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活力的对策研究
2017-03-07曾燕南
曾燕南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活力的对策研究
曾燕南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由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较为完整的工业大国。在工业化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成为了发展主题。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活力,这将对工业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业产业既要适应新形态、新环境,又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哈尔滨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此为例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当前,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活力刻不容缓,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步骤。
工业产业;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哈尔滨市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工业竞争力对国家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由“追随模仿型”向“创新创业型”的转变[1]。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题将从强调增长导向的规模比例关系转为强调发展导向的产业融合协调,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将从产业数量比例调整转向产业质量能力提升,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2]。
一、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经历了以重工业为主、以基础工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四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产业结构变迁是沿着以农业为主导到以工业为主导,进而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在三大产业内部同样也会出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工业内部,工业产业结构的变迁主要是沿着以轻纺工业为主到以基础型重化工业为主,再到以加工型重化工业为主的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化角度讲,工业产业结构的变迁遵循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演进规律[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位,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哈尔滨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进行分析①。
(一)哈尔滨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1.工业产业发展迅速。哈尔滨市的工业产业是以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13项重点工程项目和“南厂北迁”的16家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工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基本覆盖了全部37个工业行业大类,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石化工业四大优势产业经济总量份额已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左右。2014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49.4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列全省第二位,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663.8亿元,同比增长6.6%。2014年新增规上企业130家,规上工业经济体量对全市经济增长及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2亿元,同比增长6%。从工业产业类型分析,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2.7%;集体企业实现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1.5%;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总产值5亿元,同比下降14%;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2795.9亿元,同比增长8.1%;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612.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他企业实现总产值59.5亿元,同比增长10.8%。从四大优势产业分析,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石化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21.3亿元,同比增长6.6%,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2.5%。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1.7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5.2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石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下降2.2%,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是优势产业中产值唯一负增长的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在全市工业产业中的聚集度不断提高,成为拉动工业产业的动力源。
2.工业产业投资不断提高。哈尔滨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产业投资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03.4亿元,同比增长25.1%,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幅32.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266.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84.2%。四大优势产业完成投资943.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62.7%。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6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30.9%,同比增长17.4%;食品工业完成投资344.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22.9%,同比增长29.2%;医药工业完成投资49.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3.3%,同比增长11%;石化工业完成投资84.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5.6%,同比增长28%。工业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2407个,完成投资1471.1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37个,比上年增加78个,完成投资65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43.5%,同比增长90.3%;总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539个,比上年增加342个,完成投资344.9亿元,同比增长320.2%;总投资2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431个,完成投资472.2亿元;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下项目275个,比上年增加7个,完成投资32.3亿元。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840个,完成投资816.4亿元,占工业产业投资的54.3%,是全市工业产业投资的主要部分。
