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和药理分析
2017-03-07李俐
李 俐
(吉林省梅河口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 通化 135000)
抑郁症主要是指患者由于内因或外因导致的心理障碍,属于精神类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思维迟钝、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且据相关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多有自杀情绪,高于一般人群的20倍[1]。在治疗上,多采用丁螺环酮进行缓解和改善。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26例,通过对比不同的治疗方式,着重探究丁螺环酮在抑郁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28~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7.4)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即需口服20 mg,每天一次。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即每天加服15 mg。在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并以两个月为治疗周期,随后对比临床有效性。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采用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具体的评估,并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其中,显效指患者HADM减分率高于75%;有效指HADM减分率介于50%~75%之间;无效指HADM减分率低于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软件SPSS 19.0进行,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则以(均数±标准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相关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在抑郁量表的对比上,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具体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周、一个月和二个月的抑郁量表评估得分为(28.1±7.4)、(18.5±2.8)、(5.1±1.6);对照组则对应为(27.6±7.5)、(18.3±3.2)、(8.6±2.5)。
与此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10/1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两组在不良反应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头痛、视觉模糊等症状,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抑郁症具有致死率、复发率高的特点,在长期患病的过程中心理障碍则会引发躯体功能受损,患者普遍存在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问题。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连续服用抗抑郁药物,从而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在大量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在治疗中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药效起效慢,难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则会造成患者自杀的倾向,影响治疗的自信。因此,选择高效的抗抑郁药物,及时的给予心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据相关资料表明,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成效,具有安全性。丁螺环酮属于阿扎普隆类药物,是现阶段新型的抗焦虑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5-HT1A受体激动剂,该药剂能够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2],对抑郁情况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在不良反应上,虽然该药剂的患者也存在头晕、失眠、头痛的情况,但是无新增或严重反馈,且随着治疗的深入会逐步减轻。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丁螺环酮在治疗焦虑整整的过程中,起效更快,在联合应用西酞普兰的过程中,不会增加不良反应[3],且患者病情好转度更为明显,能够帮助患者走出病痛带来的折磨。
综上所述,采用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李 江.抑郁症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与药理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5(15):79-80.
[2] 尚 辉.抑郁症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和药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25):174-175.
[3] 孙 蕊.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9(30):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