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防范策略探析
2017-03-07潘凌云
潘凌云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防范策略探析
潘凌云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资金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命脉,其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合作社未来发展。基于合作社资金风险防范要达到安全、高效、透明等目的,重在分析资金风险类型和原因,进而从资金的日常管理、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资和资金分配四个方面提出诸如严格实行财务授权批准制度、坚持资金流动的岗位分离原则严格各种票据、印章的管理等相应的资金防范措施。
合作社; 资金风险; 防范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民互利共赢的新型经济组织。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我国依法登记具有合法身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14万户,入社农户达到6122万户,农户的入社比例达到36.23%[1]。合作社经济已经成为衡量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逐渐积累,科学的风险管控将成为其运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资金是合作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表现形式为现金货币、金融机构存款、各种承兑票据、往来业务结算款项等,这些资金成为合作社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支撑,这些资金的高流动性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我国目前已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管理条例,对合作社的资金风险管控有明确指导和要求。本文仅从合作社资金的内部风险防范出发,围绕风险防范的目标、风险类型、风险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合作社内部资金风险管控网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防范目标
一般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流动分布在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日常管理、项目投资、盈利分配几大关键领域。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只要有风险意识,通过科学的管控机制去防范、转移、降低风险,就一定能战胜风险, 赢得良好的发展契机。通过对资金的科学管控,应达到以下目标:(1)资金流动要合法。合作社的资金无论是筹措还是投资使用或者盈余分配都必须依法合规,程序上要严密、手续要完备,让资金的流动始终在国家法律框架之内。(2)资金管理要安全。健全资金管理的组织结构,在资金的审批、保管、使用上实行分权运行,批、管、用三线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以防挪用、盗窃等人为的不端行为发生,从组织结构上保证资金的安全。(3)财务信息要透明。资金的运行必须要有完整的会计凭证,真实反映资金往来,让资金的进出有据可查,定期进行财务公开,让合作社的资金阳光运行。(4)资金周转要高效。资金是推动合作社运行的主要支柱,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必须对资金进行科学调度和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周转率,杜绝呆账、资金链断裂、资金休眠等现象发生,加快资金回笼速度。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常见资金风险类型和原因分析
(一)日常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合作社日常的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因日常操作违反法律法规造成合作社在经济、社会信用等的损失[2],具体表现为:首先,不经审批和越权审批而作出的不科学行动,往往伴随错误决策、隐瞒欺诈、徇私舞弊的不端行为发生。其次,合作社的资金往来财务记录残缺或失真,致使账目与实物不相符合,通过会计凭证传递的虚假信息,导致合作社依据信息作出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再次,因银行账户的开设和注销、管理和使用等环节违反国家在金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遭受处罚带来的损失。各种银行承兑票据、财税发票、集体公章的使用管理不当,如:丢失、伪造、盗用,最终造成的财产和信誉损失。最后,资金不能科学调度,出现资金危机或资金沉睡现象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深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设置不科学。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的资金运行岗位未能有效分离,不能形成彼此相互制约机制;还有一部分合作社根本未设置单独的财务管理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部分合作社即使有财务人员,基本都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还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财务收支由社长一肩挑。(2)资金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据了解,部分合作社审批制度存在缺陷,没有从制度上明确社长为资金业务往来的审批把关人,当资金管理出现风险时找不到责任人;部分合作社的资金管理漏洞百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随意提取私用、承兑票据私自外借、银行账单予以涂改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合作社无会计账簿或多为流水账,出了问题也无从查起。(3)会计档案管理不科学。调查发现,80%的农民合作社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存放室,会计资料随意丢弃和损毁现象严重,很难找到能把会计档案资料保存5年以上的合作社。(4)财务人员更替频繁、财务交接不畅。调查发现,大部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不强,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交接制度,导致财务交接跟不上财务管理人员更替的节奏,一茬又一茬的财务交接不畅,致使财务问题越积越多,到最后就不了了之。
(二)资金筹措方面的风险。首先,表现在因缺乏科学的筹资计划,导致对资金的来源类型、资金使用的利率的预估不足,承担一定财务风险。其次,表现在对合作社所需资金缺乏周密预算,筹资数量不准,因筹资不够或超额,最后无法承担筹资而带来的使用成本,面临着经济损失,甚至因法律诉讼面临社会信用风险。由于合作社大部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合作社的贸易往来量也不大,原始积累很慢。为了发展需要,合作社往往会错误地把国家的财政扶持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当作自身资金的一部分。同时,合作社由于能够用于银行抵押贷款的资产有限、信用担保推动阻力较大等原因,致使合作社很难从银行获得充足的贷款。为了发展需要,一部分合作社只好走民间借贷这条路,高额的利息会提高财务风险系数。我们应禁止这种饮鸩止渴的恶性融资方式发生,以免合作社因财务危机破产而波及众多农户,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资金投入方面的风险。在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上,投资项目与合作社的自身发展定位不匹配、盲目投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合作社为了快速扩张,投资上不能稳扎稳打,一味贪大求快,致使筹资和投资的规模、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最终导致后续资金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致命的打击。
