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2017-03-07肖亚兰
肖亚兰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2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几千万的的患者。艾滋病患者不仅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十分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公共卫生者则无旁贷应该积极投身于遏制艾滋病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的工作中来。
1 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几个主要形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总体上属于低流行阶段。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2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总数为78万人、2013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总数为84万人、2014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总数为88万人、2015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总数为91万人。但是,从2012~2015年四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人数统计中可以看出每年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相比2012年新增6万人到2015年相比2014年增加3万人。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因此在长期的艾滋病感染者累积过程中,我国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艾滋病感染者逐渐进入到发病期,这就使得艾滋病患者的死亡人数呈现出一种增加的趋势。
艾滋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扩大,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增多,但仍以性传播为主。据资料统计,2015年上半年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68.9%,其中同性传播比例为3.3%。
最后我国的艾滋病在部分地区和人群中疫情相对较重。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中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区边境地区,存在部分非法的性交易以及毒品交易。
2 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实践中存在的挑战
不能有效限制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不文明性行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另外就是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例如:错误的观念、人口流动、非法行为等。在我国社会生活中,部分地区或者部分人群存在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导致危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存,这对于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流行起到了重大阻碍。
对艾滋病疫情情报缺乏精确的统计。目前我国在艾滋病疫情统计上尚不能做到十分精确,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疫情漏报、隐瞒现象。由于HIV/AIDS流行形势在空间。时间、以及人群上具有复杂、隐蔽的特点,准确的监测和检测数据工作会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个精确的艾滋病疫情数据库,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流行。
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不足。近些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对艾滋病病理、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对于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尚有欠缺。在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下,普及社会各行各业对于艾滋病知识宣讲势在必行。尤其是高效合理地利用非政府组织以及充分利用多学科体系进行宣讲,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干预和改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缺乏科学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在我国实施抗并病毒治疗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实施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单位的方式。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当地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抗病毒治疗法且依从性较大。在接下来遏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流行的工作中,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统一各地区存在的问题,运用多种学科视角进行统一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方案。
寻找出一套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法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实践中尚没有形成一种效利用资源以及有效控制质量的综合防治艾滋病疫情的方法。这就要求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够不断创新,在实际中寻找出一套合理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需要探讨节省资源和控制质量的综合防治方法。在资源匮乏地区,实验室检测和治疗指标监测可以考虑用替代指标和替代方法,例如,提出诊断替代策略(包括多种初筛试验合理组合策略替代确认实验,用几种普通免疫学检测指标替代CD4细胞计数等);提出分散治疗、集中检测策略(包括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耐药性监测等);方法研究及其诊断预告值评价。
缺乏高效的监测网络。积极参与全球HIV耐药监测网络,在参与中组建适用于我国的区域性HIV耐药监测网络。从而指导遏制艾滋病进一步流行的实际工作。
3 结 语
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流行已经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我国公共卫生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的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出防治艾滋病疫情的有效方法。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艾滋病防治—疫情、策略与重点[C].第六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北京;201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C].2011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广州.2011.
[3] 李晓萌.我国艾滋病防治面临的问题对策建议[J].人间,2015,17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