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特点与优势〔1〕
2017-03-07屈丽丽董联玲陈博艺谢红强
屈丽丽,董联玲,陈博艺,谢红强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3.老河口市中医院,湖北老河口 441800)
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特点与优势〔1〕
屈丽丽1,董联玲1,陈博艺2,谢红强3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3.老河口市中医院,湖北老河口 44180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静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我国明显增加,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是在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具有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模式特点,在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治疗中,中医药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医膏方及汤剂两种中药剂型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的联系与区别来阐述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特点与优势。
1 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其死亡人数巨大,占慢性病死亡人数一半左右,已经位居全球疾病危险因素的首要位置[1]。其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共同调整,局部改变与整体功能共同调节。目前西药降压,多通过单靶点拮抗,作用机制及降压效果明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等6大类降压药物,治疗作用靶点明确、疗效肯定,其中部分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在降压的同时对靶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近年来,随着降压目标值的几次调整,药物降压方案也由序贯治疗进展到阶梯治疗,再到联合治疗不断改进[2]。然而血压升高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实现的,其并发症并非单纯降压治疗可以完全控制或延缓,且长期单种或多种靶点拮抗性药物的服用,部分患者会出现如电解质紊乱、干咳、肝肾功能损害、失眠、心率增快等。长期服用西药降压药物的部分患者出现的耐药性及长效降压药物较高的价格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血压病患者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血压控制效果。
2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中的认识与应用
传统中医里多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多散记于各文献中。认为病位主要在肝肾,病机为上实下虚、肾虚肝旺、气血失调,如《景岳全书》里的“无虚不作眩”“因虚致眩”等。其病机经历了由早期的肝阳偏盛,到中期的肝肾阴虚,再到晚期阴阳两虚的发展过程[3]。中医各派对于高血压病的分型各有不同,比较集中的、由多数医家公认的观点是从“虚、痰、瘀”三点立论,各医家在治疗过程中,以该论为基础,结合患者体质差异,通过八纲辨证,结合患者寒热、虚实等个体差异组方配药,标本兼治,以求达到“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效果。近现代,中医药理论及实践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现代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腻、情志失于调达、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阴阳失衡、气机失调、血气不和,久而发病,迁延不愈,为本虚标实之证[4]。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在治疗中,把握整体,注重辨证论治,讲究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调节[5]。因此,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突显出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充分顾及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降压效果较平稳,伴随症状改善明显,对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及延缓作用明显。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中,通过整体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降低血压,并改善伴随症状,改善心脑肾血管病理损伤并促进其恢复,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既达到降压效果,又消除伴随症状;既能缓解或消除外在症状,又能有效遏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并改善靶器官损害,体现了治未病的特点。
3 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病中与汤剂的联系与区别
汤剂和膏方都是中医八大剂型中的经典剂型,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都有比较成熟的应用。膏滋,又称煎膏、膏方,是将中药充分浸泡并反复长时间煎煮,除去药渣,药汁经蒸发浓缩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加入适量糖、蜂蜜或木糖醇,经杀菌后而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现代中医膏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方膏方,其疗效较为肯定,可批量提供;一种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根据个体病机体质及阴阳气血情况,开出具有针对性的方子再经多翻熬制而成的个体膏方,其体现一人一方、一人一料,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特点。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充分体现了个体膏方的特点及优势。本文将从治疗高血压疾病中膏方与汤剂的联系与区别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更合理的指导与应用。
3.1 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理论基础与方剂对比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中医膏方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同中医方剂相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气血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等。临床实践中,膏滋剂型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体现了治疗与滋补的有机统一。中医处方用药,其核心的思路是辨证以施治,膏滋处方也不例外,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膏方学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经典理论又独具特色。膏方在以辨证为主的举出上调理心血管病不离“精气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强调养生调疾以阴阳为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膏方是采撷百草并久煮凝炼其精华,符合《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属补益精气的最佳方法[6]。同时,膏方强调补五脏,独重脾胃,在补益的同时注重胃纳脾运,常常加入茯苓、山药、陈皮等健脾运脾养胃的药物,必要时加入山楂、麦芽消食化积药物。针对痰湿体质或脾胃虚弱、食少、纳呆患者,忌滋腻蛮补,常佐以枳壳、山楂、麦芽等醒胃健脾消食之品,达到标本兼治、顾护脾胃、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目的[7]。
