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和香港青年退休养老意愿的比较研究
2017-03-07马素伟
马素伟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内地和香港青年退休养老意愿的比较研究
马素伟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退休养老焦虑是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身处夹缝”中的青年更是养老议题中最受影响的一群人。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围绕退休养老议题对内地和香港两地青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养老保障关注度、养老责任方式、养老资金储备、对长者社会印象、养老经费支出等层面做了深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地青年养老意识较强但都心存忧虑;两地青年养老自助感存在较大差异;两地青年对“子女养老”存在矛盾心态;两地青年对长者形象大多持正面肯定态度;两地青年养老理财能力普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政府、社会提前优化青年发展环境,纾缓青年养老压力才是根本应对之道。
内地青年; 香港青年; 人口老龄化; 退休保障; 养老意愿
一、问题的提出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是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发展退休养老保障,使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更是成为社会争论不休的重大民生议题。尤其是延迟退休、以房养老、养老金缺口等字眼和“人活着、钱却没了”等话语频频撩拨公众神经,以致公众常陷入“养老焦虑”难以消解。然而中国人向来讲究未雨绸缪,针对中国老龄人口“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这一挑战,政府、社会乃至个体纷纷提前谋划寻求应对之策。事实上,人们对“老有所养”的这种未来期待和忧虑,不管是当前的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当下的青年人,都概莫能外。虽然从年龄角度来说,“青年”距“老年”尚有“中年”这一段距离,与青年谈论退休养老似乎为时过早;此外,青年正处于人生起跑阶段和事业发展黄金时期,此时与青年讨论养老退休以及养老保障等话题也似乎不合时宜。然而,退休养老保障有其特殊之处,其具体政策方案需要若干年之后才能兑现实施。因此,倘若青年在年轻时没有作出详细保障规划,待其步入老年、退出劳动领域时将可能陷入困顿而无法体面养老,影响养老质量和退休生活。鉴于此,青年从理论现实上也都需要就此尽早谋划养老保障事宜。
那么,对这个看似遥远却迟早总要面对的退休养老保障问题,深受人口老龄化困扰和老年扶养比大幅提高的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相比又会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回应?内地和香港青年已开始着手思考和准备其个人退休后的养老保障了吗?他们对个人退休养老的诉求和愿景存在差异吗?此外,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两地青年对各自未来退休养老保障的担忧和看法?这些差异或异同能够反映内地和香港青年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些疑惑都是本文亟待研究和期待了解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政府制定、完善退休养老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设计和实施
(一)研究样本和方法。本文以内地和香港的青年为研究对象,其中内地方面的调查主要针对高校青年学生,调查对象分别是刚进校不久的大一新生和即将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四毕业班学生。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发布问卷,由被调查对象在网页上直接完成,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685份。同时,采用随机形式,对部分在校青年学生进行了访谈。而香港方面的调查主要采用由“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一项“青年对全民退休保障的看法”意见调查①,他们在2014年9月至10月期间,以全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港自住户电话登记记录中抽取样本,最后成功用电话访问了522名年龄介于15~34岁的在校或在职香港青年,调查回应率为51.5%。此外,香港青年协会在进行全港青年电话意见调查的同时,还在2014年11月组织了一批有过全职工作经验的青年进行座谈,以期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退休养老等问题的一些基本立场和意向。内地和香港调查的样本统计基本情况如下:
内地调查样本情况:从性别来看,男性322人,占48.47%;女性353人,占51.53%。从教育年级来看,大一青年学生345人,占50.36%;大四或毕业班青年学生300人,占43.8%;研究生40人,占5.84%。从户籍地来看,来自农村的青年学生有313人,占45.69%;来自城镇的青年学生有191人,占27.88%;来自城市的青年学生有181人,占26.42%。
