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痛风的治疗分析

2017-03-07刘新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尿酸

刘新智

(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卫生院,甘肃 庆阳 744511)

·综 述·

对痛风的治疗分析

刘新智

(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卫生院,甘肃 庆阳 744511)

痛风患者急性期发作多表现为剧痛、肿胀,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而且由于病情反复,呈进行性加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痛风虽然临床治疗极其困难,但是仍可以治愈。痛风虽可以治愈,但是绝大多数患病者仍病情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因为部分临床医生没有重视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重大危害,未将降血尿酸治疗作为临床主要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且患者本身缺乏痛风的相关临床知识,导致治疗不规范。因此,对痛风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及早治愈病症来避免更多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极其重要。

痛风;治疗

1 痛风的治疗研究

1.1 非药物治疗

1.1.1 控制饮食

人体内约20%的血尿酸的来源为食物的摄入,因此在饮食方面进行适当控制,能够使患者体内的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的急性发作概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痛风患者应选择摄入低嘌呤食物,避免摄入高嘌呤水平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尽量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而豆类及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量高,消化吸收较困难,避免酒精饮料。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乳制品、蛋类、精肉等。在控制饮食时要注意:不可过度,还需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过度控制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1.1.2 多运动

保持进行适度的运动,有氧运动更佳,比如快走、慢跑等。运动量要适中,不宜过于剧烈,最好心率不要高于170/min。

1.1.3 控制体重

对患者体重进行适当控制,来达到一个标准,能够有效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

1.1.4 多饮水

患者应至少保持每日饮水量约为2000 ml以上,增加排尿量、尿酸排泄量。饮水应以碱性矿泉水、果汁等最好,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1.2 药物治疗

1.2.1 抑制尿酸生成药

临床上主要为别嘌醇或非布索坦,阻止形成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向尿酸的转化,最终降低尿酸水平。两种药的服用剂量分别为:别嘌醇,患者口服,最初服用剂量为50 mg/次,1~2次/d,每周逐渐增加50~100 mg的摄入量,每天最多不可超过200~300 mg,可适当增加服用次数,定时检测患者尿酸水平,若达到控制目标,需停止药量的增加,若未达到可继续增加。但每天最大摄入量为600 mg。非布索坦,患者口服,成年人的初始服用剂量为40 mg/次。连续进行2周的用药后,若患者血尿酸水平仍高,则调整剂量为80 mg/d。

1.2.2 促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时无效,若患者尿酸水平高于600 μmol/L,不宜服用此类药物。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多摄入水,最好使尿量保持在2000 ml/d,同时口服碳酸氢钠3~6 g/d。

苯溴马隆的服用剂量包括:成人的初始服用剂量应为50 mg/次,于早饭后口服。用药1~3周后,检测血尿酸水平,服用剂量调整至50~100 mg/d。若患者肾功能较差即患者适宜剂量为50 mg/次。

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达标且痛风病症完全消失后,所有临床治疗还需继续进行,以保证血尿酸的预后控制良好,在目标值范围内。在血尿酸达标后,可适度进行用药量的减少,若未达到血尿酸水平控制目标值,需继续适度进行用药量的减少,最终确定一个适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的服用最小剂量。

1.3 注意事项

1.3.1 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

应使患者的尿酸pH值保持在6.5左右。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对胃部的生理刺激较大,间断性服用,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1.3.2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临床常见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包括:乙胺丁醇、利尿剂、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等。高血尿酸患者必须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同时多饮水,保持至少2000 ml/d的排尿量。若患者患有高血压且高尿酸血症,则应选取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临床降压药物。目前经过验证的科素亚(氯沙坦钾片)可作为优先考虑。

2 治疗关键

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定期进行复查是痛风规范治疗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个人生活质量。

2.1 自我管理

患者应加强对痛风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及临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自己的治疗方案、措施、目标和预后。学会自我预防以及监测极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自我调整心情,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2 定期复查

在调整降尿酸药物用量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测尿酸,最好为每2~5周1次。尿酸检测水平是调整用药量的重要参照,可帮助判断患者对其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定时检测相关项目指标,有利于药物用量的调整,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患者需3~6个月进行1次检测,肝功能测试、血糖血压检测、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B超等项目患者需要半年~1年进行1次检测。

[1] 路 杰,崔凌凌,李长贵.原发性痛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5.

[2] 杨 婷,路 敏,周 颖,等.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55

A

ISSN.2095-8242.2017.16.3159.02

猜你喜欢

血尿酸痛风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喝茶能降尿酸吗?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