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2017-03-07于晓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危险

于晓东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于晓东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受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人口的平均年龄大幅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在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疾病,其高死亡率极大的影响到了人类的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根源来自于血液,因此对人体的造成的伤害是潜在且隐蔽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发病率也随着上升。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危因素进行探讨,以提出针对性的科学防治策略。

心脑血管;预防控制;危害因素

在社会文明脚步前进的同时,疾病的横行肆略极大的阻碍到了社会的前行,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便是其中的典型,其日益升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死亡率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1]。因此,必须加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以推进人类的健康生存,抑制疾病的蔓延趋势。

1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危险因素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却较低,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危及生命安全。

1.1 遗传因素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分析发现,遗传因素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随着医学水平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升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也使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控制。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研究发现,亲属中有心脑血管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几乎是亲属中无心脑血管病人群的10倍多。

1.2 年龄因素

年龄和心脑血管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年龄越大,则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赖以生存的身体受到严峻的挑战,生理机能也逐渐衰退。所以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弱,对于老年群体容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脏类疾病。

1.3 饮食因素

人们的饮食习惯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食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当人们在进食时往往忽视了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不重视饮食的结构与营养构成。当人体在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时,会造成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积累。当年龄较大时人体的消化功能随之下降,大量的食物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而造成堆积[2]。这种情况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人的身体出现问题,并导致血栓,而发生血栓难以检查,隐蔽性高,一旦发病重则猝死,轻则导致终身瘫痪!因此被称为无形的杀手。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体内血管会因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而破裂,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1.4 生活方式因素

根据研究表明,长时间抽烟或者酗酒的人比普通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要高得多,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抽烟和酗酒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和预防时,限制吸烟或者酗酒是最为常用的措施。吸烟人群肾上腺激素分泌较多,进而促进血小板迅速凝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会导致血压大幅度升高,脑内血流量会减少,从而造成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成分被改变。此外当人体长期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状态时,会使得体内游历脂肪酸、纤维及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而血凝度升高,进而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所以在人体血压控制下来之后,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的措施

2.1 禁止吸烟,适量饮酒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吸烟人群已经突破3.5亿大关,二手烟的吸入者更是数不胜数,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更是多达100万之巨。对经常吸烟的人来说,其发生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更高。由于烟民们对烟草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能够正确面对吸烟,导致吸烟成瘾。相关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大力倡导戒烟,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同样酗酒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酒精会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因此,从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出发,戒烟、限酒,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较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2 控制体重,经常锻炼身体

在医学界,往往用人们BMI指数来判断人体的肥胖程度:BMI指数较大,则机体属于肥胖,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有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10%,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提高5%。因此,体重较重或肥胖者应多增加体力活动,降低体重。有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应参加运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机体代谢,但过量运动确实会导致血流缓慢,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肥胖人群通常会出现血压、血糖异常等情况,所以必须控制体重。增强锻炼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因此时机体的各个系统还处于抑制状态,强制性运动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3 合理养生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在锻炼减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饮食有节,合理膳食,根据机体情况粗细搭配,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豆制品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且能补充钙质,应多食。日常烹饪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此外,季节性养生也较为重要。冬季是一年中气温较低的季节,此时机体的新陈代谢较慢,要注意保暖,防止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2.4 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保持良好心态

很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有助于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同样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应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大悲大喜,正确面对生活琐事,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重对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探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抑制该疾病的发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严峻形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而建议利用较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深化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或高危人群自我管理。

[1] 张宏伟,马雪娇.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03):40-40.

[2] 李胜杰,郑 珺,李德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年(12):117-117.

[3] 谭学君.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7:1604-1605.

[4] 施行舟,叶志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02:12-14.

R54

A

ISSN.2095-8242.2017.47.9291.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危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喝水也会有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拥挤的危险(三)
295例住院心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的分析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