香港调查样本情况:从性别来看,男性217人,占41.6%;女性305人,占58.4%。从年龄来看,15~19岁青年223人,占42.7%;20~24岁青年145人,占27.8%;25~29岁青年80人,占15.3%;30~34岁青年74人,占14.2%。从教育程度来看,中三或以下的青年有34人,占9.1%;高中青年有229人,占39.6%;大专或以上青年有246人,占51.3%。从职业来看,在校青年有318人,占37.1%;料理家务者有11人,占4.3%;失业、待业及其他人员有16人,占4.0%;各类在职工作者有160人,占54.7%。
(二)问卷内容和设计。本研究主要探讨和比较内地和香港青年对退休养老保障问题的意愿和看法。其中,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一具体行为所持有的总的态度及看法[1],主要涉及人们对退休养老的责任主体、养老模式、养老准备、居住地点以及生活照料方式等意愿。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除了对传统养老意愿内容进行调查外,还增加了青年照顾父母养老意愿、能力和信心等内容,力图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全面把握青年对养老的真实态度和看法。为保证内地和香港问卷调查的可比性,内地高校青年学生的问卷设计在结合社会实际的基础上,总体参考了“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设计的“青年对全民退休保障的看法”电话调查问卷。内地和香港调查问卷都设置了24条,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二是个体层面意愿,即青年对个人未来退休养老的认识、准备以及展望;三是社会层面意愿,主要指青年对社会养老保障等问题的看法和评判。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退休养老关注度之比较。对尚在求学或(即将)踏入职场的内地和香港青年而言,“退休养老”对其仍是一个相对遥远的生活,因此,我们原本无法过多地期望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的关注和投入。即使在“养老焦虑”和社会舆论日益发酵的背景下,他们对退休养老秉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无可厚非,同时也是可以充分理解的。然而,对内地和香港青年的意见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青年对退休养老保障等问题的反映并非如我们臆想般冷漠。相反,两地青年都对此问题表现出了较高兴趣和一定关心。其中,在“你认为‘退休保障’这个议题与你是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上, 65.9%的香港青年都认为退休保障与他们相关(21.3%非常密切、44.6%比较密切)。与此同时,香港面谈小组的青年也纷纷表示对退休养老问题都有过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对比之下,内地高校青年尽管也对养老问题持总体关注的态度,但是调查比例仅达55.62%(17.23%非常密切、38.39%比较密切),低于香港青年近10个百分点,其关注度总体不如香港青年。
内地和香港青年尽管都关心退休养老议题,但他们对落实退休养老也存在着深深的无力和苍白感,他们对自身的未来养老普遍存有忧虑。受访的内地和香港青年大多反映,尽管想早点关注、计划未来养老,但是高房价、低收入等因素纷纷制约他们对未来的养老谋划。其中,香港一男性青年受访者道出了当前青年普遍的心声:“我虽然关注退休保障,但不敢想得太多或太长远,我们这一代当前面对很多困难,例如收入偏低、工作时间长、租金楼价高、学贷沉重等,当务之急是处理这些眼前问题,我们没有空间进一步思考退休保障问题。”[2]无独有偶,内地高校一毕业班学生也认为:“我们青年渴望拥有完善的退休养老计划,但当今社会变化太快,职业选择频繁,一份薪水较高且稳定的工作较为难寻,迫使我们现在无法更早地去落实规划未来养老。”由此可见,对退休养老心存关切,但不敢多想是内地和香港青年普遍的心态,两者对此并无太大差异。
(二)退休养老责任划分之比较。在退休养老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责任划分”的分歧,即一个人的退休生活养老,究竟是自己的责任、家庭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责任,抑或是政府的责任;并且个体、家庭、社会和政府在其中各自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退休养老“责任划分”这一问题,内地和香港青年的看法也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得到反映。根据香港青年意见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53%)的青年认为退休养老应由个体承担,而认为由家庭承担的不到两成(19.5%),主张由政府负责养老的约占23.2%。其中,72.9%的香港受访青年认为政府只应协助经济上有特殊需要的年长者,而非全部大包大揽。但反观内地青年,在养老责任归属问题上,内地青年认为养老属于社会责任的排在首位,高达33.87%;其次是政府责任,占32.7%;而属于家庭子女责任和自己责任的选择分别仅为22.19%和11.24%。由此可见,在养老责任划分问题上,香港和内地青年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分歧,即香港青年养老的自助感要强于内地青年,内地青年对社会、政府养老的依赖感要强于香港青年。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内地青年对社会、政府养老责任和角色扮演的依赖也有着明确的认知,如仅有8.91%的内地青年认为政府应该全部包揽养老问题,约四成半的青年认为政府最应该负责“资源调配”。由此可以,即使内地青年对政府养老存在一定的依赖,但这种依赖也相对理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的需求和依赖也日益显著。针对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的“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内地和香港持“非常相信”和“比较相信”的青年比例分别为5.69%、35.03%和7.5%、27.3%,合计百分比分别为40.73%和34.8%。相对而言,内地青年传统养老观念要稍强于香港青年,这在调查中得到充分印证:有超过半数(55.1%)的香港青年和46.5%的内地青年都对“养儿防老”这一养老观念持怀疑态度。但是在“照顾父母”的意愿问题上,内地和香港青年平均得分分别为8.37和8.31(1-10分,10分最高),两者总体较为接近。同时在“照顾供养父母的能力和信心”方面,两地青年都抱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平均得分相差无几。但是在“您对下一代供养自己的信心有多大?”的调查中,内地青年为6.58%,而香港青年仅为5.26%[3],要低于大陆青年近1.3个百分点。
