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初探

2017-03-07

关键词:课题院校融合

肖 颖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0)

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初探

肖 颖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0)

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也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中的两个中心环节,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深化,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科研与教学结合这一方面表现出被动性和不适应性,出现了两种不良趋势:一些高职院校重视教学工作而忽视科研工作,而另一些高职院校又矫枉过正过于强调科研工作以致忽视了教学工作。因此,探讨并理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探索并建立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科研;教学;深度融合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院校数量已然众多,办学规模蔚为可观,办学层次大幅提升,可以说,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初步格局[1]。

一、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现状

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在高职院校本应是一种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科研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同时,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为科研提供了实务基础。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这一目标定位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展开科研,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却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

1.现状一:重教学轻科研。在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在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没有必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这种认识的主导下,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科研工作,学校也无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因此无法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现状二:重科研轻教学。在国内高校,素来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客观倾向[2],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因重教学轻科研而被清退的现象[3]。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出现了这种倾向。由于教学工作投入大但质量的量化较难,而科研成果则较显而易见,很多教师宁可将大量精力投入科研而对教学则敷衍了事。科研与教学分离分立现象严重。究其本质,乃是部分院校和教师未能清楚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将其人为地对立起来,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科研与教学并非天生的一对矛盾,科研在大学出现是后来的事。大约在两百多年前,洪堡在创立柏林大学时,提出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论,此后,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科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办学传统之一[4]。很长时间以来,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成为困扰高校及其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构建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前,有必要厘清二者的关系。

1.科研与教学的对立。如前所述,在高职院校中科研与教学对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师想要确保教学质量必须从事纷繁复杂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以至于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因此,许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当然要教学为主,缺乏科研意识和能力。第二,由于目前职称评聘机制不合理,部分教师本着功利主义思想为了科研而科研,而忽视了科研和教学的质量。

2.科研与教学的统一。虽然在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目前存在着对立,但科研与教学还有更重要的统一的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首先,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因此,想要成为好教师,就必须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全面发展。教学若无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势必会更为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更为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是十分关键的。

其次,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科研的课题大都来自于实践,而教学实践也是其中之一。教师若不注重教学,就可能失去许多科研课题的启发和提高水平的机会。很多教师认为,繁杂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耗时耗力,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其实,高质量的教学对科研是能够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的。教师要讲好课,就必须精心地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参阅大量与讲课内容相关的资料,这将有利于教师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并发现一些新的可研究问题和研究角度。

高职教师应该在坚持教学第一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内在关系,科研和教学要两手抓,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从而真正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

构建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机制,就是要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使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融为一体,并相互促进而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欲构建这一机制,须从明确高职科研的定位、改革高职教学模式、优化教师评价体制、改革高职岗位体制、完善课题立项机制等方面入手。

1.明确高职科研的定位。高职院校在科研目标的定位上应与其他高校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走出独特的应用型研究路线。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应该密切联系企业和行业,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专业训练进行教学,侧重于研究专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多下功夫。既不能因为注重教学而忽视科研,也不能像一些研究型大学那样过于注重科研,应更多地将教学和科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应主动投入到与企业合作服务的实践中,以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2.改革高职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中要引入研究型教学、开放式教学和现场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一种要求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教师要将学生关注的科研成果带上讲台,组织学生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使科研与教学互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优化教师评价体制。优化教师评价体制是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的重要环节。由于科研工作成绩更容易获得量化肯定,教学工作就有意无意地被边缘化,原来所谓的教学科研两个中心演变成一切以科研为中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成果而轻教学效果,忽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重教学和科研的量化指标,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与科研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首先,评价标准应注重科研与教学的关联。在科研方面,应更看重科研对于教学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教学方面,应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改革效果、科研促进教学质效提升的效果相结合。其次,在教师评价的内容方面,应适当提高教学业绩在教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权重[5]。再次,通过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

4.改革高职岗位体制。“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科研与教学都是为此目标服务的,没有高下之分,无论哪种工作,做到极致,都是创造性的劳动。在高职院校,并非每一个教师都是科研强教学优的全面型人才。虽然我们鼓励高职教师既要重视科研也要重视教学,但实际中却是“学术有专攻”,各有所长。因此,应改革高职的岗位体制,可以将教师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与管理岗等,针对高职教师自身的特点去划分岗位,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在定期进行不同岗位教师科研与教学相互交流和研讨的前提下,保障擅长教学的教师能够专心于教学,而不勉强他硬着头皮去科研;保障擅长科研的教师能够安心科研,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工作。同时应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定期进行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共同交流和探讨科研问题、教学问题及二者的协调,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以实现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

5.完善课题立项机制。目前高职院校的课题立项机制十分不合理,许多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并无明显联系,因此亟须完善课题的立项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在教师申报上级各类课题时,应重点鼓励教师申报与教学工作相关或意义重大的课题,并给予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重点完善校级课题的立项机制,将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课题列为校级课题,实现校级课题的科研与教学的完美契合。从而实现通过教学而推动科研进步,通过科研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1]陈炜.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基于校企联盟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2]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亟待改变[N].光明日报,2015-04-02.

[3]清华女教师重教学轻科研被清退 学生请愿留任[N].新京报,2014-07-29.

[4]王浩.论高校科研与教学融合问题[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5]吴立保,张建伟.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非线性思维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2012,(2).

[责任编辑:曲占峰]

G42

A

1008-7966(2017)06-0143-02

2017-05-2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等学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ZJB1316043)

肖颖(1974-),女,吉林东丰人,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课题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