仔细梳理合作社在资金投入方面产生风险的原因,大致归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因投资而增加的资产疏于管理。大部分合作社的新增投资用于固定的资产投资,由于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存量核算登记、每年的增减变动、计提折旧、减值测算尚处于空白地带,造成新增投资荒废流失。其次,新增投资生产规模不能效益最大化。由于合作社的生产季节性很强,当新增投资到位后,限于人力、原材料等因素,致使生产规模不能达到投资预期,部分新增投资被闲置,投资效益大打折扣。再者,投资方向偏离了社会所需。合作社由于决策层的素质所限,在投资方向上易出现误判,投资决策时既不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也没有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预测;更多的时候是市场刮什么风就追风而行,这种缺乏前瞻性的盲目跟风投资很容易陷于被市场深套的无奈境地[3]。最后,投资的发展空间有限。合作社由于围绕农产品做文章,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经营活动很难走出地区的藩篱,在投资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会受限。
(四)资金分配环节的风险。因在盈利分配环节不能依法依规执行而导致的人心涣散,甚至诉诸法律的风险。究其原因,首先,合作社管理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学习和了解。依照法律规定当年盈利在弥补上年亏损、提取公积金后分配比例不能低于60%,国家的政策扶持拨款和社会捐赠全部按入股比例予以分配或登记。其次,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调查发现,70%的合作社没有收益分配制度,社员能否享受经营成果,完全取决于管理层的心情;再加上没有收益分配权的约束监督机制,部分合作社的管理层践踏法律法规,损公肥私现象屡见不鲜。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风险的内部防范措施
(一)资金的日常管理控制措施。(1)坚持资金流动的岗位分离原则。根据资金的进出流动,严格实行收入、支出岗位分离运行的原则,明确资金流动的每一个环节相应岗位的责任、权限,形成各个岗位相互钳制,严禁一人包办资金流动的全部环节。(2)严格实行财务授权批准制度。为了避免风险发生无承担责任的现象发生,建议通过社员大会表决,以章程的形式明确社长为资金活动的审批人,未经审批人批准一切与资金活动相关的行动都是无效的。(3)规范现金、存款的进出程序。合作社日常库存现金要有明确的额度范围,对收入和支出的现金要严格程序、强化手续。做到现金变动必有记录,账实必须相符。定期与开户行做好资金的核算对接工作,如发现问题要追查原因,及时处理并汇报,防止徇私舞弊现象发生。(4)严格各种票据、印章的管理。合作社的票据的领取和使用做到及时登记,防止空白票据丢失、盗用现象发生;对银行办理业务所需印章要分人管理,杜绝所有印章一人统管现象,不得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票据,坚持印章和票据分人、分地存放。(5)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针对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现象,建议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以提高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6)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合作社应设立单独的监督岗位,并通过社员大会选举出监事长、监事员,由他们组成监事会,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
(二)资金的筹措风险控制措施。合作社要想发展就必须借助外来资金的推动,筹措资金后还要保证较高的投资收益以对冲融资成本,因此,科学完整的融资方案是防范融资风险的重要保证。科学的融资方案应做好以下几点:(1)方案的提出。为了提高融资决策的正确率,提高融资的效率,降低融资的风险,我们的融资方案内容必须完整,融资额度测算要准确,融资计划要周密。(2)方案的审批。融资方案必须附有可行性的论证报告,在审批环节为了避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必须召开董事会或扩大会议,实行集体讨论和投票表决制度。(3)计划的制定。融资方案通过后,应由董事会授权会计部门编制详细的融资计划,融资计划应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未来所需资金的额度和进度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详细编制,只有这样融资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4)方案的实施。融资计划一经审批,融资活动就进入实施环节,相关责任人及时做好融资合同的签订、资金的划拨结转等一系列后续跟踪管理工作,确保融来资金的安全。(5)融资后的管理。财务人员对筹措来的资金及时做好融资手续费的计算、提取、支付、核算、记录,及时对本次的融资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融资效果评估报告。
(三)资金的投入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合作社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是合作社资金风险控制的最重要一环,投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合作社的未来生存和发展,为此,合作社的重大投资活动必须聘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协助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然后进行充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报告集体讨论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1)做好社会发展预判,选择好投资项目。由于农业的生产项目周期性都很长,我们一定要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有预判,尽量选择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努力避免盲目跟风,否则会陷入波谷周期而得不偿失。(2)投资规模要适度,保持合理的资金流动和盈利。科学的投资活动一定是根据自身实力和筹集的资金额度量力而行的,必须保持融资与投资的额度和进度相一致,还要考虑投资收益冲减融资成本后收益的效率值,否则,一旦出现后续资金跟不上或收益成负的现象,就预示着投资活动的失败。(3)执行投资授权审批制度,保证投资活动的合法有效性。任何投资都必须经董事会批准或经其授权对象的批准方才有效,明确投资活动的各个环节由不同的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员负责实施。这种决策由管理层集体作出,执行由岗位分解的运行方式,能有效地防止决策粗率武断、损公肥私的现象发生。
(四)盈利分配的风险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合作社笼络人心、集聚人气、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合作社要在充分考虑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本积累、自身的筹资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年的利润分配方案。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首先,在每年利润盈余中提取一定数额的风险和发展基金,用以提高合作社的风险抵抗能力,保持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4]。其次,对利润盈余的提取和分配上界定的数值要合理,建议每年提取公积金在20%~40%之间,公益金在2%~5%之间,入股分红和股息在50%~60%之间。再者,分红和股息最好以现金形式每年兑现一次,以此来激发农户的入社积极性。最后,对利润的盈余分配要进行监督约束,避免集体资产进入少数人的腰包。
[1] 潘凌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6(6):45-47.
[2] 刘传卫.公司治理视角下的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2):48-50.
[3] 贾蕊,陆迁,何学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营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开发研究,2006(2):47-49.
[4] 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编辑:刘小明
2017-03-14
2015年度河南省高校重点软科学科研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15B630017)
潘凌云(1976—),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