3.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哈尔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2014年,园区建设引入资金已达6亿元,经开区新开复工产业项目100个,高新区入驻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达179家,利民开发区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宾西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5.7%。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5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业比重83.3%。10县(市)中有9个重点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工业集中区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基地为支撑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还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动力,例如,哈轴制造公司采取增资扩股方式,引入7亿元资金,计划用5至8年时间,实现经营收入100亿元。哈电气集团公司的发电设备已经出口30余年,2015年,哈电气集团公司制造的尼日利亚凯恩吉水电站项目第二台机组顺利完成试运行。在调研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公司时感触最深,该企业从一个村办企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从小微企业发展到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村企合一,红光村已是一个虚拟概念。目前,该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七位,工业锅炉和风电设备生产各占50%,企业年缴税达5000多万元,企业总占地已达100多万平方米,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是以低碳循环发展为主,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哈尔滨市布局六大重点产业带动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在汽车产业发展上以哈飞汽车合资合作项目为产业发展龙头,推进汽车及配套产业集聚;机器人产业借助“东北振兴35条”关于“扶持东北做大智能机器人”和工信部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实现规模效益,力争成为全国工业机器人重要的研制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将重点实施倍增计划,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食品制造业,两年内实现食品工业双千亿元;航空产业以地方入股的方式,促进中航工业集团在哈尔滨市的机型布局,打造航空产业基地;燃气轮机产业将在加快推进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化基础上,争取国家在重型燃气轮机布局上向哈尔滨市倾斜;3D打印产业将搭建平台组成产业战略联盟[4]。从布局六大重点产业来看,工业产业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据有关部门测算,工业增加值1元的产出在经济总量上可以产生出1.3元的增量。工业产业经济带动力的增强,必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哈尔滨市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在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哈尔滨市工业产业发展活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地处国内经济发展带末端,距离市场重心较远,制约了外需对工业产业发展活力的拉动,特别是工业产业总量与效率的矛盾比较突出。
1.工业产业效益不高。哈尔滨市工业产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大的龙头企业为工业产业提供支撑的还比较少,目前,哈尔滨市布局的六大重点产业还未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传统产业缺乏后续产品,欠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由此带来工业企业加工能力不饱和,制约了哈尔滨市工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与沈阳市、长春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哈尔滨市工业产业的效益还有待提高(见表1)。
2.工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哈尔滨市工业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比重偏低,传统工业产业设备相对落后,大部分传统工业产业还是半自动化生产手段,而且这些工业企业低碳节能环保降耗的压力在不断增加。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只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2.3%,规上工业企业亏损216家,亏损面为16.8%,同比扩大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2∶33.5∶54.5,第二产业占比与2013年相比不升反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规划目标呈现相反的发展趋势,超过了规划预期,而且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仅为28.6%,难以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
3.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偏低。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要求来看,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5%。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97.3亿元,虽然增长了16%,但是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9%,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家对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要求还相差0.6个百分点。哈尔滨市“十二五”前4年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63.4亿元、71.1亿元、83.9亿元、9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3%、1.67%、1.84%、1.9%,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在研发经费上的支出逐年提高,而且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但是,研发经费不高、不足,阻碍了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发展,有许多好的科研项目以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因经费不足难以实现预期的要求。
4.工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哈尔滨市工业产业过度依靠四大优势产业来拉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性,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未起到主导作用,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大多集中在大学、大所、大厂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缺乏高技术的支撑。由于研究开发与市场脱节,没有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其服务,离市场需求较远,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极易造成一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工程短期化。另外,哈尔滨市公共技术服务单位数量有限,研究的新技术满足不了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需求,一些中小企业还未与大学、大所、大厂建立有效的联络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的渠道不畅通,严重阻碍了工业产业提档升级改造,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工业产业投资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工业产业之所以总量偏低与工业产业投资有重要的关联,哈尔滨市工业产业的投资数量已经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适应,存在着对工业经济牵动大的项目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等现象。2014年,哈尔滨市、沈阳市、长春市第二产业投资分别为1587.4亿元、2532.4亿元、1946.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4%、15.5%、23.2%;2014年,哈尔滨市、沈阳市、长春市工业投资分别为1503.4亿元、2507.4亿元、1866.7亿元,增长分别为25.1%、16.6%、21.3%。从以上的工业产业投资金额及增长可以看出,哈尔滨市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高于沈阳市5.9个百分点,但是投资额度低于沈阳市945亿元,投资增长低于长春市1.8个百分点,投资额度也低于长春市359.3亿元;哈尔滨市工业投资增长高于沈阳市8.5个百分点,但是投资额度低于沈阳市1004亿元,投资增长高于长春市3.8个百分点,但是投资额度低于长春市363.3亿元。哈尔滨市工业产业投资增长虽然有所加快,但是投资额度与沈阳市、长春市还有一定的差距,致使哈尔滨市工业产业发展活力后劲不足,对全社会经济增长贡献率弱化。
二、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活力的对策建议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决定了需要有一个工业强国战略规划,该规划要满足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国际竞争性的要求。