3.2 膏方在治疗高血压中的组方原则与方剂的对比
膏滋与汤剂的基本结构一致,即分为“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亦是膏滋方的组方原则。大部分治疗高血压病的膏方是在经典汤剂的基础上行构架,如加味四物汤、天钩藤饮等经典方剂为基础方,疗疾与养生相结合。与普通方剂不同,膏滋方多是复法大方,往往君、臣、佐、使具备,处方的药物味数多以30~40 味左右,相当于普通汤剂药味的2 倍,其组成看似庞杂,实属井然有序,对于病程较短、血压波动较小,临床表现相对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此时用膏方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为主,辅以活血、祛浊、化湿等法。对于高血压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迁延日久或血压渐趋稳定,其病情无明显标实缓急之要,但患者因眩晕头痛、耳鸣健忘诸症所苦,则常常以调补肝肾、通利气血、平衡阴阳为主[8]。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膏方中应该把一些经过中药药理研究、具有明确临床治疗作用的药物选进来,如天麻、钩藤、车前子、白蒺藜、丹参、当归等。高血压病多有心脏高动力和高输出等问题,躁烈、辛猛、温热的中药宜减少剂量,并在方剂配伍中注意阴阳平衡,对于过食肥腻,热量过剩的机体内环境,可考虑加大“祛实”的力度,达到“损其有余”的目的。
3.3 膏方的制备与加工
作为个体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制作工艺与流程更加考究和复杂,需要经过特殊中药饮片分开处理、饮片的浸泡、比较长时间的煎煮、药汁的浓缩、收膏、装膏、凉膏、成膏等复杂步骤[9]。在调制治疗高血压病的膏方中需详辨辅料和胶类药物。高血压病作为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矫味剂一般慎用冰糖和白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木糖醇或元贞糖[10],以减小对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可选蜂蜜作为矫味剂,其不仅味道甘美,同时具有润肺补中、解毒防腐的作用。对于高血压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少用阿胶、鹿角胶、鱼膘胶等胶类用琼脂来代替,对于合并超重、肥胖症、高尿酸症的患者可适量适量龟板胶、鳖甲胶等作基质[7,11]。
3.4 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既能从患者整体状况出发,对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多方面控制来降低血压,又能做到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体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以全面改善脏腑功能为目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虽其降压效果相对西药较慢,但其具有多靶点、兼顾整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在调节代谢紊乱、改善并恢复血管内皮功能、防治靶器官损害等方面具有独特而综合的优势。但高血压病的中药治疗,具有较低的依从性,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膏方具易于携带、方便储存、保质期长、使用方便等特点,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研究表明,不同剂型对于病情的治疗效果有相对差异性,膏方在疾病治疗中远期疗效优于汤剂。膏方体现了治未病的功效,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大致可纳为“未病先防,调摄养生”“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既病防变,辨证论治”。膏方的治未病思想体现在膏方据患者本身体质进行调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不仅“扶正祛邪”,达到治未病之目的[5],而且对于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我国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膏、丹、丸、散、汤各具千秋。作为经典的传统剂型之一,膏方独具优势,其不断发展与创新,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本文正是通过与传统汤剂的对比,介绍了膏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概况与优势,膏方对于其他疾病的防治及理论体系,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相信在未来,膏方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方面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戴鹏,郭慧.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4):193-194.
[2]胡大一.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方案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6-517.
[3]袁建,梁庭栋.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初探[J].中医临床研究,2015(34):59-61.
[4]方克云.膏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96-299.
[5]孙立平.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71-74.
[6]衷敬柏.膏方调理心血管疾病[G]//2010全国第二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陵青年名医高层论坛论文集.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89-92.
[7]戴高中.关于中药膏滋处方用药思路之我见[G]//2010年全国第二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陵青年名医高层论坛论文集.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129-131.
[8]周端.中医膏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9]张伟.浅谈中药膏滋的制备[J].中医中药,2014(1):368-369.
[10]程志清.膏方调补心血管疾病精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5.
[11]顾国龙,张梓岗,夏晶晶.膏滋药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G]//2009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论文集.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61-67.
(本文编辑:张红)
辛笑笑(1991— ),女,山西省吕梁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内分泌。
〔1〕本课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