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实践探索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07王荣才吴红

关键词:融通校园文化校企

王荣才,吴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实践探索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荣才,吴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经济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院校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机制创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等四个方面整体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通企业文化;通过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精神、物质、行为、制度层面四位一体全面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新常态;校企文化融通;实践探索

一、新常态的涵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新常态是在研判全球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的高度概括和要求,同年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正越来越凸显:一是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最核心的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些论述表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深化改革的大趋势,其实质是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走向更高级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表明我国经济正向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迈进。

二、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意义

任何一种主流文化都是在多维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分析、提炼和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精神和方向。主流文化可以相互借鉴,更有融会贯通之处。在专业性较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以工促学教育思想、教育管理的变革以及教育方法上的渗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专业化办学水平。[1]

(一)校企文化融通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二元耦合特征,深入挖掘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学校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同时积极吸收艰苦奋斗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促进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总之,校企文化融通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紧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科学定位、彰显个性,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二)校企文化融通是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应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现在企业的用人标准,已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纸文凭或技能,企业希望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校企文化融通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使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减少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障碍,迅速融入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同时,校企文化融通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促进学生的社会心理成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三)校企文化融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文化资源,使企业更多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校企文化融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对给予和接受、公平效率、合作竞争的相互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理解,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校企文化融通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技能培训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式,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

三、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实践探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办学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全面实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一)整体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通校企文化

1.探索生产与教育机制创新的结合,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外办学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多措并举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如校中厂江城汽车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不断改进与加强实验实训、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江城汽车学院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后勤保障、选派教师;江城汽车有限公司提供设备、装备、技术、培训项目及工程技术人员,采取“教学工厂”方式实施人才培养,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建立相关制度和运作机制,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的校企融合。[2]江城汽车学院让学生了解江城汽车有限公司,了解工作流程和汽车维修工作原理,学习江城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江城汽车学院校企深度合作模式,集规划、建设和管理于一体,在新的平台上共享融合成果,整合学校办学实体,实现管理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专兼职教师整合一体化和校企文化融通一体化。

2.专业建设植入企业文化。学院和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计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专业动态调整和课程设置渗透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围绕安徽省和芜湖市产业集群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按照“深度融入产业、打造办学特色,建设专业集群,提升竞争优势”的理念,以专业服务产业为原则,发展机械、汽车、电气、信息等专业群,推动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及智能制造要求,引入“互联网+”模式,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实践教学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传统制造类和服务业专业及专业群进行改造,形成专业动态优化、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学院专业结构布局紧密对接区域主要支柱产业结构。专业课程教学积极融入锐意进取、团队合作和开拓创新等企业文化精髓。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基础培训、模拟培训、生产实践”的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从学院实训基地、生产实习环节的运作机制到综合运用厂中校资源,使学生在企业真正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多层次、全过程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职业认同和职业道德。

3.建设课程体系,使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校企文化的融合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人文类公选课以及科学素养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3]通过引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系统化设计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按照从认知到模仿、从单项到综合、从实训到顶岗的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完善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自觉地将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学院共与行业企业合作重点开发与完善了51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出版110本特色教材,建成省级、院级精品课程71门。构建基于“双证融通”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教学做一体化,突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融通,学生毕业获得毕业证和另外一个乃至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吸收和传播企业文化。学院邀请合作企业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双方互兼工作岗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的“互惠教学”机制。打破教学行政组织,实行跨专业、跨教研组组合,培养双师结构专业团队。以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项目建设为契机,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打造成一流且具有引领作用的双师结构的专业团队;将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应用技术打造成机电品牌双师结构的专业团队;新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10个。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教师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感受并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熟悉程度,便于教师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足不出校园就可以受到企业文化的洗礼。同时在学院教师带领下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全方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职业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4]

(二)全面整合,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学院通过规划设计、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和制度激励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员工重视地方区域文化和校企文化融通的研究与资源开发,推进文化素质课程进入教学过程,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层面多维度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融合。高职院校在大学精神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应借鉴和吸收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管理哲学,并结合学校实际,融入到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踏实勤奋的学习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80年沧桑巨变中始终以职业教育为己任,实业报国的传统已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学院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在契合点,树立服务于企业的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校企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标准,吸收合作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如与知名企业安徽叉车集团、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聘请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和指导,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还通过精心策划校史馆、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讲述校史、学校发展和励志故事等,让广大师生关注学院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发展脉络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多措并举促进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

2.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管理体系的精髓,在高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引入ISO9000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营造企业管理的文化氛围。在管理体制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学院章程》为统领,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精神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注重制度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在国内率先采用“6S”管理理念,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浪费减少了,失误降低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在质量体系方面,学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以育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校内填报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形成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活动,全体学生宿舍实行“6S”管理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5]

3.行为文化扩展的融合。学院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人文讲坛、弘道讲坛、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等,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以及杰出校友来校,分享个人职业经历、畅谈职场文化,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学院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活跃、提升品位的思路,按照大中小型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系列化、经常化原则,打造“示范性、导向性、艺术性、创新性”的品牌校园文化创新载体,深化特色和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院引导学生借鉴企业协会经验组建专业化的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具有职业俱乐部特色的活动,使学生能在校就学习到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学院还通过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系列文化大赛等精品学生活动,促进校企之间深度的文化交流。学院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高水平的竞技舞台展示自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广泛开展涵盖各种专业的技能大赛,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的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基于物质文化的融合。校园景观规划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蕴涵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使自然美、人文美与艺术美和谐相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企业生产管理理念和产品引入校园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大力推进橱窗文化和展板文化,汇集杰出校友创业实例和优秀校友展示;在与周边环境和谐的校园里,充满了工业文化的齿轮、转子、电机等企业文化景观,让学生品味企业的目标、使命、精神和标准等,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实验实训文化,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室)墙上既张贴有合作企业的纪律规则、工作流程、警示标志,又有温馨提示,营造出“真实环境、设备、产品”的企业氛围,完全满足按照企业的要求生产和实践教学需要。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还能充分感受到合作企业的文化精髓。此外,学院还将建设一批富有机电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景点,充分发挥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统一标识建设,创造出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反映学院机电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山水环境,全面提升物质文化育人水平。

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立体融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探索校企深度互融的文化建设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荣获300多项大奖。仅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的好成绩。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善于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很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骨干。

[1]徐建平.融入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3-44.

[2]杨云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4):89-92.

[3]蒋红群,吴育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3):45-48.

[4]王振洪.确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格局[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3.

[5]罗冲.试述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互渗[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82-84.

[6]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OL].沈阳:辽宁大学,2012.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jy192)

王荣才(1975-),男,安徽芜湖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与传媒研究;吴红(1963-),女,安徽安庆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校企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融通校园文化校企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