(三)退休养老资金储备之比较。两地青年有关个人退休养老的安排和筹备也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所在。在“打算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养老退休保障做准备”这一问题上,香港青年受访者有60.4%的人计划通过个人积蓄存储来为退休养老做准备,有29.4%的人希望借助股票、楼市、基金等各种投资来完成养老储备。调查也显示,还分别有19%和14.4%的受访者主张通过参与相关存储计划和购买医疗、护理保险为将来退休生活开支做准备。对比之下,内地青年也将个人储蓄作为将来养老退休准备首选,但其比例仅有29.34%,要远远低于香港青年。与此同时,内地青年更多将“保持身体健康”作为应对未来一项举措,并且达到27.01%;而仅有16.2%的内地青年主张通过股票、楼市、基金投资理财作为养老方案。
在退休养老支出问题上,两地青年都将“医疗保健支出”作为老年养老问题的最大担忧,这一点成为两地青年的共识。但是在其他养老支出担忧上,香港青年的养老支出担忧依次为住房安排支出(24.9%)、娱乐消遣支出(2.8%)、饮食支出(1.9%)、社交支出(1.8%)和交通支出(0.6%),而内地被调查青年养老担忧支出依次为社交支出(9.93%)、住房支出(9.78%)、娱乐消遣支出(8.47%)和交通支出(2.92%)。
(四)老龄化社会印象之比较。在人口结构问题上,人口老龄化成为两地总体趋势。其中,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调查显示,香港人口于过去20多年持续增加,但是儿童和青年人口则显著下降,15~39岁人口从1991年的45.4%下降到2014年的34.2%,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则从8.7%上升到14.8%,老年人口增速最快[4]31。在调查中,两地青年都认为所在地区已经迈入老龄化阶段,并认为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同时,两地青年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当前扶养老人的压力在增加(香港平均6.66分、内地平均6.58分),但他们都不同意将老人视为社会的负担,香港和内地青年分别为4.51分和4.06分,两地青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此外,在被问及对老人的最直观社会印象时,约三成半(37.5%)的香港青年将老人视为“人生阅历丰富”,其余各有近三成的青年认为他们“体弱多病”和“固执”。总体来看,内地青年对老人的社会印象比香港青年更加正面,内地青年认为老人“人生阅历丰富”和“受人尊重”,仅有四成青年持相对负面态度。
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中年人口的退休潮正日渐浮现,就业市场对年轻人力资源的需求更加殷切。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通常被认为是可行方案之一,内地和香港也都在研讨相关延迟退休方案。如香港公务员事务局早在2014年4月就公布“延长公务员服务年期”咨询文件,就延长公务员服务年限,及提高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等议题探讨可行方案,并建议未来新入职公务员退休年龄延至65岁。然而在香港受访青年心目中,他们认为市民的退休年龄平均设为60岁为最恰当选择,而内地被调查青年也有四成人认为女55岁、男60岁最为合适。针对当前热议的“延迟退休”话题,45.23%的内地被调查青年不太赞成用“延迟退休”方式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五)退休养老支出之比较。对自助养老意愿较强的香港青年来说,他们在调查中预计平均每月至少要花12,000港元才能应对退休生活各项开支。为提前做好各项开支准备,60.4%的受访香港青年表示已经自行开始储蓄计划为养老生活准备,并有近三成(29.4%)的青年正通过参与各类投资项目为将来退休生活做准备。但是不少受访香港青年也同时表示,受物价指数不断上升、薪金升幅幅度有限等因素影响,单凭当前的个人储蓄无法有效应对退休后的生活开支,必须进行适当的理财投资才能弥补个人储蓄养老的不足。回顾内地被调查青年,分别有32.85%的青年认为届时平均每月需花费七八千和五六千元人民币能满足退休生活开支,有约34.45%的青年认为需要花费在8000元以上。在被问及“是否具备(接受过)一定理财知识教育——妥善安排日常生活开支”问题上,近七成(69.05%)内地青年表示没有接受过理财教育,并有14.6%的人认为完全不能独自妥善安排日常生活开支。即使接受过理财教育,并认为能有效妥善安排的调查青年仅有7.45%。被调查的内地青年都是高校在校大学生,其理财知识教育的匮乏和缺失,让我们认为其他低学历层次的内地青年将更没有足够的理财能力来处理自身的退休养老开支。
四、研究结论和反思