(一)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可导致整个技术体系发生质变,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如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半导体芯片、互联网或者蒸汽动力等技术的突破。当前,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到达一个类似的临界点,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将会在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重新定义产业竞争所需的关键资源,重塑各国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格局。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在能源、原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寻求突破,不少发达国家推出了旨在通过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或加强制造业的战略和政策,如美国推出“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致力于制造业里最高端、附加值最高的领域,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错位发展,“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法国制定了《振兴工业计划》,提出在未来5年里使法国工业产值提高四分之一以上。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推出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5]。由此,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正酝酿着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巨大变革。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在承接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推动工业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工业产业效益及活力,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产业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工业产业对许多传统产业的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应在如何解决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上下功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比如,哈尔滨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传统产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开辟新的工业消费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引导传统产业新的市场需求,并逐渐满足传统需求转向新的市场需求,为哈尔滨市布局的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这样有利于创新产品项目实现产业化,从而加快工业产业效益不断提高。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所谓工业化,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是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6]。
目前,中国要推行的新型工业化是智能工业,建立在绿色发展理念上的循环工业也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一是将中国工业推向世界经济领先地位和发展水平,二是将资源环境消耗的旧工业提升为循环发展的新工业。努力实现工业产业现代化就是实现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培育千亿元级工业园区,形成工业产业发展链条,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要争取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制造及创新发展,以此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对哈尔滨红光锅炉有限公司这样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应该让它入工业园区发展,可以考虑将企业总部或研发机构搬入园区,这样企业既可以享受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与相关企业形成产业发展链条,有利于企业发展。区、县(市)都不应该将这类企业作为纳税大户揽在本区域内,而应该站在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的高度,扶持企业加快发展。总之,制造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将全面改造传统的生产流程,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方式日益成为制造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设施,未来应当以新技术的突破为契机,全面改造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三)提高工业产业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
工业产业投资不是简单直接地对工业企业进行投资,而是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引导、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投资取向,相关部门要为工业产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必要的工业产业发展投资政策,明确工业产业投资项目接续程序,避免工业产业项目同质竞争和工业园区内同构现象发生,重点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投资。提高工业产业投资力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区生产总值,其工业产业投资的竞争力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工业产业的投资首先要优化投资结构,投资重点工业产业项目,对优势传统工业产业更新改造要加大投资比例,对能够产生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投资,拓展工业产业投融资渠道。
工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要采取多种投入形式并责成相关部门严格管理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费用的使用。要提高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费用在同级财政预算和支出的比例,同时,建立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贷款担保基金及建立工业产业技术创新风险基金,也可以采取股份制方式吸纳工业产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规定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费用的使用范围,避免非技术创新事项占用或挪用该项费用,严格工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审批等事项,做到立项前的评估、论证科学合理,对于有市场前景的节能环保工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的扶持及资金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生产。
(四)加强工业产业管理创新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促进工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现代化的产业管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政策着力点应在网络时代的管理创新。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已经初步成型,这意味着单一产品的大规模市场需求越来越小,个性化群族的出现使市场多样化程度加深,因此,多元化目标市场细分势在必行[7],这就需要工业产业在生产和市场经营上的管理创新。具体来讲,在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方面,应大力发展中国的“现代工厂”,促进复杂智能装备系统的制造技术创新和现场管理创新,在深入推进制造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应着眼于组织和技能两个方面[2]。同时,建设工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这样就可以把市场机制融入工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中,促进研发机构与工业产业有机结合,使工业企业成为研发、创新、改造的决策主体及研发投资主体。在工业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中,要注重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优势,整合科研机构和研发人员,建立起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的比较开放孵化器网络,并承担建立数据库、成果信息、企业技术需求、技术咨询等相关服务,以此促进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及产品项目产业化发展。
注释:
① 本研究的调研数据来自于哈尔滨市统计局。
[1] 潘海生.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39-43.
[2] 胡立君,石军伟,谢伟丽.“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151-155.
[3] 迟卫华,孟凡芹,李志义,等.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变迁与工程教育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5(5):104-108.
[4] 薛婧.哈尔滨布局六大重点产业带动结构升级[N].黑龙江日报,2015-02-15.
[5] 管治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5(56):97-101.
[6] 刘海平.新型工业化是“四化”协同发展的引擎[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2):37-38.
[7] 何慧云.工业产业发展中的设计创新策略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5(11):34.
编辑:刘小明
2017-03-19
曾燕南(1960—),男,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城市经济。