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2017-03-07李文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后室利多卡因室性

李文洲

(黑龙江省林甸县医院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630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李文洲

(黑龙江省林甸县医院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630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利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利多卡因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胺碘酮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低于对照组,PR间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的是心肌出现严重且持久的缺血使得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大部分患者都会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会加重心功能不全情况以及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致死心律失常或者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所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必须做好尽早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本研究具体分析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参与研究,依据均分原则设置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2±6.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5±6.1)岁。全部患者均排除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基本资料中的各项内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将适量生理盐水加入150~300 mg胺碘酮中稀释到20 nmL,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在10 min内结束注射,接着维持利用胺碘酮1~1.5 mg/min,同时给予血压以及心电监护。等到患者病情恢复好转,调节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到0.5~0.75 mg/min;等到患者转变为仅仅偶尔出现室性早搏后,暂停静脉给药,选择口服200 mg胺碘酮,每天服用3次;一个星期之后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200 mg;两个星期之后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200 mg。

对照组:选择利多卡因50~100 mg实施静脉推注,接着以每分钟1~4 mg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维持治疗。如果没有明显效果,半小时之后使用利多卡因50 mg静脉推注,如果观察有效果就每分钟静脉滴注1~2 mg实施维持治疗。一个小时之内使用利多卡因的剂量应该在300 mg及以下,24 h之内的使用剂量应该在1200mg及以下,维持治疗时间控制在2天到3天。如果治疗6小时仍没有显现明显效果,转为使用胺碘酮治疗。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次数下降超过90%,没有出现成对室性早搏以及短阵室速;好转: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次数下降60%~90%,成对室性早搏下降超过80%;无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次数下降不足40%,还是有成对室性早搏以及短阵室速出现。总有效率以显效率以及好转率之和计算。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一天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PR间期、QRS波时限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利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患者有14例(46.67%),对照组显效患者有11例(36.67%);观察组治疗后好转患者有15例(50%),对照组好转患者有12例(40%);观察组治疗后无效患者有1例(3.33%),对照组无效患者有7例(2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为(910.31±102.40)次/24 h,对照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为(1106.10±153.24)次/24 h;观察组治疗后QRS波时限为(0.070±0.005)s,对照组治疗后QRS波时限为(0.089±0.008)s;观察组治疗后PR间期为(0.152±0.003)s,对照组治疗后PR间期为(0.140±0.002)s。观察组各项指标结果均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下降,1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利多卡因是以往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主要药物,但是其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仅仅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但无法减少病死情况[2]。本研究应用的胺碘酮,可以终止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对心跳骤停情况进行有效抢救,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病死情况[3]。因为胺碘酮在药代动力学、药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特性都比较复杂,所以心律失常类型不同,药物使用的途径、剂量以及方法也有明显差异[4]。同时由于胺碘酮使用后存在非常明显的个体反应差异,所以当前针对胺碘酮应用的剂量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标准规定[5]。所以临床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法以及用药剂量,以保证最佳的用药效果[6]。

本研究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利用胺碘酮治疗、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通过胺碘酮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对照组,PR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差异比较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更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苗秀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及门冬氨酸钾镁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86-87.

[2] 李献良,姜先雁,崔美平,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 75-77.

[3] 李 俭.探究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36-137.

[4] 郝艳云.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0):110-111.

[5] 全银姬.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22-123.

[6] 王 庆.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36-37.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1.4

B

ISSN.2095-8242.2017.21.4114.02

猜你喜欢

后室利多卡因室性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江苏徐州睢宁龙头山明墓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