(一)内地和香港青年养老意识和养老忧虑并存。综合内地和香港青年的调查可以发现,两地青年对未来退休养老问题都有持续的关注,养老意识也都较强。但是香港青年的养老退休关注感要高于内地青年,对养老问题思考较多,其原因可能在于香港青年受地区人口老龄化冲击和负面影响比内地大。此外,尽管两地青年都具有较强的养老意识,但他们对未来养老都心存忧虑,两地青年对个人养老问题普遍存在一种无奈感,尤其是“朝不保夕”的工作使青年无法作出长远的养老规划。经济疲软、就业不稳、住房压力和收入偏低等当前现实问题,无形中影响了两地青年对未来养老问题的投入和谋划,致使两地青年普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经济稳健的内地,受经济低迷、青年运动不断和较为固化的向上流动等因素影响,香港在职青年贫困问题和低学历青年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这部分青年薪金长期维持在相对偏低水平,难以摆脱贫困的生活困境[4]9,更无法有效着手未来的退休养老,特区政府应大力关注这部分青年的未来养老,着力采取举措改善他们的发展提升空间。
(二)内地和香港青年养老自助感存在一定差异。比较之下,香港青年在退休养老保障问题上具有明显的自助观念,过半青年视退休养老为己任,认为政府养老、社会养老更多是个人养老的一种有益补充。而内地青年对社会养老和政府养老还有很强的期待和依赖,但这种依赖也是一种相对理性的依赖,即他们同香港受访青年一样,都认为政府养老更多的是利用现有公共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协助真正有经济困难的退休老人。但不管依赖哪种养老模式,两地青年也都希望着手通过个人储蓄来完成养老储备和准备。鉴于此,政府应该思考进一步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让青年有机会凭借个人努力就能够得到改善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水收入,帮助两地青年实现他们的个人储蓄规划。
(三)内地和香港青年对“子女养老”都存在矛盾感。养育下一代和供养年老父母通常被认为是传统家庭的主要功能。基于相同的传统文化基因,内地和香港青年在自己照顾年老父母的意愿、能力和信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并对自己照顾父母均持肯定态度。但是在涉及“下一代供养自己”的问题上,两地青年也都呈现相反的态度。两地受访青年对依靠下一代子女养老的意识越来越淡化,大多表示不太会依靠子女养老。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两地青年人,相对思想上更加独立、更喜欢自由,对子女也更为民主和平等。他们对未来下一代子女供养自己存在普遍的低预期,这与他们对自己这一辈供养父母的态度可以说截然相反。我们认为,内地和香港青年的这种矛盾心态并不能完全排除退休养老生活中儿女亲情和家庭温暖,相反这部分青年可能不希望给子女增添负担。
(四)内地和香港青年对长者社会印象都比较正面。一般来说,青年照顾父母的意愿不会仅牵涉在亲子关系、父母照料和父母爱护等因素上,长者的社会形象、现行的社会规范和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都会对青年产生重要的影响[5]。尽管在向来以儒家孝道为核心道德观的当今中国社会,各地区青年对“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和期望有所降低,但是对父母和年长者的社会印象依然总体呈现正面态度,年长者社会阅历丰富、令人尊敬等特征给内地和香港青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内地和香港在大力倡导关爱老人、尊重长者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年长者自立、自强,增强自我养老的责任和能力,纾缓青年养老压力。
(五)内地和香港青年理财养老意识和理财能力有待提升。退休养老离不开钱,政府养老金发放只能起到兜底和基本保障作用。因此,配以合适的理财投资是未来养老的重要补充方式。但从两地青年的理财养老意识和能力看,其能力水平都较为有限。而且相比香港青年,内地青年的理财养老能力和理财教育更为薄弱,总体状况令人堪忧。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理财教育”都是一个相对老生常谈的“老掉牙”课题,在当今日益重视消费的时代,进行理财投资却是知易行难。其中,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4年7月9日的一份PISA财务知识测试报告显示,在18个OECD国家和经济体的2.9万名15岁学生当中,约有七分之一的学生无法对简单的日常开支做有效安排,仅十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处理复杂的财务问题。鉴于当前青年面临的复杂财务挑战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帮助青年一代明白和实践理财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政府、高校等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帮扶举措。
注释:
① 香港青年对退休保障的相关意见调查数据由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张静芸(sharon.cheung)女士提供。
[1] 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1):98-105.[2] 陈瑞贞,张静芸.从青年角度探讨香港新生代对退休保障的看法[J].青年研究学报,2015(1):63-71.
[3] 青年创研库.年轻一代可以为高龄社会做什么?[P].2015-8-27.
[4] 香港青年协会.香港青年趋势分析2015[M].香港:香港青年协会出版社,2015.
[5] 魏雁滨,张宇桥,韩晓燕,等.青年的政策觉识与支持老年父母的关系:一项香港与上海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09(1):1-9.
编辑:王玮
2017-03-14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风险防范与化解路径研究”(15YJC880051)
马素伟(1983—),男,江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青年自组织、港澳台青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