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围手术期NICU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03-07王仁盛庄德义
王仁盛,庄德义,黄 英
(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6)
新生儿围手术期NICU治疗的临床分析
王仁盛,庄德义*,黄 英
(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6)
目的 对NICU围手术期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围手术期高危新生儿救治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手术期患儿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手术成功47例(92.1%),其中8例(15.6%)需要二次手术,出现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者7例(13.7%);因预后差,家长放弃治疗3例(5.8%);死亡1例(1.9%)。结论 NICU治疗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争取时间,而且合理有效的呼吸、营养支持,合理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改善患儿的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围手术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近年来由于NICU与新生儿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明显提高,其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呼吸、营养支持,合理防治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我院NICU的外科患儿51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手术期患儿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0例;日龄1~28 d,胎龄26~41周,其中胎龄<37周20例;出生体质量900~4360 g,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9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例。病种分类:消化系统42例,其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例,先天性肠闭锁6例,肠扭转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肠旋转不良4例,肠穿孔5例,先天性巨结肠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2例,环状胰腺2例,胆道闭锁1例;神经系统4例,其中脑脊膜膨出2例,脑积水2例;呼吸系统3例,其中先天性膈疝1例,喉部囊肿1例,重度喉软化1例;泌尿生殖系统2例,其中先天性阴道闭锁(双子宫双阴道)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
2 结 果
2.1 疾病构成比
消化系统疾病42例(82.3%),占大部分新生儿外科手术病人;神经系统疾病4例(7.8%);呼吸系统3例(5.8%);泌尿生殖系统2例(3.9%)。
2.2 呼吸支持
术后行有创通气者18例,其中2例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辅助通气者16例,使用时间从1天~27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者2例;常压给氧者12例。
2.3 营养支持
静脉营养者38例,应用天数5-71天,其中12例需长时间静脉营养行PICC置管;本组患儿依据血生化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的情况,有予输白蛋白以及适当补充静脉营养中氨基酸的量;依据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LP)及25-(OH)D情况,予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及钙、磷,防治代谢性骨病的发生;依据甘油三酯情况,予适当增减脂肪乳的量;生长曲线:体重曲线在10%~90%位者38例,占74.5%;身长曲线在10%~90%位者31例,占60.7%;头围曲线在10%~90%位者34例,占66.6%。
2.4 并发症和转归情况
本组病人住院天数1天-112天;51例患儿中,术前有并发症者24例,占47%,两种以上并发症者13例。分别包括:脏器功能不全及衰竭者5例,败血症者3例,肺部炎症者10例,代谢及血糖、电解质紊乱者9例。出现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者7例(13.7%),肺部炎症者3例,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4例。因预后差,家长放弃治疗3例(5.8%);死亡1例(1.9%),其因肠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及败血症,术后24小时内放弃治疗死亡。手术成功47例(92.1%),其中8例(15.6%)需要二次手术,术后病情平稳,各种并发症纠正,2-3周内治愈出院。
3 讨 论
新生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调节功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差,不少外科疾病可直接影响患儿生命及生长发育,必须在此期内施行手术治疗。近些年国内外资料统计表明先天畸形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术前并发症多,病情重、变化快及术后各种检查困难,尤其急诊手术的患儿,手术风险极大。本组患儿经过术前良好的评估、监护、用药,使得手术能够安全平稳的进行。通过术后积极处理,大多数患儿病情平稳,各种并发症纠正,治愈出院。
3.1 手术时机
本组51例患儿中,其中7例为急症手术,分别为新生儿肠穿孔5例,肠扭转1例,嵌顿性腹股沟疝1例,7例患儿入院后完善腹部正侧位片、彩超等相关检查,一经明确或高度怀疑,即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剖腹探查及手术治疗,其中1例肠穿孔患儿从外院转入时,因其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病情危重,故于术后24小时内家属放弃治疗死亡。余患儿因术前并发症少以及手术及时,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其中因3例患儿均为先天性巨结肠类源病,因考虑手术需切除较多肠管,预后不佳,故家属放弃治疗。剩余44例患儿均为择期手术,均待术前并发症纠正,内环境稳定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择期手术病人,已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并发症少,病情恢复快。因此,新生儿围手术期病人,需依据疾病性质,快速做出决定手术时机,以防错过最佳手术机会。
3.2 呼吸支持
51例围手术期患儿中,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者18人,为1-27天,其中12例患儿于术后1-2天待麻醉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撤离呼吸机,其余因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于术后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较长。肺炎越严重,治疗难度越大,因此早期诊断和术前及时治疗,可减少或减轻肺部并发症,提高治愈率[2]。其中2例于术后予气道正压辅助通气,后过渡到常压给氧;其中1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气道正压辅助通气2天,鼻导管给氧支持4天后停用;另一例为新生儿肠闭锁患儿,因为是小早产儿合并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故有予气道正压辅助通气20天,后空氧混合给氧支持6天后停用。术后常压给氧支持患儿12例。由此可见呼吸支持在围手术期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营养支持
由于新生儿于术前及术后早期均不能进食,疾病、麻醉、创伤等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且患儿又处于快速增长期,机体营养供给显得十分重要,否则术后伤口无法修复[3]。肠道外营养可提高患儿耐受手术打击的能力[4]。本组51例患儿中,估计术后3-5天不能正常进食的患儿,于术后约1-2天内环境及循环稳定后即开始予静脉营养,总液量120-150ml/kg.d,逐日增加氨基酸至3-3.5g/kg.d、脂肪乳至3g/kg.d,同时按比例配予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采用全静脉混合液输液泵进行24小时输注。本组患儿中使用静脉营养支持者38人,占74.5%,时间从5天-71天不等,行PICC置管者12人。
3.4 防治感染
本组患儿中除了9例未给抗生素防治感染,分别为先天性肛门闭锁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1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喉部囊肿1例,其余42例均有予抗生素防治感染。其中唯一死亡的1例肠穿孔患儿,因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及败血症,感染严重,虽予美罗培南及甲硝唑积极抗感染,但最终仍因病情危重死亡。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报道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应用抗生素1次,手术超过3小时,再给药1次,术中达到较高组织及血药浓度,一旦细菌入侵,则能得到有效控制[5]。感染是围手术期一种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则可危及生命。故积极的防治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综上所述,新生儿围术期NICU的治疗及管理至关重要,新生儿外科需要与NICU密切配合,新生儿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提高以及要有良好的预后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NICU围手术期的呼吸、营养支持,防治感染均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1] 滕红红,袁 雪,刘 钢,等.北京市婴儿死因结构的转变及有关围产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2):143-144.
[2] 张儒舫,古兴琳,顾海涛,等.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l,22(2):331-332.
[3] 廖桂榕.新生儿急腹症147例围手术期治疗探讨[J].广西医学,2007,29(7):1078-1079.
[4] 傅廷亮.新生儿腹部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2):340.
[5] 孙 洁,王 晖.小儿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3,s1:277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22.1
B
ISSN.2095-8242.2017.16.3042.02
庄德义,E-mail:zhuangdy5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