撰写中换汤不换药的把“第一章”改为“项目一”,把“了解、掌握”的教学目标改为“能够应用”,流于表面。
(四)教学方法
现阶段,《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手段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另外结合案例分析和双向互动的手段。通过讲授投资学的概念、证券市场的分类、证券的收益与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奠定扎实的投资学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当前高校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其问题在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所占比重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投资学》课程包含较为深入的理论,较强的理论性使得这门课在讲述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理解起来较为晦涩难懂,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以研究型为主的本科和应用型为主的本科学生在入校时高考分数不同,两类不同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学习兴趣、思考方式、职业规划都有所差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如何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实践改革设计
(一)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实践性强,能够将理论应用、推广到实践中的人才,将应用性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非常关键。《投资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是金融行业。因此学校层面引导,加强二级学院、系部层面与金融行业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是了解企业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详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具体包括入职时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对于成绩的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专业可以从事的岗位有哪些,相关岗位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建议以及侧重于学生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等。另外对于已经在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两方面了解人才培养状况的评价,以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置。根据吴中江(2013)提出,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应以行业与职业需求为本位。从企业获得的一手资料对于培养满足行业与职业需求,实践性强、理论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非常珍贵。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但合作的动因主要来自于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目的。学校对于企业对人才有哪些需求了解不够详尽,敷于表面。建设双方的长期有效沟通机制,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将《投资学》课程目标订立的更为具体,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的深入程度,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了解为什么学习《投资学》,通过这门课有助于掌握哪些知识,提高什么能力,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根据教学规律安排课程,适当增减课程内容
根据前文所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确定清晰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关键,但这个过程不能忽略专业教师对于整个知识框架的了解和掌控。在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环节,专业负责人为满足每学期学生需修满学分的要求,或由于专业负责人不能够对每门课程做到完全的了解,课程安排方面可能会出现提前于先修课程的情况或和先修课程同一学期开课的情况,这都不利于课程知识的较好掌握。专业教师长期进行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对任课课程学习的内在规律以及其和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更为了解,因此在制定课程安排时应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负责课程设置顺序的审核。另外应给予专任教师更大权限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加和删除。就《投资学》课程而言,专任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和毕业学生对于课程设置内容的反馈以及专业教师自身对该门课程最新知识更新的了解,更新课程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偏重理论学习,知识结构侧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需一味强调理论形式上的完整性。
(三)《投资学》教学中增加实验项目,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通过与学术型本科学生进行对比,应用型本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特点、思考方式、学习兴趣、职业规划上等方面有所差别。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的双向沟通,应用型本科学生普遍反映的建议就是希望增加实践机会。因此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改变当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投资学》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尤为重要。当前《投资学》教学为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采用了案例分析和双向互动结合的模式。但这种模式还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投资学》理论知识,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应根据学生爱实践、喜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每一章节设置实验项目。当前,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认识到了实验同样可以应用在经管类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建设了相关实训室进行实验教学。但实验教学的核心还是在于实验内容的设计。例如《投资学》和其相关课程《证券投资学》二者的实验虽然都可以借助证券投资实训室,但实验内容却不尽相同,《投资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其中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定价理论和模型,而《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实务,所以设计好课程的实验项目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投资学》的实验项目需根据每一章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不在多,重在精,重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项目的选择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第二,与当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变革相结合;第三,需要学生动手寻找相关资料,需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第四,实验项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在实际中能够进行拓展。
另外《投资学》课程中涉及到计算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特点,避免深入的计算推导,主要侧重于如何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逐渐缓解学生面对《投资学》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适当改革
应用型本科《投资学》的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而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中以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从事教学科研的情况居多,只有较少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在《投资学》的教学队伍中具有金融行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就更加偏少,主要原因即是金融行业相对于教育行业收入方面更具吸引力,基于收入的考虑较少人职业规划时会考虑从金融行业转向教育行业。因此面对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要培养好应用型人才,就迫切需要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走出校园,在金融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应用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培养中。教师由于其本身的职业特点,与企业接触机会有限。因此需要学校层面建立相关的机制对教师的企业实践进行支持,并且能够推荐教师在行业领先企业实践。
当前教师职称的评聘已逐渐下放到各学校,福建省、浙江省等省份已经实施学校自主评聘职称。即在原有的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的评聘条件基础上,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设定教师职称评聘条件。通过一些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职称评聘条件对比,可以看到两类不同类型院校职称的评聘条件类似,主要还是依据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质量作为标准。如前文所述,应用型本科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于学术型本科有所不同,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课程的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而教师的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与职称的评聘却无关联。因此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一方面要面对来自科研方面的工作量考核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应对实验课程设计的双重压力,这样的压力导致很多实验课程的教学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如何将实验课程的设计、教学进行科学量化以抵扣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黄向臻.中国股市价值投资与投机的思考——兼论《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95.
[2]张舍茹,闫朝.多模态教学与学习内化律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4,(2):74-79.
[3]杨建平.关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8-42.
[4]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5,(9):37-40.
[5]李强,魏巍.投资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1-744.
[6]蒋天虹.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2-154.
[7]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福建江夏学院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资助项目《“岗学结合”的学生在学综合评价机制研究与应用——以投资学专业为例》(J2016B017)
赖明发(1984-),男,福建长汀人,福建江夏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公司财务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