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及对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的影响
2017-03-07赵凌霞
赵凌霞
(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呼吸暂停在早产儿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1],出现呼吸暂停情形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中枢尚未发育完全,临床大多需要应用机械维持通气。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收诊治的呼吸暂停早产患儿86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其对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的影响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将86例呼吸暂停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1,胎龄平均为(31.4±2.3)周;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20,胎龄平均为(30.8±1.9)周。两组患者在性别、胎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方式,初次静脉滴注剂量为5 mg/kg,将滴注时间保持在半小时,滴注结束十二小时后,再次给予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2 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持续滴注一周,若患儿不存在呼吸暂停情形,则停止用药。观察组采取枸橼酸咖啡因展开治疗,初次静脉滴注剂量为20 mg/kg,将滴注时间保持在半小时,滴注结束二十四小时后,再次给予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5 mg/kg,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持续滴注一周,若患儿不存在呼吸暂停情形,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两组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相应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时表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为显效例数为18例,占比为41.86%,有效22例,占比为51.16%,无效3例,占比为6.98%,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为显效例数为17例,占比为39.53%,有效18例,占比为41.86%,无效8例,占比为18.60%,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40%。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前,对照组患儿体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48.32±11.54)ng/L,(52.16±9.64)μmol/L,(612.47±215.47)pg/mL,观察组患儿体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47.63±12.27)ng/L,(51.57±10.42)μmol/L,(614.26±216.52)pg/mL;给予对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体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51.84±12.27)ng/L,(87.35±10.62)μmol/L,(255.26±97.72)pg/mL,观察组患儿体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63.27±10.84)ng/L,(65.58±10.62)μmol/L,(415.36±192.63)pg/mL。由此可见,观察组血内皮素、一氧化氮、β-内啡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早产儿临床表征,该病的预后结果与能否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治疗具有直接关系。氨茶碱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症状治疗药物,且获得一定临床疗效,不过由于其具备较高的副作用,致使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性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不时刻对患者血药浓度实施监测。相关研究证实,将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病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果显著,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率较低。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均归属于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是一种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能够对患者呼吸中枢起到刺激性作用,提升患儿对二氧化碳的敏感度及每分钟的通气量,实现治疗呼吸暂停的目的。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儿的血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儿的β-内啡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儿体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与β-内啡肽水平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1] 李双双,季卫刚,周金君,等.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632-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